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乳蛾1范围本方案提出了小儿乳蛾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本方案适用于14周岁以下人群乳蛾患者的诊断和治疗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小儿乳蛾 tonsillitis in children小儿乳蛾是儿科常见肺系疾病临床以咽痛,喉核红肿,甚至化脓溃烂为主要特 征多发于3岁以上的小儿,相当于西医的“小儿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化 脓性扁桃体炎”3诊断3.1.临床表现咽痛,咽痒,或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喉核红肿,表面可有脓点;颌下淋巴结 肿大压痛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可见发热,恶寒或微恶寒,头身疼痛,咳嗽,口 臭,纳呆起病较急,病程较短3.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毒感染者可见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计数增 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检查:可查出致病病毒或细菌3.3需与乳蛾鉴别的病种烂喉痧(猩红热),喉关痈,咽白喉,咽疳4 辨证4.1风热犯肺证咽痛,渐加剧,咳嗽、吞咽加重,咽干灼热或痒,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微恶寒, 头痛鼻塞,咳嗽咯痰,喉核及周围黏膜红肿,尚未化脓,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 苔薄黄,脉浮数4.2风寒袭肺证咽微痛,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恶寒,喷嚏,鼻塞涕清,头身疼痛,无汗,喉核 淡红稍肿,咽黏膜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4.3肺胃热盛证咽痛明显,吞咽时加剧,牵引耳痛,张口、吞咽困难,伴发热面赤,口渴欲冷饮, 口臭,咳吐黄痰,小便短黄,大便秘结,喉核红肿,咽黏膜深红,喉核表面有黄白色 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5治疗5.1治疗原则乳蛾治疗,以利咽散结为法,同时视病因病机不同分别施治热证者清热解毒, 热在表者疏风清热、在里者清泻肺胃;风寒者则宜疏风散寒,利咽消肿应密切关注 患儿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患儿应饮食清淡,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重视卫 生,防止外感对于乳蛾反复发作者,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5.2分证论治5.2.1.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主方:银翘马勃散常用药:金银花、连翘、马勃、射干、 牛蒡子、薄荷、蝉蜕、桔梗喉核赤肿甚者:加板蓝根、玄参;发热甚者:加大青叶、山豆根;声嘶者:加木蝴蝶、蝉蜕;咳甚痰多者:加瓜萎皮、浙贝母、黛蛤散;舌苔厚腻者:加薏苡仁、鱼腥草5.2.2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利咽消肿主方:加味香苏散常用药:荆芥、白芷、香附、紫苏叶、陈皮、 桔梗、蔓荆子、川芎、甘草、生姜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者,可加羌活、防风;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咽痛音哑者,可加桔梗、木蝴蝶;咳嗽者,加前胡、苦杏仁;便秘者,加莱菔子、枳壳。
5.2.3肺胃热盛证治法:清泻肺胃,利咽消肿主方:清咽利膈汤常用药: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 黄连、牛蒡子、桔梗、薄荷、 玄参、甘草肿痛甚者,加射干、山豆根、牡丹皮;喉核表面有脓者,加马勃、皂角刺、天花粉;烦渴引饮者,加石膏、芦根5.3中成药5.3.1 口服中成药中成药用量用法适应症双贝糖浆1岁以下,每次3-5ml,每日3次; 1-3岁,每次5T0ml,每日3次; 3岁以上,每次5-10ml,每天5-10 次,或不拘次数少量频服风热袭肺证、肺胃热盛证小儿柴桂退热 颗粒:1岁以下,每次0.5包;1岁以上, 每次1包,4岁以上,每次1.5 包,日3次用于各证型见发热者小儿双金清热 口服液*:1岁以下,每次5ml; 1-10岁, 每次10ml,日3次风热袭肺证、肺胃热盛证, 尤见大便干结者清热散结片2岁以下,每次1片;2-4岁,每 次2片;5岁以上3片,日3次用于各型见咽痛、喉核肿 胀,淋巴结肿大者穿心莲内酯分 散片3岁以下,每次0.5-1片;3-5岁, 每次1-1.5片;5岁以上2片, 日3次用于各型见发热、咽痛、喉 核肿胀者新癀片3岁以下,每次0.5-1片;3-6岁, 每次1-1.5片;6岁以上1.5-2 片,日3次;连服不超过3天。
用于各型见发热重、咽痛明 显、喉核肿胀,或有淋巴结 肿大者羚羊角粉:1岁以内每服0.3 g,1-3岁每服用于各证型伴既往有抽搐 病史、高热不退及易惊者0.5 g,4岁以上每服1g,均1日2-3 次清宣止咳颗粒:3岁以下,每次0.5包;3岁以上, 每次1包,日3次用于风热袭肺证、肺胃热盛 证伴有咳嗽者5.3.2中药注射剂中成药用量用法适应症炎琥宁注射液:5mg/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 稀释后静滴,最大剂量不超过160mg用于各型乳蛾见发热 者,尤其适用于风热犯 肺型、肺胃热盛型热毒宁注射液:0.5ml/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 液稀释后静滴,最大剂量不超过10ml用于各型乳蛾见发热 者,尤其适用于风热犯 肺型、肺胃热盛型喜炎平注射液:0.1-0.2ml/kg.d 加入 5%-10%葡萄糖 注射液稀释后静滴,最大剂量不超过 10ml;或分2次,肌肉注射用于各型乳蛾见发热 者,尤其适用于风热犯 肺型、肺胃热盛型6外治法6.1中药灌肠法口服中药困难者可选择中药灌肠法,根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液体(辨证 汤剂)6.2小儿推拿捏脊:可用于各证型伴发热的患儿,给与退热药后汗出困难者,起疏通经络气血,而致 汗出热推的目的。
6.3耳穴压豆:辩证选取相应耳穴进行压豆治疗,用于各证型的辅助疗法6.4雾化吸入疗法:适用于各证型伴咳嗽气促,或咽痛不适者6.5药物敷脐疗法:适用于治疗过程中不耐受药物胃肠道反应者6.6中药泡洗法:适用于各型伴发热者,达到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作用,以减轻发热症状7注意事项7.1并发症处理邻近器官的感染和全身各处的感染及变态反应等所引起的并发症,必须及时诊 断,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发肺炎,参照“肺炎喘嗽”诊疗常规处理高热惊厥和急性呕吐、腹泻要注意观察,并与其他疾病作鉴别诊断,密注意病情 变化对其他各种症状,可作适当的对症治疗7.2调护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多饮水,宜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8疗效评价8.1疗效性观测1、 相关症状:咽痛,咽痒,或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以及伴随症状发热,恶 寒,头身疼痛,咳嗽,口臭,纳呆等症状的变化,每天观察变化2、 体温测试:住院病人,每四小时记录1次,并附体温记录单;门诊病人,有 受试者记录体温,每日4次3、 治疗前后舌象、脉象的变化4、 白细胞总数加分类5、 根据病情可做病毒分离鉴定及病毒血清学实验等有关检查8.2疗效判断1、 临床治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咽部肿痛症状全部消失。
2、 显 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咽部肿痛的大部分症状消失3、 有 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较以前降低,咽部肿痛的主要症状部分消失4、 无 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为降或升高,咽部肿痛的主要症状无改善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