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原崛起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49KB
约12页
文档ID:483436615
中原崛起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_第1页
1/12

中文摘要中部崛起的春风吹向中原大地,中原崛起的呼声逐渐高涨,面对大好形势,每个中华儿 女都有一份投身建设的热情实现中原崛起有现实必要性,更有现实的可能性中原崛起的可行性来自哪里?来自河南的比较优势、业已形成的基础和实力这篇文 章通过对中原崛起的提出背景、内涵、优势等方面的论述,明确的将中原崛起的可行性展 现在大家面前最后,通过对意义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中原崛起”提出对于河南省的 重要性AbstractThe spring breeze of the Central Section Rise blow to the Central Plans, and the call of the CentralPlans Rise run highgradually. Facing the good situation, every children of China has enthusiasm that who throws himself into the construction. Achieving the Central Plans Rise, not only have the necessary of actuality, but also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actually.Whe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entral Plans Rise comes from? It comes from the comparing superiority of Henan, the formed foundation and strength. The discussion of the essay about the background, connotation and superiority etc emerg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entral Plans Rise to everybody. Finally, through the meaning of the Central Plans Rise analyses, We can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entral Plans Rise to Henan.关键词中原崛起; 内涵; 优势; 意义; 可行性一、中原Q崛起提出的背景(一) 政治背景2003 年十六大胜利召开,其间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及中央采取的“东 西互动,带动中部”的方针是构思提出中原崛起目标的政治背景(二) 经济背景我省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3 年我省 GDP 达到 7025.93 亿元,前四年年均增速 达到10.6%,超出了“十五”计划原定目标2.6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7267.95元,相 当于全国水平的90%,全省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人民币,增长率达到10.5%;2004年我省 GDP达到8815.09亿元,人均GDP达到9470元,我省最低投资突破12300亿元,超额1500 亿元,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性收入年均增长达到 16.6%,而“十五”年均增长目标比例则是 9%。

三) 人才背景首先从教育方面来说, 2003 年我省的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了 16%,实现了精英教育 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为我省经济建设准备了充足的后备军另外,由于近年来河南省经济 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员,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河南省对人才的需要四) 形势背景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省面对国内新一轮区域竞争做出的有力回应,也是顺应中部 地区加速发展时代潮流的明智抉择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的东部优先发展战略,使得东部地区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历史 时期,东部的异军突起使得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效,东部也因此成为全国经济的领头 军;在东部经济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中央出于经济、政治考虑,在 20 世纪末提 出了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提出使得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投资金额有所增 加,西部经济迎来了春天;东西部地区经济都有所发展,那么中部9省怎么办?在这种情 况下,中央率先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在全国政策中空的形势下, 2003 年底,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伟大战略目标河南省正是利用这一战略,提出中原崛起,利 用政治、经济、资源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吸引投资努力促进中原崛起[1]。

鉴于以上背景,河南省在制定《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过程中,明确提 出“中原崛起”中原崛起的提出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资金等方面,都给河南经济发展提供 了很大支持,激发了 9600 多万河南人加快发展的热情Q中原古代除河南之外,还包括湖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的一部分二、中原崛起的内涵 关于中原崛起的内涵,目前公认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人均生产总值到2020 年比 2000年翻两翻 以上,达到 3000 美元,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不断有明显提高;第二、经过近 20 年的努力,使河南经济整体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基本实现工业化, 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90%以上,非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达到 60%以上,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比重达到 50%以上,这对于农村人口占多数的河南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 飞跃和变质,也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标志;第三、 努力使河南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质量效益指标走 在前列,同时,中原崛起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的目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使人的全面发展[5]。

中原崛起的提出:中原崛起 ,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的崛起更包括竞争力的崛起 ,如果说经济实力的崛起是 经过努力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那么竞争力的崛起的基础和原动力 ,中原崛起还要求河南 的基础竞争力应得以较大提升 ,包括基础设施和国民素质的基础竞争力 ,是中原崛起的重 要支撑要素,他们支持着核心竞争力的长期发展和成长实现中原崛起,包容了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河南古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简称为 “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北宋之前,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宋以后,由于战乱和灾荒,河南逐渐衰落下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成了全国最贫穷落 后的省份之一1949 年,河南人口为417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7.7%;工农业总产值为 21.02 亿元,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 4.5%;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为 50.3 元,比全国平均 水平低 41%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人民 一直在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不懈地奋斗着河南经济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先进省份的差 距正在逐步缩小改革开放特别是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河南经济始终以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的速度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

2002 年,河南省 GDP 总量达 6163 亿元,成为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的中国经济大省,名列中西部 18 个省、 市、区之首占全国的比重由1990年5.1%上升到6.1%;人均GDP6431元,在全国的位次 由 1990 年的第 28 位上升到第 18 位古老的中原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不可遏制 的发展势头 [6] 实现中原崛起,是基于对我省发展现状、存在差距和我国区域竞争态势的清醒认识而 得出的正确决策尽管这些年我省经济有长足的发展,但欠发达仍是我省当前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人均水平低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三大人均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1 年我省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78.5%、 76.8 %、 88.7%;几个重要经济指标所占的比例也明显低于人口的比例;其次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如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6 个百分点,农业省份的特征明 显;全国工业中的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合计产出,占全国工业总 产出的比重为 30.3%,河南仅为13.2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明显过缓还要看到,在日趋 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河南还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

据统计,“九 五”期间,我省经济增长年均为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省 年均增速分别为 10.3%、11.2%、10.9%、10.9%,均高于我省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位居全 国第 6 位的河北省,同期年均增速为10.9%,高于我省 1 个百分点,大有在经济总量和位 次上超过我省之势广老大” GDP总量早已突破万亿,但没有以“老大”自居,仍在四处 找差距;浙江省确定了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20 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 家水平;江苏省要求牢固确立“率先”意识,到 2005 年富民强省取得阶段性成果面对 这样的形势,我们只有奋起直追,只有奋起赶超,除此,再无别的选择[6]三、 中原崛起的优势(一) 地缘优势由河南又名中州我们可以知道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处在三大经济带 (京津唐工业地 带,长江三角洲工业地带 ,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带)环绕中,为河南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环境,在全国经济由动向西梯度推进过程中,发挥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从地缘经济学 的角度来看,这种中间地带是很容易成为集散地的,有利于国际和沿海的产业向河南省转 移二) 资源优势1 、自然资源 [8](1)矿产资源优越的地质条件和有利的成矿环境,使河南蕴藏着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 为河南工农业生产及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丰富程度首先表现在类型多样, 既有金、银、、铝土、钼、铜、锌、铅、锑、钨等有色金属矿产,又有天然碱、蓝石棉、 耐火粘土、珍珠岩、盐、石膏、磷、滑石等非金属矿产,还有品种齐,储量大,分布广的 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稀有金属,放射性金属和特有非金属矿产也有一定的储量, 用图表来表示一下矿产在数量上的优势:表一:河南省优势矿产在全国的位次名称总量位次金属矿产金300吨5银3708 吨10铝土38162.8 万吨3非金属矿产天然碱8433.6万吨1蓝石棉3404万吨2耐火粘土28456.3 万吨3能源矿产煤炭227.3亿吨102) 水资源河南地表水资源有 313 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 66.9 亿立方米,淮河流域 177.3 亿立方米,黄河流域 47.4 亿立方米,海河流域 21.57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204.68 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 27.47 亿立方米,淮河流域 121.49 亿立方米,黄河流域 34.13 亿立方米,海河流域21.59 亿立方米,据估算,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14亿立方米, 居全国第 19 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南省经过,使得我省客水量也有所增加从总体 上看,河南地表水有限,地下水丰富,客水量大,水资源是比较丰盈的,可以满足工农业 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开发利用上有较大潜力,我省处在第二、三阶梯衔接中, 多数发源于山区,水力资源丰富,全省水能资源可供开发容量为315万kw.以黄河水力资 源最丰富,水力发电潜力巨大3) 气候资源 兼有南北特色的气候:气候是一地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 生的天气情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然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 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河南气候总体上讲,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过度性明显的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