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高中教育质量 翟秀刚根据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宜昌市坚持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性质,坚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方向,致力优质内涵发展,追求绿色升学率,办有品位的宜昌教育全面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科学整合,特色定位宜昌市政府印发了《宜昌城区普通高中布局结构调整与特色化发展工作方案》,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与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打破原城区10所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市級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的等级界限,按“优质+特色”的功能重新定位,大力实施布局调整,整合组建城区高中“3+3”模式同时,进一步加快中职教育的发展,职教园建设稳步推进人事改革,局管校聘2017年,宜昌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实行“局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设立了教师管理中心,实行了人事制度改革2017年暑期,宜昌市城区高中学校实行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制度,构建了以“一备案、二统筹、三自主”为核心内容的“局管校聘”教师管理新体制通过改革实现了教师的“四个转变”,即从“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因人设岗”向“因事设岗”的转变,“以岗求人”向“以岗聘人”的转变,“要我上岗”向“我要上岗”的转变。
同期,宜昌市教育局实施了校长竞聘选任,打破了传统校长任命制稳步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严格高中招生管理一是严格控制“超计划、超范围、超分数”的“三超”行为按照普职大体相当的要求制定招生计划,并要求各高中学校严格执行,坚持“属地招生”原则,不得跨县(市、区)招生,不得招收未达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二是防止炒作“状元”从2016年起城区考生总分前300名和县(市、区)考生总分前100名成绩均以A等呈现,不公布和查询考生具体分数三是统一批次录取全市所有高中同一批次填报志愿及招生录取,最大限度给学生提供公平选择的权利完善分配生政策一是分配生招生计划不低于学校指令性计划的70%,录取最低控制分数为统招线下40分二是分配原则为各初中学校毕业学生数60%,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结果30%,规范办学行为10%三是限定资格初中学校招生片区范围内,并在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的考生才具备分配生资格启动特色学校自主招生2016年起,城区人文艺术高中、外国语高中、科技高中三所特色高中面向全市实施自主招生学生网上报名,自荐或教师推荐,学校组织专业测试,结合中考成绩单独画线,提前录取推进中考改革国家、省的统一部署,宜昌市在2016年底全面启动中考改革工作,起草了《宜昌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主要思路是:实行全科开考。
将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和省教育厅统一确定的地方课程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共15门课程)成绩分数+等级呈现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以原始分数呈现,生物、地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以等级呈现增加计分科目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10门科目全部纳入录取计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计分按照公民素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维度,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折算20分纳入录取计分继续实施分配生政策将不断扩大分配生计划,并逐步取消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确定了“德育即生活”工作新思路,把“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作为全市德育工作目标二是结合本地实际,构建区域特色德育活动课程体系三是坚持开展德育品牌学校创建活动市级评选了66个德育品牌学校,形成了“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格局四是立足本地特色,打造宜昌德育品牌连续五年坚持开展“宜昌市新春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取材宜昌本土特色文化、先进人物和孩子们身边的好人好事。
五是大力推进学生社团建设目前,全市组建体育、艺术、文学、科技、综合实践等社团8763个,确保每个中小学生都参与至少一个社团活动着力创建“高效课堂”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宜昌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枝江一中“423模式”为代表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学生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传统的“满堂讲”“一言堂”被彻底摒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新的学习方式正成为课堂新常态,课堂效率有了质的提高全市课堂教学基本形成了“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的宜昌特色大力开展学习培训制定了《宜昌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全面实施教师培养培训十大重点工程近年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了新高考专题培训、名校长培训、“青蓝工程”等一系列培训,基本形成了“问题导向、专家引领、互助协同、实践反思、共享发展”的教师培训模式深入开展教育质量评价改革设立教学质量提高奖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每年选定一个县(市、区)为现场,并组织专班多次对《宜昌市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方案》进行修订,设立了“高中教育质量提高奖”,打破学校类别,所有高中同一标准,通过“看起点、比提高”,促进了不同类型学校的共同进步。
构建新评价体系2013年,宜昌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以来,宜昌市实施了新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对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按照五个维度:思想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艺术素养水平、学业负担状况,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发布评价报告近期,宜昌市又对《宜昌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进行了修订,打破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从五个维度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宜昌市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认真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宜昌市基本形成了“既关注高考成绩这一出口,也关注中考成绩这一入口;既关注高考年段的终结性评价,又关注基础年段的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校的特色发展”的宜昌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卓越绩效”管理2014年起,宜昌市在全市教育系统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致力于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学校迈向卓越作者系宜昌市教育局副局长)责任编辑/徐世兵endprint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