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论坛/2009年/第6期科教天地 FieldofScienceandEducation全国普通中小学约有1400万专任教师, 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占全国人口总数近80%的农村地区从教那么,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呢?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教师队伍的现状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多项调查和研究均表明:城乡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尤其是西部,农村生存状态艰难,工作条件艰苦,收入与城市教师有较大差距,故教师严重缺编,流失严重,整体素质偏低,年龄老化,还有不少代课教师,管理行政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拟从四个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西部农村教师“进不来”———缺编严重(一)缺编情况举要及缺编原因分析1、缺编情况举要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江西、河南、广西、四川、青海等六省(区)15个县109所中小学教师缺编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发现西南某省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达2.6万人,全省农村中小学师生比为1:28.34,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19.4,特别是在一些省贫、国贫县,教师的缺编数量更为严重 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全区中小学教师共35450人,缺3184人;初中教师17828人, 缺174人; 高中教师3817人,缺1106人;幼儿教师仅671人,2007年至2009年,高中教师缺额逐渐加大。
2、导致严重缺编的主要原因:(1)环境差,工作苦,待遇低,进不来农村教师严重缺编的主要原因是进不来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这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去向选择据《南方周末》报道,上海师大中文专业某班的31名毕业生,除考研的9人外,剩下的22人只有1人签约外地工作很多大学生都说,为了留在上海,他们放弃了户口,到缺乏保障的私立学校就业,每月只拿1200至1300元的工资 有的学生移动着日渐宽松的表带说:“最近都瘦了一大圈了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衣带渐宽的终不悔据国家人事部公布,仅2005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就吸收了人事部调查的15个省(市)10.9%的高校毕业生近年更有论者指出,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每年至少吸纳全国高校一半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些大学生的意识里,京、沪、穗、深这样的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北大教育学者岳昌君的调查结果也证明,“大中城市就业的大学生的起薪显著高于非大中城市”2)又一个要因是福利待遇、地方政策的落实和对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车文艺55乌蒙论坛/2009年/第6期编制三方面的制约以编制问题为例,比如初中,农村是1:18,县镇是1:16,城市是1:13.5;农村小学的师生比是1:23.5, 部分农村小学一个班配不到一名老师,有的学校的师生比高达1:40。
农村学校的班级人数少,但年级多、门类多 教师往往是一身兼几职,课时重、钱还少3)学生增长多、快,老师增长少、慢2005年,温总理指示要大力推进城镇老师支援农村教育,要鼓励高学历的人才到中小学任教2006年2月26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随后中组部等8部门联合启动“三支一扶”计划3月28日,教育部长周济表示: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整个农村老师队伍的质量,同时提高他们各方面的地位和待遇 当年5月,“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开始实施 几年来,在上述“指示”、“意见”、“计划”的直接推动下,农村教师队伍的人数有所增加,但远远不及教育发展的需求据四川省仪陇县大罗乡中心学校贺勇校长介绍,他们那里实行的是“缺三补一”也就是说,缺3个老师才补1个 全国政协委员张宏遵调查的结果更为惊人, 甘肃省皋兰县15年内增加了学生11960人,但教师只增加118个,师生增加比为1:101.35显然,教师缺编问题仍然严竣,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二)如何尽快补充西部农村教师的缺额1、 制订优惠政策吸引 国家的政策应该更加优惠,更具吸引力,农村才会吸引到优秀的毕业生,才能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情况。
比如设立“贫困地区教师基金”,直接用于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师补助;或定期表彰奖励长期工作在农村的优秀教师;或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按照各地经济水平划分等级,经济越落后、条件越艰苦的地区,教师的特殊津贴越高2、修改教师编制方案要针对农村教师课时普遍都重的实际,修改编制方案 现行编制方案的计算办法不利于农村,应当打破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从学校教育实践的操作出发,不以行政单位计算,而以学校为单位计算编制的计算方法也不应只注重师生比一个维度,还应该加上课程门类和课时等因素一起考虑一句话,农村学校的师生编制比例不得高于城市,甚至可考虑低于城市3、由各省(区)高师院校定向培养农村教师根据西部的现实区情,靠自然增长或指望制定优惠政策来补充西部农村教师缺额都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满足需求 建议学习江西由省内12个高师院校承担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做法,各相关省区出台“关于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实施方案,” 规定学生进校时必须与县(市、区)教育局、培养院校签订“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协议书,” 书里明确规定定向就业的乡镇及以下农村中小学学生毕业时,按照“直派直送”的原则,由省教育厅根据协议书一次性将毕业生派遣到指定的乡镇学校,不得改派。
毕业生在乡镇服务不得少于五年4、转正部分优秀的代课教师在庞大的代课教师队伍中,不乏综合素质较好的教员,可从中挑选一部分优秀的转为正式教师 这些教师生长在农村,适应了那里的生存环境,乐于在农村从教,若能使他们享受到国家正式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他们会在那里更安心、更努力、更积极地工作陕西省蓝田县九间房乡柿园子小学的代课教师李小锋在“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有更多的人来关心西部的老师和孩子们……当然也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公办老师,每月有四五百元的收入,这是我作为一名大山儿子的无悔选择 ”二、西部农村教师“留不住”———严重流失如果说“进得来”是大前提,那么,“留得住就是根本问题了” 这是一个治本的过程, 也是一个政策配套、措施完善的过程 农村老师的生活确实比城市老师要苦,他们付出很多,但得到却很少;有很多后顾之忧,所以农村老师人心思动,很难稳定一)农村教师流失的状况及其原因1、“出”大于“进”,流向由低到高 中国教师报记者对湖南、陕西、广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调查后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出”大于“进”,流向是小学的希望去初中,初中的想方设法挤进高中,高中的则想跳往城区学校或干脆跳出教师行业。
走的多是年富力强的骨干,剩的是走不了的“老弱病残、爷爷奶奶”,于是记者发出了“人往高处走、谁把村校守”的呼喊 全国政协委员柏均和的调查也佐证了这一点,他说:“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差,待遇偏低,流失严重,年龄老化,‘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五个小学老师仅有七颗牙’”这绝非夸张之词科教天地 FieldofScienceandEducation56乌蒙论坛/2009年/第6期2、出去的都交了好运,半数人有流动想法 北京市农村义务教育调研课题组曾对该市的大兴区、怀柔区和门头沟区45所学校的900名教师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一半的农村教师有流动想法 北京地区的情况都是如此,西部农村的情况就不言而喻了有报道称,陕西长武县的农村优秀教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流失很多,凡是能够出去的,工资都涨了三到四倍,这还不算,有的接收学校还有解决住房和安排配偶就业等的优惠该县的吴老师是在县政府面向社会招聘一名文员的考试中成绩名列榜首而如愿以偿地做了一名公务员,其主要工作就是给县领导写材料 他说:“我做公务员后的工资并没有增加,反而比做教师少了100多元, 但我感到做公务员很幸福,所以宁愿收入少一点。
做教师心理压力太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中; 其次是社会的评价看法,说自己是教师,别人在心里就轻视我,说是在政府工作,别人就会高看我一眼;其三,在行政部门,也许将来还能混个一官半职,比当教师更有前途 ”3、学校无住房,教师只能租住校外或走教 中国教师报记者叶飞在贵州和广西采访时发现,很多农村学校不能为教师提供住房, 教师被迫在校外租房,租房问题影响到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继而影响到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报道中提到了贵州某县的村校老师张某和杨某(均系女性)张老师租住的是学校附近的一座独立住房,位于路边,时常有不法分子半夜用石头砸门和窗户的玻璃,闹得睡觉时提心吊胆,有个周末,有人居然破门而入,偷走她的衣物和贵重物品, 事后张老师很庆幸当晚她未在家……杨老师是因为在校外租房而招来无尽的烦恼,无奈之下,只好向县教育局领导申请调离,这场风波最后以杨老师调到一所能解决住房的学校才算了结但这件事给杨老师造成的心理创伤却无法弥补都匀市政协委员韦良芝说:“这些问题影响到老师的人生和财产安全,老师怎能安心上课 ”另据柳州日报报道,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需教师自带午饭往返走三小时以上的校点有83个, 涉及152位教师; 走教往返一小时以上的校点有256个,涉及教师768人。
三江侗族自治县有乡村教师2060人,其中有1200多位教师无住房柳州市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影响农村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而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原因则是农村学校无住房二)如何使西部农村教师安心,队伍稳定1、需要政府调整政策,确保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同等待遇(包括解决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甚至可适当高于城市因为农村教师付出的多,得到的理应要多;至少一视同仁,不能厚城市,薄农村2、设法多渠道筹措经费,让教师安居,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可考虑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建立免租金的教师公寓;为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可以划分一些宅基地,组织农村教师集资建房有的地方已开始摸索,但力度不够,步子缓慢 湘西做得较好,可以学习借鉴比如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他们的对策有两个:一是按照“个人存储,单位集资、统一管理,专项使用”原则,重在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公积金制度 教师个人筹资部分,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二是将财政转移支付教育基金的30%一并存入县市公转住房建设财政专户,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转住房建设 最终实现建设资金按照教师个人垫资50%,政府筹资50%的办法解决3、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师生比定额要多维度思考,最好稍低于城市学校,至少和城市中小学同等(前面已有阐述)。
4、要革除教师管理上的弊端特别是学校的领导要有“公仆”意识,对自己的教师要亲近、关心、爱护、信任,少否定、排斥、打击,即使教师有错,批评也要讲究方法 还应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感觉到有人情味、有温暖(这一点将在后面的“完善管理”专题下详述) 一句话,只有留住教师,农村教育才有希望三、西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要培训提高(一)中小学教师的整体质量状况分析1、重层次、轻专业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课题组在全国22个省份的样本县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结构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经过近几年来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的学历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明显增多但尽管多数老师都取得了国家规定的专科或本科学历,其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科教天地 FieldofScienceandEducation57乌蒙论坛/2009年/第6期没有同时搞高, 特别是专业不对口所占的比例较大,学非所用 某初中校有30多名教师,其中20多人拿的都是中文专业文凭、结构失衡,这种现象相当普遍2、学科不配套 笔者走访过许多农村学校,相当一部分小学开不了音体美课程, 上课时就是由老、弱教师“看堆儿”。
也有的学校勉强在“矮子里拔将军”中学的情况是语、数两科教师基本保证,但音体美、史地生等“小学科”很紧张 英语教师基本都有,但多是“半路出家”3、“抽血”带来的后果 高中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新分教师不能如期而至,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年轻优秀的进高中任教;而初中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