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lsj5****213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8.19KB
约4页
文档ID:21959628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_第1页
1/4

1 / 4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 、 绝句 、 春晓 ,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 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2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3释题: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2 / 43齐读一、二句:(1)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2)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阴为什么没形成树阴?(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阴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3)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 指句说 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4)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4理解三、四句:(1)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走:跑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2)女生读第 4 句:处:地方3 / 4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3)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4) 再看图(后两句动图) 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 、 “寻”这叫动态描写 (板书) ,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5)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6)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板书:喜爱(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 _、_、_、_这些情景来说明是 _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_ 心情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 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 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 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五)绘幅彩画,深化理解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板书:黄(绿)(黄)补充板书,完成板书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我们学了这首诗, 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六)课外延伸,引导练笔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 扣住 “急”4 / 4“走” 、 “追” 、 “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