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用:高考诗歌鉴赏常识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6.50KB
约5页
文档ID:483352162
用:高考诗歌鉴赏常识_第1页
1/5

高考诗歌鉴赏常识1、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2、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一、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2)近体诗    (3)词 (4)曲   (1) 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例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盛唐)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题材:  边塞诗、送别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 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绝如王昌龄《从军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牧《泊秦淮》等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律如杜甫《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商隐《锦瑟》等 律诗: 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 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词  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如梦令 (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水调歌头①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②,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③,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注释】 ①水调歌头:《乐苑》:“《水调》,商调曲也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②玉宇:道家所谓天帝之居所③绮户:绣户④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把握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1、怀古诗2、咏物诗3、写景诗(田园诗、山水诗 、四季图及其它风景诗)4、边塞诗5、行旅诗和闺怨诗6、送别诗v (一)怀古诗v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文赏析】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了  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全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二)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4、思路:物——情    物——理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 例如王勃《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v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v 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具有高风亮节v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v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v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v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v 但陈子昂《感遇》(其二)咏兰:“兰若生春夏,苹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凤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首联写兰叶的茂盛,颔联叙兰花兰茎的艳丽,颈联述兰在秋风中遭到打击,尾联叹兰的一生劳意无人理解诗人通过对兰的咏叹,寄予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心v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v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v 2、写法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v ①写景抒情——先写景,后直抒胸臆v ②情景交融——全诗皆写景,但融情于景,注意景物色彩,特别是注意常用的寄托某种情思的意象(景物)v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v 4、写景诗类别及其常常抒发的感情:绝句(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对仗工整,看是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含情,情景交融。

开头两句描写明 媚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喜悦之情 后面两句“千秋”与“万里”相对,表现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浩茫心绪,卒章见底,关键词(诗眼)在“万里船”门外所泊是来自东吴的“万里船” 可是诗人却有船行不得,有家归不了只能倚窗见到千年不变的茫茫雪山,满眼异地风光再回想去年官兵收复河南河北,诗人就想“青春作伴好还乡”,可是一年已过,春天又至,诗人仍然淹留他乡 于是喜悦之情随着视线的转移而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无限思乡之情,以至心随白鹭和东吴万里船俱往故乡最后乐景却反衬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写景诗类别及其常常抒发的感情:(1)田园诗 田园诗原是歌咏恬静悠然情景的田园生活 如东晋陶渊明一些诗曾被称为“田园诗”代表作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