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遗弃罪的构成要件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81KB
约5页
文档ID:531007920
遗弃罪的构成要件_第1页
1/5

遗弃罪的构成要件遗弃罪的概念及其构成来源:辩护狂(百度辩护狂专业刑事案件咨询网)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 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一)遗弃罪的概念与构成——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 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二)遗弃罪的概念与构成——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 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 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具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1)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 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2)虽有生活来源,但因病、老、伤残,生活不能 自理的:(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除了对于具有这类情况 的家庭成员外,不发生遗弃的问题1. 行为人必须承担赡养义务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赡养家 庭成员的义务赡养义务基于三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同权利和义务:赡养与被赡养、赡养 与被赡养、赡养与被赡养2、行为人能够负担却拒绝扶养,能够负担,是指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并有能够满足 本人及子女、老人的最低生活标准(当时当地的标准)外有多余的情况。

行为人是否有能 力负担,这就需要司法机关结合其收入、开支情况具体加以认定,这里所谓扶养,如前所 述,应从广义上理解,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抚养,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以及夫妻之间的扶养3. 遗弃必须严重到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恶劣与否是遗弃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遗弃的恶劣情节是指:遗弃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受害者被遗弃, 无家可归,被迫沿街乞讨;受害者因被遗弃而被迫自杀;屡教不改,致使受害人生命危险 遗弃手段非常恶劣(如遗弃中的殴打、责骂、虐待等)三) 遗弃罪的概念及其构成一一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 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四) 遗弃罪的概念与构成——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 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 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总之,遗 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的动机二、遗弃罪的刑法条文第二百六十一条拒绝扶养老幼病人或者其他有扶养义务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遗弃罪的常见问题1. 被害人的承诺是否构成遗弃罪?经被害人有效诺成后的行为具有阻却违法性,一般不构成遗弃罪但是,与对重伤的 承诺无效相应,遗弃行为对生命具有具体危险时,被害人的承诺无效2. 遗弃罪中的扶养义务是什么?在刑法理论上,对扶养义务都是从婚姻法上理解的在社会生活中所说的扶养通常概 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⑴:以国 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 恤等;⑵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性 扶养;⑶在自然人之间基于道义、感情、慈善等非法定权利义务而发生的自然的、事实上 的扶养;⑷法律意义上的扶养中国的法律支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1)夫妻之间的支持中国《婚姻法》第20条 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2)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支持中国《婚姻法》第21 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3) 祖父母和 孙辈之间的支持中国《婚姻法》第28条规定,“负担得起的祖父母有义务赡养未成年 孙辈和父母死亡或无力赡养的孙辈负担得起的孙辈和孙辈有义务赡养子女死亡或无力赡 养的祖父母和祖父母。

4) 兄弟姐妹之间的支持中国《婚姻法》第29条规定: “有负担能力的兄弟姐妹,对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赡养的未成年兄弟姐妹,有赡养 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兄弟姐妹,由兄弟姐妹抚养的,有赡养缺乏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的兄 弟姐妹的义务上述婚姻法规定的赡养义务,依照我国法律确定3、遗弃患病的兄弟姐妹是否构成遗弃罪?在某些条件下,祖父母、祖父母和兄弟姐妹有义务抚养孙辈、孙辈和兄弟姐妹,孙辈 孙辈和兄弟姐妹也有义务抚养祖父母、祖父母和兄弟姐妹然而,履行这一义务的前提是 由于年老、体弱或疾病,他们失去工作能力,生活困难或行动困难,需要他人的支持、照 顾和照顾但是,构成本罪的人,主要是在有赡养能力和义务的前提下拒绝履行义务的4、夫妻在办理离婚期间,一方病重,但另一方坚持离婚,坚持方是否构成遗弃罪?离婚不构成遗弃构成遗弃罪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犯罪者要承担责任法定扶养义务,其次,能履行该义务而拒绝履行,最后达到情节严重离婚后,夫妻 关系依法解除,相互之间不再有互相扶养的义务,构成遗弃罪的前提条件已不具备,当然 也就不会构成遗弃罪了但是,不能借口正在办理离婚,而拒绝扶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 配偶,否则,情节严重的将会构成遗弃罪。

因为办理离婚期间,婚姻关系并未最后解除, 相互间的扶养义务仍然存在5. 拒绝支付救助金是否构成遗弃罪?拒付辅助费不一定构成遗弃罪,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而言本罪的客观方面是拒绝赡养老人、年轻人、病人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 的恶劣行为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下列家庭 成员:(一)因年老、残疾、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2) 虽然有 生活来源,但由于疾病、年老和残疾,他们无法照顾自己:(3)如果他们因童年或智力 迟钝而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除了有这种情况的家庭成员外,不会有被遗弃的情况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 弃罪与非罪的一个重要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由于遗弃而致 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 而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难 境地的;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如在遗弃中又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6. 遗弃孕妇是否构成遗弃罪?虽然抛弃怀孕妇女是不对的,但是否构成犯罪,有严格的要件要求,要看具体情况而 定。

《刑法》第261条规定,拒绝扶养老少病残或者其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情节恶劣 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怀孕妇女和孩子父亲没有登记形成合法的婚姻关系,则该男子就怀孕妇女而言不 会构成遗弃罪,因为两者之间没有夫妻关系没有法定的扶助义务如果孕妇有工作,有正常的工作收入,不属于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则不构成本罪如果怀孕的妇女有其他人扶养,丈夫不履行扶养义务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够得 上情节恶劣,也不足以构成此罪7. 如何收集遗弃罪的证据?收集的证据主要包括:(1)遗弃者有义务、能力对被遗弃者进行抚养;2) 被遗弃者未能履行任何维护义务的时间;(3) 后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收集证据必须是通过合法的手段,否则证据将不被法院采信8. 如何区分遗弃罪和故意伤害罪?(1)客体要件不同,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力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 而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2)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不同的遗弃罪的客观方面是拒绝扶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 家庭成员的行为;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方面是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这种损害他人健康 的行为通常直接损害受害人的身体,如殴打、刺伤、焚烧等3)主体要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人负有法律上扶养义务而且具 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 主观故意的内容是不同的遗弃罪的故意是行为人明知应当履行扶养义务,并 且有能力实际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故意伤害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故意损害他人身体 的行为9、遗弃罪与虐待罪如何区分?(1) 对象元素是不同的遗弃罪的客体是家庭成员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虐待 罪的客体是一个复杂的客体,它不仅侵犯了家庭生活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而且侵犯了受害人的身体健康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遗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 员,具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行为;而虐待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经常或连续折磨、 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行为3) 主要元素是不同的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人负有扶养义务并有能力履 行扶养义务的人;虐待罪的主体必须是住在一起的家庭成员4)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两罪在主观方面虽均是故意,但其故意的内容不同遗弃 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应当履行扶养义务,也有实际履行扶养义务能力而拒绝扶养 而虐待罪的故意是行为人有意识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10. 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如何区分?(1)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从主观故意上讲,遗弃罪是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 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则是 剥夺他人的生命。

因此,如果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向他人转嫁本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 务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遗弃罪;如果行为人企图以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方式达到杀害 婴儿或神智不清、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2) 客观因素是不同的在客观方面,遗弃罪一般将被害人遗弃在能够得到帮助的 地方,如其门、车站、码头、街角等在客观方面,故意杀人罪是将行动困难的婴儿或老 人安置在无法得到帮助的地方,如将婴儿遗弃在深山沟中;抛弃精神错乱、难以在野生动 物和人迹罕至的荒野中移动的老人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