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然气管道置换方案1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7KB
约15页
文档ID:527190365
天然气管道置换方案1_第1页
1/15

天然气管道置换方案工程名称:川气东送长寿至涪陵南川延长线工程分部工程名称:水江末站至中铝调压站前工程编号:方案编号:中国铝业重庆分公司2010年7月20日编制人:高永胜审核人:杨权平现场负责人:崔晓东目录一、概述 1二、依据 1三、置换范围 1四、置换目标 1五. 置换应具备条件 2六. 置换工作程序 2七、置换前的准备及技术措施 2八、置换实施 5九、置换过程注意事项 7十、安全技术措施 8十一、设备、材料一览表 9一、概述 本管道工程为川气东送长寿至涪陵南川延长线工程水江末站至中铝用气设备输送介质为天然气,管线材质为GB3087-1999无缝钢 管,管道规格为?426*9mm工作压力为0.4MPa设计压力为1.6 MPa 全长约700m由水江末站至中铝支线?426*9mm管道,止于中铝天然 气调压柜进口阀前延线地势较为平坦,主要是土地,部分地区为水 田,穿越一般公路 3 处,穿越溪沟 1 处沿线人烟较为稀少,距离场 镇较远,符合气压条件本方案为川气东送长寿至涪陵南川延长线工程水江末站至中铝 支线段管道置换项目部制定 为确保管道置换过程安全和项目圆满完 成,特编制此技术方案。

二、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主席令第 70号(20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席令第 22号(1989)(3)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69-2006(4)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5)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6) 设备图纸及技术要求三、置换范围本方案置换范围为水江末站至中铝支线 ?426*9mm管道,止于中 铝天然气调压柜进口阀前 , 全长约 700m四、置换目标实行天然气管道全线置换,起点为中铝天然气调压站A1、B1阀, 经中铝支线? 426*9mr管线至水江末站内Aa放散阀,长度为700m在 氮气连续输入管道过程中, 适时对放气口取样检测, 当连续 3次( 间隔 为5 min) 的检测结果均达到氮气体积百分比大于 98 %(即氧气体积百 分比含量小于 2 %)时 , 方可确定置换达标五、置换应具备条件1. 该段管线应全部连通置换前,各分段管道接头应全部完成 (含探伤、检漏补伤补口) ,并经监理检查合格2. 地埋管道回填工作应全部完成,且地面恢复达到规定要求。

3. 置换用临时管线及设备连接完毕4. 管线及设备必须清扫、试压完成,并经监理检查合格5. 置换用的压力表应经过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效验,且保证 在有效期内压力表精度 0.4 级,量程为被测量压力的 1.5-2 倍,表 的测量量程为0-0.6MPa,表盘直径不小于 150mm最小刻度不小于 0.05MPa六、 置换工作程序置换工作具体程序:置换方案编制t方案审批t置换准备(包括 机具就位)置换临时措施的安装t末站连头t拆卸盲板T出口桩连头 t阀门安装t放散管安装七、 置换前的准备及技术措施1. 置换前,应编制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交底,向全体参加 置换的人员宣贯2. 依据规范的要求,采用氮气介质进行置换3. 在管道末端,应设置放散阀及放散排气管4. 在放散排气管口,用抽样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5. 设备和管道上的放散排气管口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当放散管直经大于150mm时,放散排气管口宜高出燃气管道和 设备4m以上当放散管直经小于或等于150mm时,放散排气管口宜高出燃气 管道和设备2.5m以上6. 置换介质:氮气、天然气7. 操作应统一指挥,并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设备 置换系统图:氮气制备放空阀氮气至中铝设备二玄氮气至中铝设备呻;一——JA1 f8. 设立置换指挥小组。

为保证置换工作按照步骤有秩序、安全顺利的地进行,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两个抢险小分队, 由领导小组组 长统一指挥和协调,并负责实施领导小组的成员见表一,抢险小分 队成员见表二表一领导小组成员一览表职务姓名项目内职务职责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武建牛组长分公司总指挥生产管理部经理杨权平副组长现场总指挥设备管理部经理王向东副组长项目负责人设备管理部副经理崔晓东副组长质量检验负责生产管理部副经理罗国平副组长生产运行协调设备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冯青林计里员计量负责人工稈主管郝登斋现场调度员车辆通讯负责调度主管高永胜生产调度员现场运行协调生产主管邓为民运行调度员操作运行负责人安全主管马军现场安全员现场安全负责人供应主管郭晓琛材料员材料负责人工程管理员刘雷质检员质量记录员工程师吕鲜翠组员技术指导作业长朱传志组员操作负责表二抢险队成员一览表职务姓名项目内职务职责生产管理部经理杨权平抢险队长救援指挥生产管理部副经理罗国平抢险副队长救援指挥设备管理部副经理崔晓东抢险副队长救援指挥安全主管马军队员现场抢险工稈主管郝登斋队员现场抢险生产主管邓为民队员现场抢险调度主管高永胜队员现场抢险作业长朱传志队员现场抢险9. 置换前的准备工作⑴落实好各种材料设备、人员,并按时到位。

⑵落实好技术措施及相关工种的操作人员培训⑶落实好交通、照明、医疗器械和设施⑷置换方案由技术人员、安全员对参加人员进行交底⑸提前做好沿线的宣传工作、落实安全设施⑹提前做好置换用的通信联络设施八、置换实施1. 管线整体吹扫完毕经检验合格,选用制氮机作为氮气源,经管 道连接至中铝天然气调压站前阀门入口,放散口设置在水江末站2. 在管线放散口端设一放空阀,并在管线首尾两端各加装一块压 力表和温度计,监测压力及温度的变化3. 进气口用© 32mm长1.5m的无缝钢管制成,调压站阀门前端 放散管道上安装PN25阀门,并焊接在进气管上4. 全段氮气置换(1) 确认管线段 (制氮机至水江末站 ) 末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2) 打开进气阀门,将高纯度氮气(> 99 %)从制氮机注入管线 内, 当氮气注入量等于该段管子容积时 , 在放气口处用便携式检测仪 进行检测,直至置换合格 ,并作好记录 关闭放气取样口的阀门 ,按原 样安装相应的设备 ,并检查严密性确认氮气置换结束3) 管线全线氮气置换合格后 , 应使管线内氮气的压力保持正压 状态为此,继续用制氮机将高纯度氮气(> 99 %)从调压站注入管线 内,然后静置6 h 以上。

最后在放散口处检测 ,测得管线出口处气体氧 气体积含量小于 2 % , 管线全线氮气置换完毕当各放气口取样检测 结果都达到此标准时 , 置换合格这时可将流程倒成正式投产流程 , 进入天然气置换阶段 如果暂时不置换 , 管线两端阀门均应关闭密封5. 注氮操作参数的确定(1) 注氮温度氮气进入输气管道之前温度控制在5~ 15 C之间,以保证管道材 质不受损坏2) 注氮压力从置换口注入氮气 ,注氮气压力一般控制在 0.11 ~0.13 MPa , 注 氮压力和注入天然气压力应保持一致置换完成后 , 需保持氮气压力 为正压3) 注氮量水江末站至中铝支线? 426*9mr管道全长约700n,则管线容积约为V=3.14 X[( 426-18) X 10-3/2 ] 2x 700=91.47 m3按照氮气置换的实际经验,氮气的实际用量应为最小理论用量 的1.5-2.1 倍,则本次置换所需氮气量为 137-192 m36. 天然气置换氮气 采用不加隔离器的置换工艺从末站通过阀门的开启、关闭向 管道内直接注入天然气, 通过气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天然气置换氮 气的投产方案1) 天然气推进速度在置换中 , 天然气推进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气长度。

如果 注入天然气时的压力比注入氮气时的压力大、流速高 , 气体之间的速 度不一致会相互挤压 ,加速了气体的扩散 , 导致混气段增长2) 在保证实际作业可行的情况下 , 用于置换的时间越少越好 , 即天然气推进速度越大越好 但是,天然气推进速度越大 , 要求气源供 气流量越大 , 所以天然气的流速要确保不超过气源的供气能力3) 置换时合理控制管道内气体流速 , 天然气至氮气段和氮气至 空气段的置换速度应是相同的 ,为确保混气段最小 , 其流速一般控制 在 3~ 5 m/s.九、置换过程注意事项(1) 氮气置换法是利用氮气做媒介进行天然气与空气的置换方 法置换时首先将工艺管道灌满氮气,待氮气从放散管逸出,表明空气已排出然后把管连通,氮气在天然气压力和压差的作用下,经放 散管流出 随着天然气不断补入到氮气流出的空间, 直到氮气全部排 净,在放散管口冒出天然气时, 关闭放散管阀门, 置换工作便已完成2) 严禁烟火和消除可能产生的火种,配备完好的消防设施3) 操作人员控制阀门开始启动时, 必须遵照指挥人员指令, 缓 慢开启阀门, 使管内气体处于缓慢流动状态, 以听不见气流声和杂质 撞击声为准 避免因流速过大产生撞击火花或静电火花, 引起混合气 体达到爆炸极限而发生事故。

5)置换时化验人员应在吹扫口取样化验,当管内气体含量达到 要求时,才算置换完毕,并及时报告指挥人员十、安全技术措施1. 置换前,由安全负责人对参加试压人员进行有关安全教育 置 换期间,努力实现无事故、无污染、无人身伤害、不破坏环境2. 在置换工作开始前, 应发书面通知到管线所经过村、 社张贴安 民告示,安民告示注明工作开始时间及开始后的注意事项3. 置换施工时,现场出口前方40m,左右30m内设好警戒区,在 警戒区内设置警示标志,安全防护线,并派专人值守4. 置换时,沿管线范围内设立安全禁区,架设安全隔离线,并由 安全员进行巡视监督5. 置换过程,应安排在白天进行6. 各安全检查点的位置,距管线的距离不得少于 6m若在地势高差较大的地方, 安全检查点应设在管线的上方, 距管线的位置不小于6m处7. 检漏人员在现场查漏时,管道的环向压力不应超过钢材的最低屈服强度的20%在管道的环向压力首次开始从钢材规定的最低屈服 强度的50%t升到最高试验压力,直到又降至设计压力为止的时间内, 试验区域内严禁非试压人员进入试压巡检人员与管线保持 6m以上的距离,距试压段管线50m以内为试压区域8. 安全检查人员进行巡视、检查时必须至少 2人同行。

9. 在置换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在管道卸压后进行处理, 不得带压 进行处理10. 置换过程中,任何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饮酒11. 在置换全过程中,起点、终点及中间巡逻人员必须保持通讯 联系畅通,信息传递反馈及时,与两部巡逻车辆组成一个严密的监视 系统12. 在清管和试压过程中,沿线设置一个监视点,在人员稠密的 地方应增加监视点,与巡逻车组成一个严密的监视系统 沿线各监视 点设置警示牌,必要时,在重要部位拉设安全防护线13. 凡本方案中有关涉及安全方面的措施,均应严格遵守十一、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