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在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抗凝疗效 摘要:目的 对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抗凝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3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31例患者划分为阿司匹林组,将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31例患者划分为肝素组,将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31例患者划分为利伐沙班组,分析抗凝效果结论 阿司匹林组与肝素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与肝素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利伐沙班药物的抗凝效果高于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值得推广关键词: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膝关节置换术;抗凝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过大,会对患者手术部位的血液循环环境进行破坏,容易导致患者血液陷入高凝状态并形成血栓,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威胁深静脉血栓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极为常见,其发生概率高达40%[1]临床中主要通过药物干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本次研究主要对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抗凝疗效进行比较分析,详情如下。
1. 临床患者资料与方法1.1临床患者资料 选取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3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31例患者划分为阿司匹林组,将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31例患者划分为肝素组,将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31例患者划分为利伐沙班组其中阿司匹林组男女比例为20/11;年龄43~68岁,平均(55.343.67)岁肝素组男女比例为18/13;年42~67岁,平均(54.763.89)岁利伐沙班组男女比例为19/12;年44~69岁,平均(55.743.36)岁三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标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沟通及认知功能缺陷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1.3 方法 所有患者于术后均接受常规抗感染、镇痛等基础护理措施,于术后6小时接受抗凝治疗阿司匹林组以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患者,用药详情: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每日用药剂量标准为100mg肝素组以低分子肝素钙药物治疗患者,用药详情:以皮下注射的方式为患者给药,每日用药剂量标准为4000AxaIU(0.4mL) 。
利伐沙班组以利伐沙班药物治疗患者,用药详情:患者口服利伐沙班,每日用药剂量标准为10mg三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5天1.4观察指标 对阿司匹林组、肝素组以及利伐沙班组干预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对三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2. 结果2.2阿司匹林组、肝素组以及利伐沙班组干预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阿司匹林组与肝素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与肝素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表2 阿司匹林组、肝素组以及利伐沙班组干预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n(%)]组别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深静脉血栓未发生例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阿司匹林组(n=31)6(19.35)25(80.65)19.35肝素组(n=31)7(22.58)24(77.42)22.58利伐沙班组(n=31)1(3.23)30(96.77)3.23注:阿司匹林组与肝素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与其余两组均存在组间差异(P<0.05)3. 讨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由于血液循环环境遭到破坏、卧床休养、活动时间减少等诸多因素,使得患者极易产生深静脉血栓,而随着血液循环,脱落的深静脉凝血栓会进入患者肺部,并由此导致肺血栓栓塞症等并发症出现,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以及利伐沙班药物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对血栓的形成造成阻碍,其药物作用原理是通过对血栓素A2及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合成达成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药物效果与低分子肝素钙无显著差异[2]低分子肝素钙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发挥药效,可以有效提高抗血栓细胞的活性,以此对血小板Ⅳ结合进行抑制,但该方式容易让患者感受到疼痛,并引发皮下血肿等严重并发症,药物安全性较低[3]利伐沙班属于凝血因子阻断剂,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以对凝血酶的合成进行有效抑制,由此来对血液循环凝结机制进行阻断,阻碍血栓形成,抗凝作用能力极强[4]在本次研究中阿司匹林组与肝素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的抗凝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与肝素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强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综上所述,利伐沙班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中表现优秀,其抗凝效果强于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莫华贵,黄远翘,罗裕强, 等.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利伐沙班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J].河北医学,2020,26(4):533-537.[2]徐海亮.利伐沙班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疗效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6):119-120.[3]韩丽华,王辉,李爽.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水肿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2):14-17.[4]陈治学,殷力,张翼, 等.TKA术后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预防VTE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3):31-33.-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