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加坡发展经验对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借鉴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4KB
约5页
文档ID:209239153
新加坡发展经验对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借鉴_第1页
1/5

新加坡发展经验对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 借鉴蔡秀荣李振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摘要:通过实际考察和走访咨询,系统地总结了新加坡的城市和交通发展经验首先介 绍了新加坡发展的总体状况,对新加坡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成功经验进行了归 纳和总结,包括整体规划、综合交通、需求管理、智能交通等方面,结合我国大 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大城市中城市交通的发展提出了发展措施 和建议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小汽车;政策措施;作者简介:蔡秀荣(1965-),女,北京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综合交通、绿色 交通政策研究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是中国 实现现代化的必由Z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是建设和谐宜 居城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今年年初,国家提出“加强城市交通建设, 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提升枢纽一体化服务功能城市交通建设发展正成为 中国交通发展的重点和焦点中国的城镇化浪潮史无前例,中国的城市交通发展 需要充分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实际考察和走访咨询,分析其国家或城市发展战略 及规划思路,从综合视角研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希望对大城市 交通发展有所借鉴。

1新加坡发展总体概况新加坡建国50年以来,现代化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2016年,英国伦敦智库机构列格坦研究所(Legatum Institute)公布2015年 的“全球繁荣指数”时认为,新加坡是全球最成功的经济体,达到前所未有的 成功水平新加坡在推动经济转型、建设宜居城市、推进国际化、促进产业升级、 构建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而有效的模式一是国家富裕而社会稳定新加坡虽受地域面积和资源禀赋局限,但充分发挥了 地缘优势,主动参与和借助国际化,经济结构相对完善,港口、贸易、能源、化 工、金融等产业具有较强实力,高科技创新活跃,政府体制运转效率较高,人均 GDP位居世界前列,社会较为稳定二是文化多元而融入国际新加坡社会呈现岀民族、宗教、文化、语言等多元格 局,并在居住、生活、就业、教育等方面进行融合,东西方文明有所交汇,各种 层次、类型的人才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展现出文化多元的魅力和人才国际化的优 势三是城市整洁而秩序井然作为城市国家,新加坡无愧于宜居城市、花园城市等 美誉,空间规划较为科学合理,土地利用集约有效,生活就业功能互补,交通 出行便利有序,显现出较高的城市治理水平。

四是民众安居而不失活力新加坡组屋建设极具特色,质量较好、环境较优的组 屋,使新加坡普通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得到了较好保障,大大提高了民众的获得 感和认同感,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某种程度上也消除了民众创业的后顾之忧2新加坡交通发展的主要特征新加坡较早认识到大城市交通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特征,尤其是在土地稀缺 的情况下,高效交通系统能够缩短出行时间、减少商业成木,增强城市吸引力和 国家竞争力,保持经济增长这一认识和目标导向,确保了交通规划、建设、相 关政策的系统性、合理性在新加坡发展的过程中,新加坡用系统的眼光和疏堵 并重的方针,以提供发达的轨道和路网以及强力推行拥车证制度作为核心和重 点,结合交通发展的核心要素,使管理体制、交通政策、交通设计紧密结合在一 起整套体系内部紧密结合、层析清晰、主次分明,重拳出击,成功打造出新加 坡高效、舒适、快捷、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综合来看,新加坡城市交通主要包 括3个特色:仃)确立科学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在城市发展和规划方面,新加坡具有长远规划、动态调整和一以贯之执行的务实 精神,超前规划理念确保定位方向准确是取得今日成就的重要保障新加坡在其 规划初期就以高起点、高质量为目标,编制规划覆盖整个国土范围,以30至50 年为规划期限,统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和产业发展。

深谋远虑、高瞻远 瞩、实用当先、调整改善、按部就班”等是《概念总蓝图》等规划、政策中常见 的关键词规划编制中尤其注重两点衔接和匹配,一是土地利用的最优化,使有 限的土地尽量满足各类需求;二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承载力的平衡,为民 众提供优质的生活、岀行和工作环境在建国初期,新加坡就确立了建设“花园城市”的规划目标,并编制了 40~50 年的发展规划,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提出了人均8m绿地的指标新 加坡政府每10年修编一次城市建设规划,但始终坚持“花园城市”建设,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建设重点和要求新加坡以中心区为主体的星座结构、组团发展的 空间布局,绿色、山水系统和保护名胜古迹等的城市规划理念得到很好体现新 加坡城市中心一次中心一副中心的结构比较清晰,整体划分为55个小区进行建 设,就业、交通、休闲、居住等功能得到均衡的布置2) 建立了完整的综合交通网络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政府便制订了全国发展蓝图,对土地利用和交通网 络进行了长远规划,1990年和2001年又对发展蓝图进行了两次修订1996年, 在新加披陆路交通局成立以后,发布了交通白皮书,在规划、投资、建设、政策、 管理、服务等各个方而对交通系统进行了整体规划。

综合交通网络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其中地铁、 轻轨是骨干公共交通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建设的地铁系统发挥了重 要骨干作用,并提升了沿线周边土地价值近年来开始修建的轻轨系统则多在偏 远新镇地区,是与地铁系统相衔接的高架轨道客运系统,它是地铁系统的低成 本延伸形式,有效地扩大了地铁系统服务范围(详见图1)公共汽车系统是新 加坡公共交通系统中服务范围最广的部分,线路覆盖了全国的每个街区道路交 通网效率通过使用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得到优化新加坡城市主干道都有公共汽 车专用道,公交车在高峰期及规定的时段内有优先通行权;十字路口的专用道是 允许其他车辆进入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路口通行能力新加坡的单行线随处可见, 街道几乎有一半都是单行线,即使有四五个车道宽的大路也是如此,这成为减 少堵车的有效办法Z-o R前,新加坡公共交通整体网络趋于成熟和发达,便捷 性较高,全部市民从家里出行距离不到400m都能找到公交站3) 实行综合交通管理措施为了改善拥车量上升导致的交通拥堵,政府果断迅速采取措施遏制汽车数量增 加,管理道路使用,实施大量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政策比如,实施严格的拥车 证制度,限制每年新增汽车数量,在中央商业区收取通行费,并以自动化电子 道路收费系统来实现等。

同时,以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来改变交通,如 1991年《概念总蓝图》中展望能够容纳400万人口城市未来30~40年前景,采 用“小镇星群”理念,建设区域中心、分散商业活动、综合土地利用,实现交通 愿景另外,新加坡对汽车严格管理,汽车行驶速度限制非常严格,所有的商用 车,都在车尾标注了限速,这不仅对驾驶员是一个提醒,同时也有利于路人对 其进行监督24h值勤的“电子警察”遍布大街小巷、十字路口和主耍公路干线, 只要电子眼记录下了违法车辆和司机,执法也非常严格图2新加坡通过道路收费系统(ERP)限制车辆使用 下载原图新加坡通过拥车证制度、高额的车辆税费以及道路收费等政策形成组合拳,使新 加坡的车辆数量控制在路网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虽然当时经济飞速发展,但车 辆的增长率仅有7%左右);通过电子收费调节拥堵区的交通流量,限制了小汽车 无节制的使用4)建立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统新加坡重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率,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智能交 通系统该系统由新加坡陆路交通局的智能交通中心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其 架构图见图3o通过上述系统的一体化实施,基本实现了对新加坡城市现代化交通系统的智能 管理和调控,保证了快速、安全、舒适、方便的交通服务水平。

3对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借鉴新加坡以其健全发达的世界级交通基础设施路网和运输系统而著称其前瞻性的 交通管理与调节战略,有计划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扩展政策,成为现代都市发展 的典范虽然新加坡在国情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它的成功经验也具有一定普遍 性和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当今中国许多大城市正进入向特大、超大城市快速发 展过渡的阶段,更加可以充分学习新加坡模式,这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上 述先进经验对中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启示,一是理念上必须超前,要前瞻 规划、超前建设、能力匹配,二是操作上必须综合,交通方式多样、交通土地统 筹、功能实效融合基本耍义是,解决城市交通应以综合系统思维进行考虑,兼 顾土地利用、运输结构和道路网建设,统筹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调节,从战略、 政策、规划以及建设等各个环节入手图3新加坡全国智能交通系统框架 下载原图一是统筹城市发展战略、土地综合利用与交通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中的“多规合 一”,城市(乡)总体规划期限以20~30年为宜(目前详细规划年限仅到2020 年),以土地、用水、资源等空间为外部条件,统筹交通与商业活动、土地开发 等布局应当鼓励交通基础设施与地上、地下、周边空间立体综合开发,依据城 市规划,融合交通与商业、商务、会展、休闲等功能,打造依托综合交通枢纽的 城市综合体和产业综合区。

统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布局和建设, 加快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提高地下资源利用效率二是优先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合理分配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完善 优化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比如在3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应加快轨 道交通成网在城市群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应推进大 城市市域(郊)铁路发展,逐步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 小城市、新城新区和城镇同吋,强化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运 输服务有机衔接,推进城市慢行交通设施和公共停车场建设发展出租汽车、网 约车等个性化、定制化运输服务,构建多样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分 担率三是提升各类交通枢纽一体化服务的水平大城市依托高速铁路、枢纽机场建设, 在新一轮交通规划发展中,均应以客运“零距离换乘”的理念,确定站场的合 理规模,形成开放式、立体化的综合客运枢纽在具体操作中应实行统筹规划、 统一设计、同步建设,积极引导立体换乘、同台换乘,缩短不同交通方式之间换 乘时间,推行中转换乘信息互联共享,交通导向标识的连续、一致、明晰按照 货运“无缝化衔接”的理念,建设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货运枢纽,加快大城市 中铁路物流基地、港口物流枢纽、航空转运中心、快递物流园区等规划建设和设 施改造。

大中型高铁车站以及机场应充分研究轨道交通等骨干公交方式的连接, 重要港区、物流园区等应直通铁路同时,优化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完善城市交 通路网结构,建设和完善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提高路网密度,实现微循环四是加强交通需求侧的综合管理要认真总结先行机动化国家的经验教训,坚持 从的国情出发,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要求的新型“机动化”城市交 通发展路径,建立起便捷、高效、绿色、安全、可靠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实施 严格的“拥车、限行”措施,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开展全国“缓堵减排区”示 范工程在此过程中,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应做综合运用、充分研究、审慎 决策,提高公众参与度,重大决策应获得广泛理解和支持同时,借助科技革命 和能源变革带來的战略机遇,结合新能源运输工具、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 动城市交通方面的革命参考文献[1] George San.A Decade of Travel Made Easy (1995—2005) .Singapore: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2005.[2] Sharp, lisa・The Journey, Singaporcs Land TransportStory. Singapore: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200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