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放射科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15KB
约7页
文档ID:478442805
放射科放射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
1/7

放射科放射事故应急预案放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辐射事 故所致的危害,加强医院射线装置的安全监测和控制等管理工作,保障放 射诊疗工作人员、受检者以及装置周围人员的健康安全,避免环境辐射污 染,在一旦发生放射诊疗事件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 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及环境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响应预案1.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 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安部令2001第16号《放射事 故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第46号令《放射诊疗管理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2. 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本科涉及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内潜在的事故或紧 急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造成人员及设备设施事故的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工 作放射危险性的主要表现:当发生意外及人为等原因(如射线装置失控) 时,会发生工作人员或公众受到意外照射二、放射科放射事件应急小组三、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一) 迅速报告原则; (二)主动抢救原则; (三)生命第一的原则;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五)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

四、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二)应急小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 (四) 各种事故处理以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 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凡严重或重大的事故,向 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 放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图突发 事件现场工作人员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应 急工作小组现场处理人员医务处急诊科调查、协调、汇报组织临床科室协 助救治进行突发事件处理提供支援和协调组织救治根据突发事件性质,通 知有关部门六、事故分级与报告: 放射突发事件小组全面负责放射事件 应急有关工作,并根据放射事件的程度及时报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相关规定,在2小时内上报区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同时在 12小时内填写《放射源事故报告表》报送区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七、启动应急预案: 由放射突发事件小组统一指挥,工作人员应服从指 挥,相互配合,支持。

u现场控制:切断射线装置的电源,除了工作人员外,禁止其他人员 进出辐射污染区; u病人救治:对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而后转到指定医院治疗; u现场保护:配合区公安局、卫生局、环保局进行现场调查; u接触隔离:对放射事故造成的影像进行评估和总结,找出原因,为整改提供依据医务管理处组织对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调 查和处理u通知设备科或相关公司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u整改: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联合调查的结论和建议进行整改, 杜绝安全隐患,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八、应急响应的终止: 故障设备维修后,要经过某某市疾病控制中 心放射防护专业人员对设备和场所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篇二放射科应急预案为了预防和处理放射科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 制定如下应急处理预案:科室应急组织及职责:科室应急小组组长: 放射科主任成员:放射科全体工作人员职责:严格执行放射科各项工作制度及规定,组织实施可能各项意外 事件发生的处理和上报科室意外应急事件的上报制度:放射科发生意外 应急事件后,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积极处理的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在其指导下工作放射科定期自查与监测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及安全防护人员,应 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放射科的医疗治疗、设备性能、抢救物品及药品等 进行检查和维护,配合省、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监测与检查,以预防 各项意外、应急事件的发生,并保障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进行。

应急事件处理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科室各项相关制度与操作规程, 做好科室的质量控制,执行科室自查与监测,并配合医院及上级各职能部 门的相关工作,为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做好保障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1.放射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 同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2.及时上报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配合环境保 护部门进行处理; 3.组织封闭现场,消除可能导致辐射污染突发事件扩大的隐患; 4.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5.事故处理必须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放射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 6.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域; 7.负责组织抢救、转运伤员; 8.组织灾害消除后 重建和环境保护; 9.组织进行总体善后处理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 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 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2、 做好传染病防治、消毒及隔离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早报告、早诊断3、 为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正常启动,本科室要积极配合 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各科室的工作,保证检查到位。

4、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知识的 掌握及诊治技能,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实施办法及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条例5、 加强科室院内感染管理与监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 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6、 检查诊断室要保持通风、清洁一旦接诊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 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病人后,要根据其传染性质、传播途径进行消毒 隔离室内进行空气消毒,物体表面使用消毒剂擦拭3、 火灾:立即报警;通知医院相关部门切断电源;保护机器、 设备及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安全4、 水灾:立即通知医院相关部门,保护机器、设备,做好病人的解 释工作5、 重大突发事件:如有火灾、水灾、大型交通事故、大型食物中毒、 等重大突发事件,由科主任负责组织科室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保证医务人员、病人的安全,尽可能保障安全有序的 影像检查工作6、节假日如发生特使情况,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实施首诊负责 制,并及时通知科主任及医院相关部门值班人员放射性污染的应急处理制度1.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 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 或者射线。

2. 放射性污染去污处理应遵循的原则:A.对任何放射性核素的污染, 原则上都应尽快去除干净,避免污染放射性核素播散B. 对人体体表放射性污染应该避免过度的去污处理而损伤皮肤和促进 放射性核素的人体吸收C. 对人体体表创伤部位放射性污染的处理应优先于对健康体表污染的 处理D. 对人体体表放射性污染禁用促进放射性核素吸收的有机溶剂、浓度 较大的酸、碱溶剂和刺激性强的溶剂3. 在放射性核素操作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放射性污染,应按《放射性 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及时去污处理4. 对于仅局限在科室内部的一般性污染应及时通知技术组组长,严重 污染时应立即通知科室主任5. 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重大污染,还应立即通知当地环保部门6. 事后应及时对严重的污染事故进行总结,以便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 并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对于违反放射性核素操作规程,而导致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给予相应 处罚放射性源遗失或被盗的应急预案1. 一旦发生放射性源的遗失或被盗, 应立即保护现场2. 当事人应立即向核医学主任汇报,并由主任向医院院长汇报,同时 向成都市公安局、环保局、成华区卫生局报告一旦发生放射性源的遗失或被盗,医院相关人员应密切配合协助调查 取证。

超声、心电检查危重患者抢救应急预案1.超声、心电等检查时必须 有医生在场,在检查前应对患者是否能接受检查进行评估如属危重患者 一般劝其暂停检查,如患者必须接受检查的,应通知其所在科室派医师到 场协助2. 在检查过程中,如患者病情重,应有家属在检查室陪同检查,随时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遇到意外情况及时通知病区的值班医师3. 如患者接受检查时出现意外,超声、心电图检查医师应立即停止检 查,迅速投入抢救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在病区的值班医师,请求协 助抢救4. 超声、心电室工作人员应仔细观察,随时掌握受检患者病情变化情 况5. 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使用6. 超声、心电室医师应掌握基本的抢救知识,在专科医生到达现场前, 能够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放射科危重患者救治预案1.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各种危及患者 生命的病情变化和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检查2.在场的医生和护士立即处置病人,吸氧、测血压、吸痰,使用必要 的急救用药同时将身体放平,头侧转,以防呕吐物堵塞喉道必要时使 用气管插管4. 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 对患者的抢救治疗5. 当现场急救后确认病情趋于稳定时,应立即转入相关科室进行进一 步的观察治疗。

6. 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