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名胜古迹调查报告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别称莺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下面是关于潍坊的历史名胜古迹的调查报告,希 望能更好的介绍我的家乡一、 调查主题介绍潍坊古迹,弘扬家乡文化二、 调查方式实地游览、网上查询、询问家长三、 调査范围潍坊及其县市区四、 报告内容1. 十笏园十笏园,在维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由于离我家较近,所以经 常去游览其在明清之际为缙绅邸宅,清光绪十一年(1885 年)丁 善宝改建为私人花园,因其地甚小,人喻之为“十个笏板”,名“十 笏园”在仅有的 2000 平方米内,建有楼、台、亭榭、书斋、客房 等 67 间,曲桥、回廊连接,鱼池、假山点缀其间,小巧玲珑春雨 楼、漪岚亭、水帘洞、小瀑布等,虽出人工,宛如天然壁上镶嵌“扬 州八怪”郑燮、金农等人真迹石刻2. 万印楼在潍坊市潍城区增福堂街陈介祺故宅东北隅建于清道光三十年 (1850年)为陈介祺收藏金石、古陶、铃印等文物之处为一砖 木结构民房式二层小楼,上下各4间陈介祺字寿卿,道光二十五年 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赋闲家居,致力金石研究精于鉴别,收藏 甚富,其中著名的毛公鼎为我国青铜器珍品,有铭文417字。
又有商 周古钟11枚,以其成数名居所为“十钟山房”还有秦汉古印万余 方,因筑此楼储之陈氏自撰楹联曰:“齐鲁古陶五千种,周秦印篆 一万方”3. 范公亭在青州市西门外阳河畔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文学家范 仲淹为青州知府,居官清廉,遗爱在民相传彼时阳河边忽出醴泉, 范仲淹建亭泉上,后人遂名之曰范公亭亭为木构,朱柱灰瓦,六角 飞檐亭后有明代建筑三贤祠,祀宋代青州三任知府范仲淹、欧阳修、 富弼祠后建亭,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名“后乐亭”4. 云门山在青州市南风景绝幽,山顶有云窟和云门洞,夏秋时白云缭绕, 穿洞而过崖南有石窟造像山北崖壁镌一大“寿”字,高7.5米, 宽3.7米,气势磅礴,相传“寿比南山”一词即源出于此东麓有希 夷洞,洞内有陈抟枕书长眠石像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 号“希夷先生”此洞即为纪念他而凿5. 沂山为沂蒙山主脉之一主峰玉皇顶在山东临朐县城南50公里海 拔1032米周围有峰29座自汉代以后历代帝王多立祠祭祀,素有 “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 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之首”之说宋初于东麓建东镇庙,祀沂 山王,殿宇已圮。
尚余元明石碑院内松、槐、银杏龙蟠虬结,参天 蔽日由此上行四五里,峭壁摩天,瀑布飞溅,是为“百丈崖”再 上为法云寺旧址,相传建于东汉玉皇顶高耸于群峰之上,峰顶有巨 石探出,名“探海石”,可观东海日出6. 老龙湾在临朐县东南海浮山下系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汇流而成郦道元 《水经注》载,此处原有冶官祠,为古代冶官驻地传春秋时吴越间 人欧冶子曾铸剑于此,因称熏冶泉当地民间还有神龙潜居的传说, 故又名“老龙湾”水面40余亩,深数丈,清澈见底,冬暖夏凉, 主要泉水有熏冶泉、万宝泉、青年泉、八角湾等,地下泉眼,多不胜 数湾北岸有清漪亭(后改名“芳洲”),为明末礼部尚书冯琦创建 南岸有江南亭,为明代散曲家冯惟敏所建,并自题“即江南”三字匾五、调查结论潍坊是历史文化名城,宣传家乡的人文古迹是每一个潍坊人的责 任,我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弘扬家乡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