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98KB
约5页
文档ID:460268073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_第1页
1/5

本文由hxl850902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最大的航天发射场一一中国最大的航天发射场工程总投资:工程总投资:一 工程期限:一一至今 工程期限:1958年一一至今高达100米的发射塔,相当于三十多层楼高,塔内安装有防爆电梯、航天员逃逸滑道等 先进 设施,塔顶有重型吊车、避雷针,塔底建有双向导流槽,全塔总重约2500吨从一个最保密的地方,到世界闻名的现代航天城,从一个最保密的地方,到世界闻名的 现代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演绎了中华民族航天城走向世界前沿的最精彩片断它已 经成为外部世界观察和感受中国力量的重要脉搏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第五个制造出原子弹的国家,“两弹一星” 成为奠定中国国际地位的基础之一,酒泉基地功不可没1958年自朝鲜回国的二十兵团近 十万建设大军悄然进入这片土地拉开基地工程建设帷幕,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这里演绎着 一幕幕平凡、壮烈、辉煌的故事,1992年聂荣臻元帅的部分骨灰被安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的烈士陵园,周围栽上了沙漠特有的胡杨林,从元帅到士兵600多位为中国航天事业 做出过贡献的英灵长眠于此。

东风航天城基地概况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又称“东风航天城”,位于荒无人烟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距甘肃省酒 泉市280公里从沙漠中的鼎新军用机场到发射中心,乘汽车在沙漠公路上再行驶80公 里后,就看见酒泉卫星中心像海市蜃楼一般出现在棕色荒原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第一座航天发射场,前身是一个导弹实验靶场1958年2月 25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央军委有关选择导弹试验靶场的报告1958年10月20日,发 射场开始建设苏联曾派出技术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导弹靶场的设计,1960年年初,靶场建 设基本完成,而最初的导弹也是由苏联提供的数月后,中苏交恶后,苏联专家很快撤出 1960年9月10日,就在外援专家撤走的第17天,酒泉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 弹1960年底,聂荣臻元帅在基地视察前排从左至右:聂荣臻、孙继先、栗在山建设过程1958年2月2日,空某军政委栗在山将军突然接到空军干部部部长朱虚之的,让 他马上到北京,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要同他谈话栗在山立即赶到北京,和朱虚之一起来到肖 华家里肖华对栗在山说:”我们国家要发展尖端武器,准备筹建个导弹靶场(即导弹试验 基地)陈锡联、孙继先同苏联专家在大西北选了个点,军委决定让你到这个靶场当政 委,同孙继先一起负责靶场的筹建。

栗在山虽然连导弹是什么样都没见过,但他深感责 任重大栗在山见到孙继先后,孙继先开玩笑说:”欢迎党代表的到来万事开头难,你来 了就好了,现在一大堆事情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两人交换意见后,决定先选调领导干部, 把靶场的领导班子组建起来就这样,先后调来了李福泽、林毅、徐明、曾凡有、张雷平等 同志1 9 5 8年2月2 5日,经毛主席和中央书记处批准,我国第一个陆上导弹试验 靶场选定在地处西北戈壁的额济纳旗的青山头地区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立即带领工程勘 察队奔赴戈壁滩,进行点号布局和铁路、公路走向的定点及工程勘察为了工程的顺利 进行,中央军委决定组成靶场”特种工程指挥部”,由陈士榘任司令员兼政委总政治 部批准组成了 ”特种工程联合党委”,由陈士榘任第一书记,孙继先任书记,黄文明、栗 在山任副书记,共同负责靶场的工程施工和各方面的协调工作1958年3月6日,总参 谋部下达命令,驻在朝鲜的志愿军某兵团机关立即回国,参加导弹试验靶场的筹建工作3 月中旬,该兵团陆续秘密撤离朝鲜3月2 7日,实验靶场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x x兵团,靶场筹备处并入兵团4月,组成了由孙继先为书记、栗在山为副书记的兵团 党委。

党委成立后,提出了 ”边组建、边训练、边试验”的原则和打好”组织桩、思想桩、 技术桩”的要求当月,被称为10万大军的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开进戈壁滩,在千年沉睡 的荒漠里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国防工程大会战1 9 5 8年10月,国防部批准,将试验靶场 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XX训练基地,任命孙继先为司令员,栗在山为政治委员组建 一支执行尖端科技试验任务的部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的干部和各方面的 人员基地党委牵头组成了六个工作组,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分别到志愿军、齐齐哈尔空 军场站、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南京军区、成都军区、北京军区坐阵督促栗在山政委对各 个组下了严格命令,务必于今冬明春选调人员基本到位,把几个试验部组建起来困难最大 的是几个试验部需要4 0 0多名工程师当时从全军现职工程师中抽调根本不可能基地 组织人员到军校和地方院校,选拔了一大批表现好、专业技术强的大学生入伍,来到基地 他们成为基地的重要骨干力量,一些人后来成长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优秀人才基地是 高度保密的单位,对干部的审查非常严格这给选调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一年左右要选调 数千名合格人员,工作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然而,经过一个冬春的努力,到1 9 5 9年3 月,选调干部2 0 0 0多人,到1 9 5 9年年底,达到3 0 0 0多人,基地总实力也达到近 万人。

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将地地导弹试验部、空空导弹试验部、地空导弹试验部、海上导 弹试验分场、航空测量试验部、飞行勤务部和工程部等主要技术部队和司、政、后机关组建 起来同时还陆续组建了警卫团、汽车团、工兵团、文工团、铁路管理处、发电厂修配厂农 场、军邮局、印刷厂服务处、小学校等单位,基地各级领导班子和机构建设初具规模茫 茫戈壁,人烟罕至,干燥缺水,寸草不生,气候变换无常夏天烈日高照酷热难忍,冬季寒 气逼人直入骨髓尤其是狂风终日呼啸,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战士们经常在漫天的风沙中 施工作业,干冈吹裂了皮肤,沙石击打着身躯没有住房,缺粮少菜,多数人口干唇裂,流 鼻血不止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基地官兵立下誓言,一定要在这亘古的戈壁荒漠上,描绘最新最 美 的图画,创造出人间奇迹本着”先工作,后生活”的原则,他们挖地窝、住帐篷、喝苦 水、 吃干菜,但各项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政委栗在山归纳了群众战天斗地的豪言壮语,在基地党 委常委会上提出了用”以场为家,以苦为荣,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做为战斗口号,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官兵和科技人员扎根戈壁,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责任感和坚定信念从 此,这个口号,激励着一代代的航天战士,打造出了一支吃苦耐劳、忠诚祖国,思想、作风 过硬的高素质队伍。

不久,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基地的物资供应奇缺,部队生活极其困 难基地党委组织部队挖野菜,打沙枣,制成代食品,组织狩猎队打沙鸡等野物,解决生活 问题,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开展生产运动,进行生产自救,向戈壁滩要粮要菜修水 库、挖水渠、植树造林、绿化场区、改造荒漠,使干部战士扎根戈壁、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的精神得到进一步深化1966年6月,政委栗在山(右X代司令员李福泽(左)陪同周恩来总理在基地观看地 空导弹发射导弹核弹结合试验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给原子弹的使用提供运输工具,提高它 的使用效率,1966年3月,中央决定进行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基地为发射首区这次重 大任务,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聂帅和国防科委统一领导这次发射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导弹携带了原子弹头,危险性极大在调试和发射过程中,万一出现情况,原子弹提前爆 炸,所有人员将会立即化为灰烬,后果不堪设想为确保发射顺利,人员安全,基地反复研 究方案,制定周密计划全体人员细致开展工作,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还进行 了多次防原子弹爆炸的演习发射前,非直接参加发射的人员全部转移国防科委组织有 关领导、专家和参试人员一起制定了出现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案和防护措施。

铁道部准 备了三列火车在距发射场3 0 0千米处待命,总后勤部和国防科委派出五百辆汽车在西安 待命,空军派出飞机在导弹飞行弹道两侧各200千米的地区进行安全搜索国防科委还 会同总参、总后、兰州军区、铁道部、公安部一起组织弹道下面的数万居民进行了临时疏散, 做好安全救护的准备工作1966年10月27日,发射进入最后的调试准备阶段9时 整,导弹点火起飞,按预定弹道飞行9时9分14. 1秒,核弹头准确在靶心上空的预定 高度爆炸,一圈彩环随蘑菇云袅袅上升各种测试、试验仪器工作正常,各项数据与理论设 计基本一致,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导弹核武器试验的成功,是我国国防军事领域的重 大突破,标志着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威胁、核讹诈,提升 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是中国人民进一步加强国防力量,保卫祖国和平与安全,取得 的一个新的重大成就误解的地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容易让人误会为其在甘肃酒泉,实际上,它并不在甘肃,而是在内蒙 古自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只不过因为酒泉是距它最近的城市,故而得名1969年阿拉善 盟曾划离内蒙古治区境内自治区辖区,其中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酒泉市辖区,到1979年 阿拉善盟包括额济纳旗又恢复为内蒙古自治区辖区。

对于酒泉这个名字,中国人早已从历 史书上熟知汉武帝元狩2年(公元前121年),骡骑 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在此地大获 全胜武帝以御酒作为犒赏,但霍去病认为功在全军,由于人多酒少,便把酒倾洒于泉中, 与将士共饮,“酒泉”由此得名酒泉基地的别称“东风航天城”很有军工单位特色20世 纪60年代时,发射基地与北京三个总部的有线长途通信的秘密代号为“东风”,所以 基地一直沿用了 “东风基地”这一名称199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视察 基地,并题写了 “东风航天城”之后,人们就正式把这里叫“东风航天城”了有趣的是, 在这里处处可以见到“东风”字样,不论宾馆、街道还是市场、幼儿园,都有叫“东风”的走进东风航天城,从街名到建筑物的名字,处处都透露出浓厚的航天氛围:太空路、飞 天公园、宇航路、神舟宾馆等等在贯穿小城东西的东风路上,路灯也做成了火箭托举“神 舟”飞向太空的造型在这条路的南侧,每隔数米就有一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荣誉牌, 一共37个37个荣誉牌表达了后人对这些英雄的开拓者们的崇高敬意,这同时也激励 着一代 代航天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透过这些“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们的朴素形象,让 人一下子有一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感怀,他们让我们遥想起这座小城是在怎样艰难 的条件 下建设起来的。

西方很晚才知道有“酒泉”这个地图上根本没有标出来的地方1960 年,中国第一枚地对 地导弹在这里成功发射后,酒泉才引起了西方的猜测与好奇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后数月,美国情报部门拿到了酒泉的卫星图像并进行分析,从此,酒泉被美 国列入了关注的名单1987年,酒泉发射中心因为给法国一家公司发射搭载服务而真正地 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功勋彪炳几十多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设施,拥有一支过 硬的科技队伍先后发射卫星37颗,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多个第一:1960年11月05 日,这里成功地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 弹核武器试验也在这里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 一颗卫星一一“东方红一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长征二号丙及长征二号丁火 箭已成功发射了 20多颗科学实验卫星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 这里发射成功1987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 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 在这里发射成功。

1992年10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为国际用户执行了发射任务,即 利用长征二号丙火箭 发射中国返回式卫星时搭载发射瑞典空间公司的弗利亚卫星进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