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张寿镛:经实业救国而教育救国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34KB
约7页
文档ID:306241041
张寿镛:经实业救国而教育救国_第1页
1/7

160;   张寿镛经实业救国而教育救国    俞可既然以金钱来衡量的财富无以藏于民间,不如以知识取而代之,而最佳途径非教育莫属,即以教育来保存并创造财富而执掌光华大学,张寿镛便可心无旁骛地治学与办学抗战胜利前夕,病榻上,一位老者以饱经沧桑的低沉大吼:“复兴中华!复兴光华!”七天之后,溘然辞世国民政府随即“明令褒扬,并将生平事迹宣付史馆,用表赞扬,而资矜式,全校师生,额首称庆”这位老者就是张寿镛( 1876-1945),鄞县(现隶属宁波)望族,举人出身,相继出任浙鄂苏鲁诸省财政厅厅长、北洋政府总务厅厅长、库藏司司长,官至孙科和宋子文的副手——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有“民国掌柜”之誉,生前最后头衔为光华大学校长从官员到校长,由理财而育才,经实业救国而教育救国,张寿镛在日月光华之熠熠中完成华丽转身筚路蓝缕日月光华1926年1月5日,大西路,光华大学校舍(今东华大学)开工八六老翁马相伯欣然出席,感慨万千:“复旦为退出震旦而组织者,今日光华,亦同此情,天下事真无独有偶进而高亢放声“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尚书》之《虞夏传》一句八字,竟孕育沪上两所大学,堪为绝伦复旦校名既指恢复震旦,又涵光我中华之意,而张寿镛径直把“光华”二字烙上校名。

复旦因震旦学院师生与主办方法国天主教会决裂而自立,光华因圣约翰大学中国师生纪念五卅运动而涅粲时间回到1925年6月3日,圣约翰大学及附中553名中国学生集体誓言永远脱离该校,今后再也不进任何外国教会学校以钱基博与孟宪承为首的全体华人教师,共1 7位,亦声明辞职被称为六三离校事件收回教育权,固吾志也沪上耆宿王丰镐对时任沪海道尹(上海地区行政长官)的张寿镛建言两位沪上贤达均为离校学生的家长,一拍即合,众家长遂踊跃捐资赠地以“知行合一”为校训(1931年张寿镛改校训为“格致诚正”),“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谋新中国建设”为办学宗旨,定6月3日为学校成立纪念日,建校诸公名日“六三同志”6月1 4日,登报通告校董会成立,公推张寿镛为校长,朱经农为教务长张寿镛表示,一旦卸任沪海道尹,“即专力办光华,尚望同学本合作精神,俾俯完成”当年9月开学典礼,张寿镛寄希望于光华学子:一、崇尚气节;二、培养博大之局量;三、维持坚苦之操守;四、有群无党;五、做事争人先,成功居人后一年后,限于财力,新盖的两幢教学楼和两栋宿舍先行交付使用,还有一排二三十间草棚充当临时教室站立听课,习以为常建校五周年之际,张寿镛感慨于“缔造之艰,非身历其境者不知也”,“方其经营之时,狂奔疾走,呼号相及,借甲偿乙,补屋牵萝,托钵题缘,自忘愚痴。

热情者一呼便应,冷嘲者讥为多事”,进而坦言:“物质之建设难而实易,而精神之贯彻易而实难艰,既指物质匮乏,更折射六三离校事件所蕴涵的民族自尊、自立、自强之艰危振臂一呼名师云集草创,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尊、自立、自强之精神,社会活动能力与集资理财能力同样不可或缺作为“民国掌柜”,张寿镛人脉遍及沪上政界、财界、商界、文教界,并曾为国民革命军北伐解决燃眉之急这期间,张寿镛被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所震撼,并悄然把此壮举郑重地载入私人年谱然而,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财政理念均有悖于张寿镛主张的“藏富于民”,如他所言,“财政则视国民之负担力,欲负担之充裕,则在国民富足”既然以金钱来衡量的财富无以藏于民间,不如以知识取而代之,而最佳途径非教育莫属,即以教育来保存并创造财富而执掌光华大学,张寿镛便可心无旁骛地治学与办学鲲鱼久蛰北溟中,今已化为鹏去以六月羊角风,重霄一奋冲我有前圣羲与农,肇造文明启晦蒙我有后圣周与孔,旁流教泽施无穷观国之光远有耀,重任在吾躬中华民气原俊伟,奋起自为雄平原宽广带长川,有基筮在田风雨不动安若山,广厦列万千科分教育冀薪传,更参文明究人天复以商业扩其用,产才分道扬先鞭父兄师保瘁心力,乃至美且全光我中华万亿年,毋让他人前这是光华大学创建时的校歌。

气贯长虹,震撼山河从校董的阵容中,便可窥见一斑:黄炎培、钱新之、赵晋卿、陆士寅、余日章、刘湛恩、殷芝龄、潘序伦、虞洽卿、吴蕴斋、朱吟江……袁观澜、顾维钧等任名誉校董张寿镛振臂一呼,名家大师云集光华我们在简陋的饭厅里可以听到鲁迅、林语堂的演讲;在草棚里可以听到胡适之、钱基博、吕思勉、蒋竹庄、吴梅、胡刚复、朱公谨、颜任光、廖茂如、潘光旦、章乃器、王造时、罗隆基、薛迪靖、金井羊、杨荫溥、安绍芸、何炳松等教授的讲课;在休息室里可以看到张歆海和徐志摩在谈诗,李石岑在谈人生哲学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奋发学习,蔚成良好的学风这是光华这棵幼苗成长时期的写照一位校友如是回忆人生三乐育才为先校友中尚健在的首推周有光,他记忆犹新的是“我们的校长张寿镛对我特别好,我读书的时候,校长室缺少一个秘书,就在本校里面招考,我考上了,业余帮校长当秘书这样,我跟校长关系就很好,我毕业了,他就劝我:‘你不要出去了,你就在本校教书吧’我一边就在光华大学附中教书,同时帮大学校长做一些工作不久,就在大学里面教书爱生亦爱师1933年12月21日深德(即作家周而复)等光华大学学生14人张寿镛即刻向时任上海特别市市长吴铁城力保,并亲自驱车索人。

而之前,光华大学政治系教授罗隆基因撰文痛批国民党的“党天下”而惹怒执政当局1931年1月13日,国民政府责成教育部饬令光华大学将罗隆基撤职面对如此高压,张寿镛于1月19日呈文国民政府:“今旬奉部电遵照公布后,教员群起恐慌,以为学术自由从此打破,议论稍有不合,必将陷此覆辙,人人自危!”“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张寿镛把创建光华视作生平三大快事之一在张寿镛六十岁大寿之际,弟子为他刊行《约园杂著》八卷光华大学有座六三堂六三堂是为了纪念六三离校事件而建立的,用意是启发国人深沉纯挚之爱国观念,以无负于离校师生之义勇六三堂建成时,张寿镛曾告诫全校师生:“及其堂构即成,居息得所,明窗静几,左图右书,萃佳子弟与良师益友济济一堂,油然喜乐,有不复记忆昔之所遭者矣!”八一三战事,校舍悉数毁于日寇炮火,校园作焦土张寿镛痛不欲生但壮心未死,他相信:“我校为抗战而牺牲,当随抗战胜利而复兴也甚至弥留之际,经受肺病和哮喘折磨的张寿镛虽已言辞含糊,却仍坚守毕生信念:“筹百年之大计兮,信根本在树人以张寿镛作为“民国掌柜”之横溢才华并举人之满腹经纶,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必定有一位富可敌国者脱颖而出,果真如此,中国便失去一所聚才与育才之圣殿。

正如张寿镛所言,“余何尝有园,有约乃有园,园者囿我者也”约园,既是别号,也是张寿镛藏书作文之静谧一隅而其心中真正的约园实为血泪凝注而成的光华大学余既不欲为物所囿,而我心不能不有以囿之朱经农与廖世承遂续其衣钵,以囿张寿镛之魂视才为财,张寿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破解财富的密码,揭示财富的本质,创造财富的活力教育家的财富人生,张寿镛堪当辉煌’演绎者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中德教育研究与协作中心总干事,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