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百年线索(1840-1949)184019191949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的中国政局184019111927193719451949清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十年内战时期八年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和八上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侵 略 与 反 抗鸦鸦 片 战战 争(1840年 )第二次鸦鸦片战战争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领土甲午中日战战争八国联军联军侵华战华战 争开始沦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完全沦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进一步加深左宗棠收复新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侵略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圆)邓世昌壮烈牺牲反抗※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 使命感,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 中华民族是具有不屈抗争精神的民族,林则徐的虎门正义之 举,邓世昌的黄海喋血,左宗棠矢志复新疆,让我们感受到他们 那种为了国家的利益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誓死如归的大无畏 的爱国主义精神。
※ 由于清政府长期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导致清朝政治、经济 、军事等各方面都落后于西方 历史感悟近 代 化 的 探 索技 术术 制 度思 想洋务务运动动 (自强、求富)新文化运动动 (民主、科学)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义) 戊戌变变法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创办军创办军 事工 业业、民用工业业失败败的封建统统治 者自救运动动, 为为中 国近代化开辟了道 路变变法法令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动,在社会上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中华华民国建立推翻清朝统统治,结结 束封建帝制,民主共 和观观念深入人心四提倡 四反对对我国历历史上一 次空前的思想大 解放运动动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使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化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以失败结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独立复兴之路,但他们的历史功绩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历史感悟新民主主义义革命的兴兴起思 想 基 础础国共合作五四爱国运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独立领导长征、遵义会议南昌起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 志领导阶级战略转移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历史感悟※ 从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身我们应学习:①要热爱祖国,要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以主人翁的精神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同一切破坏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作斗争④时刻关心国家大事,民族前途⑤热爱祖国,以历史使命为己任,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⑥中国人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发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奋进的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团结互助等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局部抗战和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 初步形成全面抗战的爆发 抗和国民政府迁 都英勇抗战和抗战的 胜利九一八事变和西 安事变七七事变和南京 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日本投降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感悟※ 抗日战争扭转了中国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是中华 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八年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无穷的灾难,我们应该树立为人类的和 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意识,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这一国耻, 发愤图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使 我们认识到,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能以民族利益为重, 不顾党派之间的恩怨,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了。
中华民族在 大敌当前时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平津战役人 民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内战烽火战 略 大 决 战 进攻中原解放区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重庆谈判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争取和平内战开始转入反攻三大战役解放东北奠定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基础北平解放、华北全 境解放渡江战役南京解放百万 雄师 过大 江历史感悟※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中国共产党正确决策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元实业家张謇: 口号、创办的企业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改礼节第六单元 经济、社会生活中国近代 民族工业 的发展社会生活 的变化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魏源编成《海国图志》,“师以长技以制夷”科 技 思 想 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教育 文化严复译著《天演论》,“物进天择,造者生存”1905年废除科举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 主要代表作1949-1956底 过渡时期1956-1966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十年)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12– 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巩固政权(49—53年)“一化三改”(53—56年)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 固新 中 国 的 成 立准 备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 志开 国 大 典巩 固 政 权 措 施民族关系上和 平 解 放 西 藏军事外交 上抗 美 援 朝经济上土 地 改 革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历史感悟※ 新中国的成立是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浇灌而成的。
我们要缅 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刻苦 学习,为祖国 的富强而努力 ※ 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而诞生的,历史事实说明了没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而诞生的,历史事实说明了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要坚持中国共产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要坚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 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 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 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 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显示了 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 族团结放在首位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成果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失误 “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导致 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 严重破坏 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影响 ※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公社是在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这一制度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中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工厂停产,国民经济破坏严重我们应永远记住“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历史感悟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点:国有企业改革城市农村伟大决策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感悟※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要问题,要发展农业,就必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我们要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一靠政策惠农;二靠科技兴农因此我们要调整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保护农村耕地,保护环境。
※ 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 族 团团 结结 和 祖 国 统统 一民 族 团团 结结祖 国 统统 一民族区域自治港 澳 回 归归海峡两岸 的交往各民族共同发发展基本国策结果祖国统统一大 业业的完成“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促成推动推动历史感悟※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民族问题是事关祖国安定统一的重大问题,我们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与不利于民族关系和谐、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割让香港说明清政府腐败无能,使中国丧失领土和主权;香港回归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港澳回归后持续稳定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正确的 ,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国防建设设和外交成就国 防独立自主和平外 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组组建战战略导弹导弹部 队队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强军上海亚亚太经经合组织组织会 议议中美建交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九十年代任务 核反击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 成为提出意义意义影响“求同存异”方针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外交重大胜利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 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历史感悟※ 在旧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综合国力的低下,我国处于“弱国无外交”屈辱的悲惨境地,新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扭转了昔日的被动局面万隆会议中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不仅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而且提高了我国的外交地位,时至今日,仍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已经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第六、七单元 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科 技、 教 育 、文 化 和社会 生 活科 技 教 育 就业业制度变变化社会生活衣、 食、 住 、行、用的变变化两弹弹一星(原子弹弹、导弹导弹、人造地球卫卫星)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义务义务教育法》、科教兴兴国奠基工 程历史感悟※ 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说明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惠农;二靠科技兴农因此我们一要调整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二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 改革开放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近代史)世界古代史 (人类出现—15世纪)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世界近代史 (16世纪前后—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酝酿产生发展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资 本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