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长春税务学院政治经济学课程组 电子邮箱:jhliuf2003@ 联系:0431-84539435,第 三 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的本质;掌握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掌握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学习目的和要求,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工资等概念;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本质,工资的本质等理论本章重点,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本章难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等理论,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本章结构,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1、普通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2、资本 3、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普通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货币流通公式:W——G——W 资本流通公式:G——W——Gˊ,1、循环形式不同 2、运动目的不同 3、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 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资本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资本离不开流通领域,,,,,等价交换 不会发生 价值增殖,不等价交换 也不会发生 价值增殖,货币不进入流通领域 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 殖,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1、劳动力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3、劳动力的价值 4、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
劳动力,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可以转化为由维持或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部分:,3、劳动者学习和训练的费用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1、有一个最低的限度 2、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3、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它是价值的源泉,不仅能够制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量更大的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商品,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 3、剩余价值 4、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2、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有,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商品生产过程,,(27元),,,,,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创造新价值,劳动力价值,(24元),(3元),,,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商品 生产 过程,(27元),预付资本价值,生产资料价值(24元),劳动力价值(3元),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总计(51元),,,,,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创造新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48元),(6元),,,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 生产 过程,(54元),预付资本价值,生产资料价值(48元),劳动力价值(3元),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补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体现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剩余价值,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雇佣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必要劳动,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雇佣工人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那部分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剩余劳动,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1、资本的本质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不是物,而是被物的外表所掩盖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的本质,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用C表示不变资本,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用V来表示可变资本,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1、剩余价值率的含义 2、剩余价值率的表示方法 3、剩余价值率反映的关系,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三、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表明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剩余价值率,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三、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的表示方法,1、物化劳动表示: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2、活劳动表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3、时间表示: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三、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反映的关系,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程度,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三、剩余价值率,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1、工作日及其极限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1、人在一天内工作的时间。
2、工作日是一个变量工作日,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工作日的界限,最低界限:大于必要劳动时间 最高界限:受两个因素制约 生理因素道德因素,,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依靠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4小时,4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4小时,4小时+4小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8小时工作制,“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8小时工作日19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作超过10小时,每天工作12至15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
1886年5月1日,美国有近50万工人参加了大规模的全国性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罢工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条件 3、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过程,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4小时+2小时,,,,,,4小时,4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力价值降低,,,工人所需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生活资料部门及相关的生产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过程,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各个资本家不断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前者: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者: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前者是一切社会的一般基础和后者的起点; 后者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