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信息讲稿一、 什么是舆情舆情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是“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 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舆情信息员对舆情概念的 理解,必须把握四层涵义:一、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换句话说,民 意是形成舆情的源头,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二、舆情所要反映的民 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不是民意的 全部(比如修路);三、事件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 先要深入研究、分析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四、舆情空间对 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如区域性,拆迁和 抢盐)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 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民众的这种社 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 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 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一句话,“民众社会 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 合二、什么是舆情信息舆情信息是对舆情的一种描述和反映广义上的舆情信息又叫社会 舆情信息,它属于社会信息范畴,包括了经过人们意识而产生的、能够 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各种知识、消息、信号、情报、讯息的总和。
狭义上 的舆情信息是指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各种载体宣传思想战线 工作中的舆情信息,是特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者对收集到的舆情,进行 整理、分析、加工后形成的以文本形态存在的一种反映民众态度的文字 材料或者说,舆情信息是专门反映民众各种思想意识状态及其变化情 况的以文字为主的书面材料简单说,舆情信息就是指反映舆情的文字 材料舆情信息说到底是民众思想状况的一种反映方式生物界信息、科 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等都不属于舆情信息,只有人们接受这些 信息后产生了普遍看法和认识后,这些“普遍看法和认识”才能称之为 舆情信息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其本身不是舆情而是舆情因变事项,只 有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某种民众社 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才能算是舆情我们将人们的社会政治态度 看法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才是舆情信息舆情信息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由事件而引发的民众社 会政治态度,不管你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 而舆情信息则是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对舆情进行采集并经过加工而形 成的,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它所能 触及到的舆情事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因此,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 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区分不出哪些是 工作信息,哪些是舆情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舆情信息的概念 还不是很清楚其实,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 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 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宣传某个典型,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 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 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 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三、什么是舆情信息工作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人员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 的进行舆情收集、整理,并将形成的舆情信息文稿报送有关部门的过程 及其所需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对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概念,应当把握 这样几个层次的问题:1 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是指舆情信 息工作的启动者和实施者,在舆情信息工作这个概念中,是指具体负责 舆情信息工作的“单位和部门”,也即舆情信息工作者舆情信息工作 的主体一般由舆情信息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三部分“人”组 成,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在舆情信息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们的 素质如何对舆情信息工作关系极大。
2 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是指舆情信 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或者叫做舆情信息工作的受益者舆情信息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具有决策权力的决策者,它可能是某个拥有决策权力的 个人,也可能是具备相应决策职能的集体或组织就舆情信息工作而言 其客体一般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同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一个是 上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舆情信息工 作能否顺畅,其成果能否被服务对象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与舆情信息 工作的客体密切相关3 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是 指舆情信息工作的目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实施的一切有组织的活动而得 以实现的程度,它是舆情信息工作成效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舆情信息工作客体的决策者,对作为舆情信息工作主体的舆情 信息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二是舆情信息工作是否对决 策者的决策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效应舆情信息工作的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对舆情信息工作有着直接的影 响作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必须把握好舆情信息工作的相关基本要素 并弄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内在的关系,从而进 一步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规律。
四、舆情信息工作的常用技巧说到技巧,我们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技巧,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倍 功半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 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 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一)、收集舆情——清楚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抛开舆情存在空间的理论探究,会发现有这样 一个规律,即,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 的“场所”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 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去寻找1、从媒体上收集信息媒体是舆论的汇集地,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 泛,包括了各地区、各领域甚至世界各国的信息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 媒体信息,没有过多的周转环节和层层报批的手续,受“长官意志”的 干扰相对较少,揭露问题也比较尖锐、比较及时,我们从中会发现许多 有价值的舆情点通过媒体收集舆情应注意三点:1、中央重大决策、重 大事件引发的舆情,要以主流媒体为准其舆情收集除了自己对“事件 的第一反应外,更多地要关注媒体的评论和舆论的反映;2、社会思潮及 理论动态舆情,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言论专栏”去收集,同时 也要关注民间网站学术类论坛上的一些“言论”;3、社会热点问题及网 上热点问题,要关注各大网站上的新闻跟贴和民间网站论坛。
2、是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舆情信息工作的横向部门很多,除各级 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外,舆情信息收集最值得关注的是 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如公、检、法,工商、国、地 税,教育、国土、城建、环保等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 众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很容易引起和 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成为关注的焦点对这方面舆情信息 的收集,要广泛建立纵横联系,不断强化立体收集要在立足本地区、本系统的基础上,打通各种渠道,其它系统建立直接或间接的横向联系 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一些具有辅助功能的舆情信息联系渠道, 培养一批专、兼职舆情信息员,从而保证横向部门信息收集渠道的畅通3、是从民间收集的信息舆情信息是反映民意的载体,从民间获取 舆情是民意信息来源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渠道从民间收集信息,要求 舆情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民本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要经常深入社会 的各个阶层,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经常性和广泛性的联系;要善于从民 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 “传言”中捕捉舆情点,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 比如,街头巷尾的老太太聊天议论,“10元钱只买了 3根葱”,你要是 善于扑捉舆情点的话,你就会挖掘:是物价整体高了,还只是大葱贵了 什么原因,物流问题、供应问题、还是有人炒作等等,你就可以提炼出 一个舆情,分析整理写出一条舆情信息。
坐公交车发现让座的多了,你 就会挖掘出淮北社会道德风尚好的舆情,整理写出一篇舆情信息从民 间收集的舆情信息,一般都涉及群众的思想反映和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 而且比较直接,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因此,应当做为舆情信息收集的重要渠道二)、抢抓舆情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的发生是由事件所引起的所谓舆情事件,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它既包括 执政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还包指工作成就和存在 的各种主要问题等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同时还包括自然界、国 家周边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及宇宙间可能发生的一切能够对舆情产生刺 激的事项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而舆 情是伴随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而发生的,所以舆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发 生的时间有这样几个规律:一是舆情在舆情事件之后发生从理论上讲,舆情事项发生以后, 必然要引发相应的舆情,这是舆情发生时间的一规律比如,国家出台 了一项政策,当这项政策公布以后,民众必然对这项政策有一些理解和 看法。
赞同、反对、莫不关心等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都可能发生当 民众的这些情绪反应,上升到一种“社会政治态度”的时候,就形成了 舆情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当发现了某项舆情因变事项产生以后 就要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收集、整理和上报二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同时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不 在少数比如,最近国家拟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尽管目前还 在讨论中,但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到底应 订在多少收入为宜,恐怕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是不会相同的这种民众 意愿的不同,正是多元民意的一种反映,而这种民意的走向,恰恰是我 们必须关注舆情的焦点这个例子说明,舆情事件的变化会影响舆情的 变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善于在这种变化中抢抓舆情,并多角度 收集和报送三是舆情同舆情事项相伴发生舆情的性质告诉我们,舆情可以对 执政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当决策者因群众反映强烈,而不得不对己 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调整时,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随着决策者决策行为 的改变而改变,这时舆情会同舆情事项相伴发生比如,房地产价格无 限攀升问题,早己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其开发商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 的无序状态已成众矢之地。
后来中央采取了宏观调整政策,抑制房价收 到了一定的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舆情是与舆情事 项相伴发生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查舆情因变事项的动态变 化,在其变化中捕捉有价值的舆情点,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三)、分析舆情——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分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 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 势,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分析舆情要注意层次性舆情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 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 定舆情时,要注意层次性比如,某地发生了矿难,对于矿难中的死亡 矿工的家属同矿主而言,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 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如 果我们要反映舆情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把不同群众的 反映都收集起来,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 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二是分析舆情要关注利益性舆情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