文档详情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1

自***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4.80KB
约11页
文档ID:80558128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1_第1页
1/11

1.识记:(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定义;(3)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发展阶段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几种代表性观点〔1〕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 ⑵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观点(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 我国目前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分为两类一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二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全面综合的描述1教育心理学应以学校情境中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2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既包括学生学的心理活动,也包括老师教的心理活动;3在与教的心理活动中,教育心理学应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发展变化为研究主体对象;4要密切结合 教育过程来探讨学与教的基本心理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必须考虑到与教育者各受教育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发展条件,不能孤立的学校背景下对学与教心理现象的描述; 教育心理学定义本书的界定:研究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发展阶段: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科学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现代心理学(主要是认知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1. 识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型:实验和非实验研究、量化与质化研究.领会:(1)教育心理学对理解教育的意义;(2)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对理解教育的意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为什么要受教育、人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以及如何有效进行教育充分理解这三个问题对教育心理学发展有重要意义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偏向社会学科(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策略;基础科学研究策略、外推基础科学研究策略、应用水平研究的策略(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选择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变量,选择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步骤,实施研究;分析与整理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3)近年来美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特点:社会文化、反思性、合作学习、主动性(1)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作用;帮助教师了解理解学习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老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老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宏观模式: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习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应用:(1)运用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微观模式分析教育过程;确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执行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第二章学习概述与现代学习理论 1.识记:(1)学习的界定;学习就是个体经验的获得和累积或心理结构的构建适应环境的过程(2)学习的准备;个体心理发展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3)学习的类型:加涅的学习结果类型观点: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学习;我国心理学家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1)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2)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表现为三个阶段:认知表征 (通过知觉将外部事物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通过认知表征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编码系统,这是人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学习的过程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其次是知识的转换通过它把知识转换为各种不同的方式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进而超越给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知识、最后是评价;发现学习(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答案和形成观念的一种学习)(2)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实质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组,是新旧知识同化的过程,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3)观察学习过程;人的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2.领会:(1)怎样理解学习概念;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而得以体现、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产生的,也并非所有的学习都通过行为变化表现出来(2)学生学习的特征:学习是一种接受、转化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接受学习、学生学习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按预定的教学目的、目标系统地定向进行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要和动机的过程、学习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关系;首先两种是不同性质的活动,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并以习得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授活动,其活动主体是教师,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并以传授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活动内容,但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能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学习与教学又是紧密联系的,同处于一个教学活动之中,这种联系表现在两方面,一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是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受教师的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又受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2)认知学习理论对学习与教学关系的观点;一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来考查双边活动的二只有保证信息的有意义加工才是学习与教学的真正有效结合三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模式—交互作用模式p53:分述如下:第一认知加工系统认知过程注意、编码、复述、联结、监控第二认知加工系统与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教学促进学习的三个条件:与学生认知加工系统相一致的课程,指心理学意义上的课程概念命题图式二课堂上通过课程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即教学线索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课程三是学生的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加工能力影响认知加工系统工作的三个参数:工作记忆中只能保持和加工数量有限的信息同时与编码形式有关二学生认知加工技能的智能化程度也是影响认知加工的参数。

三学生元认知能力(1)建构主义改变学习概念的意义;一记忆和知识结构的变化二问题解决和推理的分析变化三对儿童早期基础认识的变化四元认知过程与自我调节能力五文化体验与社区变化(2)生成学习基本思想与教学含义:第一前提人们理解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是与他们先前的经验相结合,即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第二个前提人脑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第一个前提说明学习者的先前经验和知觉模式是生成学习的基础第二个前提说明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该学习模式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并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1)学习理论的功能;一学习理论为人们提供了对学习的总体认识二学习理论为人们提供分析、探讨和从事有关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即提供研究学习的方法论三学习理论是对有关学习领域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2)有效学习的条件:一外部条件学习需要包括教材教师经过组织信息以及精心设计的促在动进学习的学习环境二原有的知识、技能和反省认知三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应用:(1)结合教育如何运用发现学习理论;构建有利于学习的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使学生感到困惑的情境或有趣的难题。

提供适当材料鼓励学生观察,形成假设与检验结果:1提出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4帮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于下结论的资料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验证结论(2)分析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一榜样特点1相似性2地位和荣誉3能力水平4热情和教养二观察者特点1感受理解信息的能力2不确实性3人格特征 三榜样的显示特点1真实的示范2符号性示范3内隐的示范4创造性示范不同榜样的不同方面组合成一个新的榜样第三章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1.识记:(1)知识的定义;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从内容上讲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从形式上讲主体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或表象或关于事物概念规律理性的认识(2)表征的定义;表征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及其关系,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内容在头脑中的贮存形式内容是指表征所具有的实际信息,形式即表达内容的方式(3)知识分类理论的基本假设;人类一切后天习得的能力都是由知识构成的、新的知识观中要坚持用知识来解释能力,同时知识中不仅包含了技能也包含认知策略、不同知识类型的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与贮存方式不一样,获得过程与条件也不一样,测量与评价也不同  1.识记:(1)概念的定义;概念是指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概括(2)概念的属性;概念的一切正例所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也称关键特征(3)规则的定义;是指人脑对事物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从教育心理学上讲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表述(4)认知技能的定义人们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也可称认知操作方式  1.识记:(1)命题的概念;一个命题由两个成分构成:论题和关系(2)语义与表象编码;佩维奥长时记忆由表象系统、言语系统组成,表象系统利用表象编码贮存关于具体客体和事件的信息,言语系统则以语义编码来贮存言语信息语义编码就是命题编码(3)图式;主要指个体内化的关于事物的有组织的大的知识单元表征大的有组织的信息意义(4)产生式系统:表征程序性知识最小的单位是产生式,多个产生式会构成产生式系统即经过简单产生式练习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2.领会:(1)知识分类观的比较;加涅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安德森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梅耶 语义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2)不同类型知识习得机制 新知识习得阶段(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知识进入命题网络)、巩固和转化阶段(知识网络重组与改组、变式练习命题网络转化成程序性知识)、迁移和应用阶段(陈述性知识被提取、应用习得概念规则对外办事、应用习得概念对内办事)(1)概念的结构;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概念例证(2)概念的功能;掌握概念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掌握概念有利于简化知识,使学生知识更加条理化、概念的学习也使学生扩充了知识(3)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概念形成(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进行反复的感知和不断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最终概括出某一事物共同本质特征或属性一是内部条件即掌握辨别正反实例变式的能力二是外部条件成人对儿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和概念同化(把新学习的概念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使其纳入原有概念结构之中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4)规则学习的方式;规则的发现学习、规则的接受学习(同概念接受学习的同化模式)、高级规则的学习(1)命题网络的意义;通过共同的成分可以把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

可以用来表达更加复杂的意义(2)图式的功能;图式对学习和知识建构的影响表现为对新学习的信息通过整合并入先前学习的知识基础上的图式;习得的知识影响先前的学习内容;图式不仅为贮存信息提供认知支架以支持新学习的保持,同时还对新学习的信息进行重构和改造,使之与自己的主观世界更为一致,图式还能在当前学习的信息中进行推理,同时也有消极的方面,特别是有的图式会产生错误观念(3)模式识别程序 是对内外刺激模式进行分类和判断的基础;程序性知识可分为辨别、概念、规则和解决问题等3.应用:(1)结合教学实际应用三种同化模式;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概念学习的三种同化)(2)分析影响学生概念学习的因素一:个体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