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书课题名称:提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质量Xx项目部二OO八年十二月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书第一部分 小组概况简介及选题理由应公司科技质量部要求,本QC小组于2008年5月成立,7月正式注册注册登记号TQ08-14,课题名称为:提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质量,课题编号:KT08-10小组成员共6名,分别是:组长:Xx;副组长:XX;组员:XX、XXX、XXX、XX在XX城际铁路的施工中,大量的混凝土都有耐久性要求,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试验室几名成员自愿组织起来,就这一问题开展QC活动第二部分 现状调查 1、混凝土耐久性,主要是指混凝土在各种环境等级作用下的耐久性环境对混凝土结构材料的作用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及其变化(干湿交替、冻融循环),以及环境中的水、气、盐、酸等介质,环境作用所造成的材料劣化则表现为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腐蚀与损伤空气中的CO2从混凝土表面扩散到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内呈碱性的水泥水化产物Ca(OH)2起反应,生成中性的CaCO3,降低混凝土的碱度,使钝化膜不能继续维持而破坏,并在水份和氧的参与下持续锈蚀氯离子从混凝土表面扩散到钢筋位置并积累到一定浓度(临界浓度)后,也能使钝化膜破坏。
混凝土内的钢筋碳化锈蚀和氯盐锈蚀都是电化学腐蚀过程,都必须有水份和氧的参与氯盐不仅能破坏钢筋表面钝化膜而引起钢筋锈蚀,而且能和混凝土中的Ca(OH)2发生离子互换反应生成易溶的(如CaCl2)或疏松无胶凝性(如Mg(OH)2)的产物,破坏混凝土材料的微结构在有冰冻情况下,盐冻能使混凝土表面起皮剥落除冰盐(一般为氯盐)不但能对钢筋造成严重锈蚀,而且对表层混凝土有很大破坏作用水、土中的硫酸盐、镁盐、酸等化学介质的作用硫酸盐能与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Ca(OH)2和水化铝酸钙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石膏和钙钒石,造成体积膨胀使混凝土开裂剥落;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潮湿时侵入混凝土孔隙中的盐溶液当环境转为干燥后因过饱和而结晶,还会产生极大的结晶压力使混凝土破坏;酸能溶解混凝土中的Ca(OH)2等水化产物,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密实性;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与水结合形成酸雨,对混凝土也有很大侵蚀作用混凝土内的饱和孔隙水受冻膨胀产生压力,反复冻融可使混凝土表层开裂、浆体剥落、骨料裸露甚至崩落上述都是外部环境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而耐久性混凝土就是为了提高混凝土在这些特殊环境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2、正因为有了耐久性要求,所以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也有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要求。
一般情况下,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以下几点:(1)混凝土强度等级(2)混凝土环境作用等级(3)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参数(4)原材料品质指标和检验批次控制要求(5)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求其中,设计参数包括:基本规定、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含气量、混凝土电通量q、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裂性、泌水性、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以及氯离子含量等第三部分 分析原因及目标确定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因素有:混凝土长期处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完全破坏造成损害和破坏的原因有外部环境引起的,也有混凝土内部的缺陷及组成材料的特性引起的前者如气候的作用,极端温度的出现,磨蚀,天然或工业液体或气体的侵蚀等后者如碱—骨料反应,混凝土的渗透性,原材料材料质量与热性能不同引起的热应力等1、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设计已经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步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时,所用骨料均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所谓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所用细骨料均以过10㎜圆孔筛的细骨料为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和方法可参照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执行。
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1~表3规定表1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碳化环境T10.552800.602600.65260T20.503000.552800.60260T30.453200.503000.50300氯盐环境L10.453200.503000.50300L20.403400.453200.45320L30.363600.403400.40340化学侵蚀环境H10.503000.552800.60260H20.453200.503000.50300H30.403400.453200.45320H40.363600.403400.40340冻融破坏环境D10.503000.552800.60260D20.453200.503000.50300D30.403400.453200.45320D40.363600.403400.40340磨蚀环境M10.503000.552800.60260M20.453200.503000.50300M30.403400.453200.45320表2 素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碳化环境T1、T2、T30.602800.652600.65260氯盐环境L1、L2、L30.602800.652600.65260化学侵蚀环境H10.503000.552800.60260H2※※0.503000.50300H3※※※※※※H4※※※※※※冻融破坏环境D10.503000.552800.60260D2※※0.503000.50300D3※※※※※※D4※※※※※※磨蚀环境M10.552800.602600.65260M20.503000.552800.60260M3※※0.503000.50300注:“※”表示不宜采用素混凝土结构。
表3 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要求环境作用等级水泥品种水泥熟料中的C3A含量(%)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粉的掺量(%)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H1普通硅酸盐水泥≤8≥2030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300H2普通硅酸盐水泥≤8≥2533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20300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3—300H3、H4普通硅酸盐水泥≤6≥3036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25360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3≥20360 2、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3、混凝土含气量 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含气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环境条件无抗冻要求混凝土有抗冻要求混凝土D1D2、D3D4含气量(%)≥2.0≥4.0≥5.0≥5.54、混凝土电通量q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电通量应符合表5~表7的规定表5 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56d电通量(C)<C30<2000<2500C30~C45<1500<2000≥C50<1000<1500注:本表是对所有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或冻融破坏环境时,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还应满足表6、表7的规定。
表6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L1L2、L3L1L2、L356d电通量(C)<1000<800<1500<1000表7 化学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H1、H2H3、H4H1、H2H3、H456d电通量(C)<1200<1000<1500<10005、混凝土的抗冻性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冻融破坏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冻性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 冻融破坏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冻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D1、D2、D3、D4D1、D2、D3、D4D1、D2、D3、D4抗冻等级(56d)≥F300≥F250≥F2006、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的,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表9的规定;当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表9的规定外,应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
表9 混凝土最大碱含量(kg/m3)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条件干燥环境3.53.53.5潮湿环境3.03.03.5含碱环境※3.03.0注:① 带※号项目混凝土必须换用非碱活性骨料② 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其中,矿物掺合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计算粉煤灰的可溶性碱含量取粉煤灰总碱含量的1/6,矿渣粉的可溶性碱含量取矿渣粉总碱含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含量取硅灰总碱含量的1/2③ 干燥环境是指不直接和水接触、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不大于76%的环境;潮湿环境是指与水直接接触、干湿交替变化的环境、水下或与潮湿土壤接触以及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大于75%的环境;含碱环境是指直接与海水、含碱工业废水、钾(钠)盐等接触的环境;干燥环境或潮湿环境与含碱环境交替变化时,均按含碱环境对待④ 处于含碱环境中的设计年限为60年、30年的混凝土工程,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的同时,应对混凝土表面作防水、防碱涂层处理,否则应换用非碱活性骨料我们的目标就是计算和调整这些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参数,使之达到施工要求第四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