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发展》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0-11-252大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摘要:文章在解释乔韩自我认识窗口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的联系,并且指出大学生认识自我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大学生应当通过各种途径认识自我,尽早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关键词:Jone 和 Hary;自我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亿万年的生物演化过程中,只有这种生物获得了足以理解这个世界的认知系统 [1]大学是一个人成长、成熟和发展的时候,也是认知自我、了解自我的阶段自我认知的实现对个体职业倾向和职业兴趣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是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是规划进而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乔韩窗口理论(HanQiao window theory )美国心理学家 Jone 和 Hary 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
Jone 和 Hary 认为,自我认知是指主我对客我的认识和评价,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 [2]自我认知主要涉及 “我是谁”或“我是怎样一个人”等问题比如有人观察自己的体形,认为自己“苗条”;分析自己的性格,认为自己是个诚实的人;用批评的眼光审视自我,觉得自己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在客观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个人的心理生活、行为表现及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的协调,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Jone 和 Hary 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块领域:公开的自我,也就是透明真实的自我,这部分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秘密的自我,自己了解自己,别人不了解;盲目的自我,别人了解自己,但是自己不了解;未知的自我,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需要一些契机激发出来 [3-5]总的来说,Jone 和 Hary 认为,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我们就能贴近更真实的自我 [6]二、自我认知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自我认知包括个人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职业倾向的认识,而几乎所有人都希望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因而,为了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发挥更大3的工作热情,进而获取成功,我们首先得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和职业倾向所以,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前提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特点,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的过程自我认知包括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学识技能以及各种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个人只有通过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才能弄清自己究竟要从工作中获得什么,只有通过对自己兴趣、性格、气质的了解,才能找到预知匹配的工作因此,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前提,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职业生涯规划的环节看,认识自我是自我评估的重要内容我们知道,一个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常常包括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分析、目标确定、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 [7]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如果忽视了这一步,或是自我评估不全面,生涯规划将因根基不牢,中途夭折而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的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知自我、了解自我因为只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性格特征、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认识和定位,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才能选对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做出最佳的抉择。
因此,从这方面来说自我认知是自我评估的重要的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重要环节2.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要素看,自我认知是“知己”的具体内容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个性类型、文化资本构成、价值观、职业生涯目标、对成功的标准等存在差异,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明显的个体化差异,不同的人在做其职业生涯规划时,所考虑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8]著名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罗双平曾用公式总结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要素: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其中, “知己”就是自我认知和自我了解, “知彼”是对与生涯发展有关的工作相关信息的掌握,“抉择”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再来选择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且自身兴趣、性格与之相匹的职业目标由此可见,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大要素——“知己”的具体内容只有在充分“知己”的前提下,即首先对自己做全面的分析,正确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最佳的抉择4三、认识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而走向成功自我认知对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如此中孤傲的意义,因此,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演绎人生的辉煌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正确时认识自我呢?Jone 和 Hary 认为,认识自我的渠道有三条: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9]。
1.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一代明君李世民就曾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在社会,人与人交往,他人就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人是社会的人,个体是社会这个群体的一员,人的一生就是与人接触、与人相处的过程,个体应该从与人的关系中比较学习,对照自己的情况来了解自己但是,在比较中我们得明确几个原则首先,我们跟别人比的是行为后的结果,而不是行为前的条件比方说,贫穷只能决定一个人的起点,过程和终点由我们自己把握,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不能和别人比较家庭造成的起点,生活没有百分百的公平,发令枪响后,只顾前行,哪怕风雨兼程其次,比较要有可比性,我们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相比比如你天生就五音不全,硬要和很有音乐天赋的人相比,只会徒增你的受挫感同时,这种比较应该是深处而非表象的,某个矮子很矮,而拿破仑个子也矮,如果据此推断自己一定会和拿破仑一样伟大,那就是虚妄和狂傲2.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俗语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能从自己已做过的事里来学习经验,认识自己,从失败里找到自己的不足,从成功里找到自己的优势对于睿智的人,无论成功、失败都能促使他思考,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着坚强的人格,学习让他们免于重蹈覆辙。
通过自己的成败经验获得的自我意识与自我体验,比之于其他更为深刻对于自我意识较脆弱的人,失败更容易引起更大的失败,因为他们不善于从失败中学习经验认识自己,进而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同时,对于那些过于自我的人,成功往往成为失败之源因为他们侥幸获得成功之后,变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没有从记得成功经历中汲取经验,对自我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前,一旦泰极否来,好运不再,或者既有的靠山和支柱不能再发挥作用时,他们就犹如空空的袋子,无法支持苍白的自我因此,由成败经历获得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必须小心谨慎,否则事倍功半53.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志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和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10]从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真实的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即实际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外貌、性格、能力等总之,自我认知是一个人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的观察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身体、思想、情感、性格等的认知国内外知名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们一致认为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前提,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加强自我认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进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1]黄希庭编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美]黎黑编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3][美]苏尔茨编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浩生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5][美]可雷奇编心理学纲要文化教育出版社[6]彭聃龄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边慧敏,冯卫东等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8]甘霖,龚少平编赢在大学第一季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9]郭永玉,李红菊编人格心理学导论21 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10]杨昭宁,井维华编,韩仁生现代心理学21 世纪高等师范院校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