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成本计算第一节 成本计算概述v一、成本计算的定义vv成本计算是对应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成本计算是对应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二、成本计算的内容二、成本计算的内容 vv资产取得成本;资产取得成本;vv资产耗用成本;资产耗用成本;vv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第二节 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资产取得通常按历史成本计价,即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一、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 (一)外购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一)外购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1 1、实际采购成本买价、实际采购成本买价+ +附带成本(采购费用附带成本(采购费用)v(含运费、装卸费、途中保险费、挑选整理费、专设采购机构经费等)买价作为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材料成本买价作为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材料成本附带成本如果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材料成本附带成本如果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材料成本;如果属于间接费用,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如果属于间接费用,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材料成本计入材料成本可直接计入某一对象成本的费用为直接费用(可直接计入某一对象成本的费用为直接费用;需分配计入某一对象成本的费用为间接费;需分配计入某一对象成本的费用为间接费用。
用2、设置的帐户: “在途物资”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例:相关资料如下: 6日,从W公司购入甲种材料5000公斤,单价10元;乙种材料10000公斤,单价6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8 700,款已付清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50 000v 乙材料 60 000v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700 v贷:银行存款 128 700会计学原理 6 会计记录 (上) 分录记录7日,用现金支付甲种材料运输保险费、挑选整理费用等500元v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500v 贷:库存现金 500 8日,用银行存款支付两种材料运费3000元,按材料的重量比例分配v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1 000v 乙材料 2 000v 贷:银行存款 3 00010日,两种材料验收入库确定甲、乙两种材料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甲材料总成本=50000+500+1000=51500(元) 甲材料单位成本 = 515005000=10.3 (元)乙材料总成本=600002000=62000(元) 乙材料单位成本=6200010000=6.2(元)借:原材料甲材料 51 500 乙材料 62 000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 51 500 乙材料 62 000 会计学原理 6 会计记录 (上) 分录记录会计学原理 6 会计记录 (上) 分录记录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在途物资原材料117000100000 135000135000500300030005006日8日7日10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7000 例:澜湖公司7月5日购入甲、乙两种材料。
甲材料2000公斤,单价10元;乙材料4000公斤,单价8元货款52000元(另按17%计算增值税),用银行存款付清7月5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甲材料运输保险费2000元7月8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甲乙材料运输费3000元7月9日两种材料全部验收入库计算甲、乙两种材料的实际 采购成本假设按甲、乙材料的重量比例分摊运输费)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二)自制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自制材料取得成本领用材料成本+工资+制造费用二、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计价的原则:v1、按历史成本计价v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买价+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调试费+关税、银行手续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利息支出等v2、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v资本性支出: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有关,应当分摊到几个会计年度的支出v收益性支出:为取得本年度收益而发生的支出v3、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固定资产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历史成本(原始价值) 例:购入小轿车,车价30万元,增值税5.1万元,购置税、消费税等费用4.2万元,款项用银行存款付清会计学原理 6 会计记录 (上) 分录记录借:固定资产 39.3万 贷:银行存款 39.3万自行建造、安装:v以银行存款购入一台需要安装设备,价款100000元,增值税17 000元,运杂费13000元。
设备已交付安装安装过程中发生材料费20000元,人工费30000元v借:在建工程 113 000v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17 000v 贷:银行存款 130 000v借:在建工程 50 000v 贷:原材料 20 000v 应付职工薪酬 30 000v设备安装完成,交付使用v借:固定资产 163 000v 贷:在建工程 163 000第三节 资产耗费成本的计算v计算原理:v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v期末余额+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 一、存货盘存制度存货数量确定方法 1、永续盘存制(账面盘存制) 平时在账户中连续地记录存货的增加和减少,并随时计列其结存数的方法 基本原理: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期初存货结存数本期存货增加数本期存货减少数=期末存货结存数上期转入平时在账面记录中反映平时在账面记录中反映期末实地盘点的结果核对v特点:从数量和金额两方面进行管理v 可以通过盘点核对期末结存数量2、实地盘存制(定期盘存制) 平时在账户中只记录存货增加数,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结存数量,再倒挤期内减少数(或耗用数 )的方法 基本原理: 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期初存货结存数本期存货增加数本期存货减少数期末存货结存数=上期转入平时在账面记录中反映期末实地盘点的结果3、两种盘存制度之比较账面盘存制:完整、系统的控制作用 工作量大实地盘存制:工作量小不利于对实物的监控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存货单价的确定)基本方法:个别计价法 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1)个别计价法 以某批存货取得时的实际单位成本确定该批存货的发出成本的一种计量方法。
v特点:取得存货时分批存放v 发出存货时注明发出的批次v 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 例:某公司对A商品采用账面盘存制进行核算,12月份A商品的购入、销售(销售单价均为10元/件)和结存情况如下表所示 要求:计算本期销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以及毛利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本期可供销售A商品总成本=1006+1007+1008=2100(元)本期A商品销售成本=期末结存的A商品成本=注:12月4日销售的20件A商品属于期初存货;12月15日销售的40件A商品是12月8日购进的; 12月25日销售的120件A商品中有60公斤属于期初存货,另外60件是12月18日购入的 即本期期末结存的120件A商品中,有20件系期初存货,60件系12月8日进货,40件系12月18日进货2005年摘要收入发发出结结存月 日数量 单单价 金额额数量单单价 金额额 数量 单单价 金额额121期初结结存10066004销销售208购进购进100770015销销售4018购进购进100880025销销售120 6 120 80 6 480 80 6 480 100 7 700 7 280 80 6 480 60 7 420 80 6 480 60 7 420 100 8 800 20 6 120 60 7 420 40 8 320 206 + 407+(606+608)=1240(元)21001240=860(元)或206+60 7+40 8=860(元)6060 6 360 8 480财务会计学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 计量单位:件总账科目:库存商品明细科目:A商品明细分类账毛利=18001240=560(元)优点:实物的流动和成本的流动是一致的,理论上最可取。
局限:应用成本高企业可任意选用成本较高或较低的存货,来人为地调节当期利润2)先进先出法 在假定先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的条件下对存货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 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本期A商品的销售成本=期末结存的A商品成本=2005年摘要收入发发出结结存月 日数量 单单价 金额额数量单单价 金额额 数量 单单价 金额额121期初结结存10066004销销售208购进购进100770015销销售4018购进购进100880025销销售120 6 120 80 6 480 80 6 480 100 7 700 40 6 240 100 7 700 6 240 40 6 240 100 7 700 100 8 800 40 80 20 7 140 100 8 800 6 240 7 560206 + 406 +(406+807)=1160(元)21001160=940(元)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计量单位:件总账科目:库存商品明细科目:A商品明细分类账毛利=18001160=640(元)v优点:v存货的期末成本与市价比较接近,使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能以比较接近现实的价格反映v局限:v本期的销货成本不能与本期收入正确配比。
v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可能压低销货成本,虚计收益3)后进先出法 假定后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的条件下对存货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 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本期A商品的销售成本=期末结存的A商品成本=2005年摘要收入发发出结结存月 日数量 单单价 金额额数量单单价 金额额 数量 单单价 金额额121期初结结存10066004销销售208购进购进100770015销销售4018购进购进100880025销销售120 6 120 80 6 480 80 6 480 100 7 700 80 6 480 60 7 420 7 280 80 6 480 60 7 420 100 8 800 100 20 80 6 480 40 7 280 8 800 7 140206 + 407 +(1008+207)=1340(元)21001340=760(元)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计量单位:件总账科目:库存商品明细科目:A商品明细分类账毛利=18001340=460(元)v优点:v发出存货成本比较接近于市场现行成本,从而使企业当期收入与当期成本能较好地进行配比v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虚计收益,符合谨慎性原则。
v局限:v存货的期末成本与现行市价之间会有较大的差异4)加权平均法 把本会计期间全部可供耗用或销售存货的总成本平均分配于所有单位量,即按当期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持有存货及本期耗用或销售存货价值的方法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 加权平均 单位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 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数量本期耗用或销售的存货成本=本期耗用或销售的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会计学原理 5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006+1007+1008 100+100+100= 7(元)本期A商品销售成本=1807=1260(元)期末结存的A商品成本=1207=840(元)毛利=18001260=540(元)v优点:v对损益的计算与期末存货价值的揭示不偏不倚v局限:v发出存货成本只有在期末才能确定v(5)移动加权平均法v用以前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加上本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除以以前结存存货的数量加上本批收入存货的数量,求得存货的平均单价,作为发出存货的计价标准的方法v 存货平均单价=(以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批收入存货实际成本)/ (以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批收入存货数量)本期A商品的销售成本=期末结存的A商品成本=2005年摘要收入发发出结结存月 日数量 单单价 金额额数量单单价 金额额 数量 单单价 金额额121期初结结存10066004销销售208购进购进100770015销销售4018购进购进100880025销销售120 6 120 80 6 480 180 6.56 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