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目前作战需求分析对装备的保障性目标可提取出以下特性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04KB
约6页
文档ID:454815251
从目前作战需求分析对装备的保障性目标可提取出以下特性_第1页
1/6

从目前作战需求分析对装备的保障性目标可提取出以下特性 从目前作战需求分析对装备的保障性目标可提取出以下特性:(1) 战备完好性战备完好性是指部队、单位、武器装备在无不可接受的延误的情况下,投入使用时提供预期输出的能力.它实际上反映了装备出动参战的能力.战备完好性在论证时就要提出,是研制和评估装备在规定条件下完成既定任务能力的依据表达战备完好性采用的形式因装备设计和使用条件而定,没有对所有装备都适用的统一度量但装备完好性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 要与平时的和战时的使用率及使用条件联系;B. 必须是部队的使用术语而非设计术语;C. 应是可量化的;D. 应有明确的计算时间、装备编制数量、完好的状态要求等规定例如,飞机战备完好性可用出动架次率表示,它是指空军作战单位如一个中队,24架某型号飞机在24h内能出动执行某种任务的架次数出动架次率是部队使用术语,它规定了使用时间、装备数量和执行任务的要求对于飞机也可以用能执行任务率(MCR)2) 任务可靠性 任务可靠性表示在给定的条件下,规定的任务剖面中,持续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任务可靠性所关注的是在某一时间区间内完成功能的能力任务可靠性的作用于战备完好性是同类的,都是对固有能力的发挥起保障作用的,它们都是保障性的反映。

例如,某飞机的系统任务可靠性是200h,表示该飞机能连续200h执行某项任务3) 任务维修性 任务维修性表示在给定的条件下,规定的任务剖面中,在装备能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程序和规定的资源,修复到能执行任务继续投入战斗的能力与任务可靠性相似,都是对固有能力的发挥起保障作用的,它们都是保障性的反映,任务维修性除了与装备的结构特点直接有关外,受维修规程安排和资源匹配的影响较大通常用战损修复率和维修时平均停机时间(MDT)来表示任务维修能力4) 作战持续性装备的作战持续性是“装备按规定的作战能力连续实施作战行动的能力,通常用持续作战的时间天数或里程来衡量”持续性分平时作战持续性和战时持续性,平时持续性是指为保障拥有装备而维持必要的部队、装备和消耗品水平的能力;战时持续性是指保持作战行动的必要水平和持续时间以实现军事目标的能力它也是提供和维持军事行动所需战备水平的部队、处于准备状态的装备和消耗品水平的一个函数持续作战性与装备的生存能力(易损毁性)包括损伤概率,抢修性和战伤修复能力,以及任务需求的最低完好装备有量的关系5) 保障机动部署性保障机动部署性是指当装备依据作战需求实施机动(重新部署、维持和移动)时,按规定的要求所需保障资源能随同机动的能力。

它是作战条件下保障系统规模的函数保障系统规模主要取决于必需的保障设备、器材、补给和保障人员的数量,涉及保障资源的尺寸、重量、包装特性和机动运输能力.良好的机动部署性还可以提高装备的生存能力和保障系统的抗毁性.机动部署于现代战争要求快速反应有密切关系,它的实质在于保障资源不是越多越好而应当从简化,以及相应的运输手段,如空军利用直升机,陆军设计越野性高的保障车辆,海军利用舰船合理布置自身舵室和补给船,这些都是研制中需统筹考虑的重要问题例如:24架战斗机转场时,需要多少架运输机来运输保障资源,所需运输机的架次,就反映了保障机动部署的好坏使用与保障人力资源是保障能力的有生力量,也是部队保障规划的重要组成.人力包括人员数量及技术等级,它既要满足任务需求,由要便于机动部署通常用使用单位的人力数为制约条件,用寿命单位的维修工时作为量化要求由于平时和战时使用及保障条件和要求不同,应分别拟定人员要求6) 经济可承受性经济可承受性(Afford ability)是指用户在产品的寿命周期内,能够承担产品的研制、采购、使用和保障费用的能力.它是产品设计中综合考虑使用和保障费用与研制和制造费用的结果.如果新型研制装备在成本或备件没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可以设计的更可靠(故障更少)和更容易维修(需要资源更少),将意味着这些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会降低,相对地其经济可承受性有所提高.(7) 保障互用性互用性(Interoperability)是装备、单位、或部队向其它装备、单位或部队提供数据、信息、装备和服务并从他们那里接受同样的事物,以及利用彼此交换的数据、信息、装备和服务使他们能够共同有效的作战的能力。

美国国防部指令DODD46305,信息技术(IT)和国家安全系统(NSS)的互用性和保障性的互用性中既包括信息的技术交换也包括为完成使命所需的该信息交换的端到端的作战效能在联合作战条件下,要求体系内所有装备必须达到规定的互用性要求,通常互用性的指标是100%.互用性已经不仅限于过去的装备之间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换,还包括装备和保障之间的共享与共用,从联合作战的角度讲,保障性系统工程要考虑保障资源的共享和共用问题3 保障系统特性评价参数 在保障系统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每种特性提炼出若干个参数加以表征,以此作为保障系统特性的评价参数(空用飞机保障性度量参数)1)战备完好性表征战备完好性参数的参数主要有使用可用度(A0)、能执行任务率(MC)、利用率(UR)、每飞行小时的修理时间(ESRT/FH)、评价保障时间A.使用可用度(A0)MTBM:平均维修间隔时间;MDT:平均停机时间B能执行任务率(MC)飞机系统能完成其规定任务时间与占全部拥有时间的百分比FMC:全任务率,h;PMC:部分任务率,h利用率(UR)在编每架飞机单位时间(一天或一月)飞机架次或时间,战斗机用架次,其它飞机用飞行小时度量.D.每飞行小时的修理时间(ESRT/FH)ESRT/FH用于比较任务必须设备所需修理时间和以飞机小时计算的工作时间。

E平均保障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保障系统从考试保障到完成保障目标所需时间的平均值.(2) 任务可靠性表征任务可靠性的参数主要有武器系统的可靠性(WSR)、中断率(BR)、战斗率(CR)和平均致命故障间隔时间(MTBCF)A. 武器系统可靠性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规定的任务时间,圆满执行任务的概率B.中断率(BR)表示飞机返回时,原先能工作的任务必要系统已不能工作的架次占全部出动架次的百分比C.战斗率(CR)飞机在发生致命性故障前连续飞行的平均架次数平均致命故障间隔时间(MTBCF)表面任务必要系统发生功能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3) 任务维修性表征任务维修性的参数主要有平均不能工作时间(MDT)和修复率(FR)A. 平均不能工作时间(MDT)度量从丧失“能执行任务”状态到恢复“至少能执行部分任务”状态所经过的平均时间修复率(FR)中断任务返回的飞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到执行任务状态的百分率4) 作战持续性用持续作战的天数或里程数来衡量.(5) 保障机动部署性表征保障系统部署性的参数主要有保障规模、转场时间和部署时间A. 保障规模 平时、战时或其它应急情况下,支持任务剖面所需人力、器材、保障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总量作为部署依据.B. 转场时间将部署的保障资源全部运输到制定区域所需要的时间. C。

部署时间部署的保障系统从抵达新战场到形成保障能力所需的时间6) 经济可承受性此类保障方案的花费(单位:万元)7) 保障互用性体系内装备的部件、人员、技术文献等可以共用资源的百分比用互用率表示 初步选择了15个保障性参数,可以评价某飞机系统的保障性它们是:使用可用度(A0)、能执行任务率(MC)、利用率(UR)、每飞行小时的修理时间(ESRT/FH)、平均保障时间、武器系统可靠性、中断率(BR)、战斗率(CR)、平均致命故障间隔时间(MTBCF)、平均不能工作时间(MDT)、修复率(FR)、持续作战里程数、转场时间、部署时间、保障方案的花费和互用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