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气养生箴言(一)-调气养生箴言一、学术源流箴言: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战国·《管子》)语译:精是什么?精就是气的精华调气使合乎养生之道者则可久生,气生乃有思维意识,正确思维可使知调气的重要,有此认知则调气延寿的道理全在掌握之中评述:两千多年前,在古代气哲学思维的影响下,古养生家已认识到,气是人体三宝(精、气、神)的始源和精萃,由气生精、精源气、气生神,故气是人体生成和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源泉,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箴言: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战国·《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篇》)语译:人的真气怎样形成的呢?它是受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与降生后后天的五谷饮食的谷气精华合并而充斥于全身的真元之气评述:《内经》中早就指出,这种先天与后天结合形成的真元之气充满全身,内养机体,外御疾病,至为密切地关系着人体的健康和生命的延续古人所称的“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指的就是此种与生俱来的真元之气箴言:真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战国《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语译:真气对人的重要性就相似于天地与太阳对人的影响一样,如失去了它,人就将天寿而无法健康地生活评述:因此,古养生家亟力推崇调养真气,以期能却病延年。
箴言:强弱寿夭皆以百为数,不至百者,气自不足也王充《论衡·气寿篇》)语译:人身体的强弱和寿命的长短,都是以能否活至百岁为评判的标准的其未能活到百岁的人,是真气不足的缘故箴言:阳者生之本……顺阳者多长生《中藏经》)语译:人的真气为纯阳之气,是人生命的根本……如果能顺利地摄养此阳气的人,常多能健康长寿箴言:……调气法……和神导气之法……行气不已,亦可得长年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调气法》)语译: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专立了调气法一篇,记载和转述了调气、导气的方法并谓,如果能坚持行气和调摄真气,多可强身固本,益寿延年箴言:万物壮老,由气盛衰……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修真之士,以导引为先宋·《圣济总录·导引》)语译:世界上万物的健壮和衰老死亡,都由其真气的荣盛或衰弱而决定……人的有其体形和生命,也是因真气之盛而健壮,因真气之弱而生病……善于调摄真元之气的人,都是以摇肢节、动筋骨的导引术为首要方法的箴言: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立,气纳神存金元·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语译:人禀受天地的先后天之气,乃有体形性命的诞生。
所以,人的体形只不过是其生命的寄托,而真气才是生命的源泉,精神意识则是生命的制约人的体形是有赖于真气充实的,真气损耗则体形发病;精神意识是有赖真气创立的,故真气充盛、精神意识才得以保存对形体有效的调控箴言:人由气生,气由神住,养气全神,可得真道,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邹铉《寿亲养老新书·保养》)语译:人是由真气化生的,真气亦由于神气的支持而发挥其主导作用,故调养真气、固护神气者,才是真正掌握了养生延寿的人即使是在不同的人体生命中,所需优先保养的首推元气的调摄评述:本节虽提出了“气由神住”,然又明确阐述了“人由气生”,“凡在万形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等注重元真之气的主张只不过,新增了气与神的关系是“生与住”的关系,间接指出了物质与精神的辨证哲学思维,此点也表明古人在认识“三宝”的过程中也是不断深化和全面的箴言: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金元·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篇》)语译:当人诞生后,元气的充足,都由于脾胃后天所给的谷气(营养成分)功能没有伤害,因之能使元气得到不断的滋润和供养但若人生后其脾胃的功能本就不健强,则尽管每日饮食量加倍增加,因脾胃的功能本来就弱且因增食而更伤其消化功能,故人的元气也无法得到充实,因而各种病痛就常会发生了。
评述:真元之气由先天精气与后天谷气合并而成,人生后,先天之气已定,其形体的供养,均赖后天经脾胃所生的谷气来补充脾胃气弱则易伤,谷气难增,而真气自难充实而多病故李呆强调脾胃气盛则真气盛,真气盛则病少而延寿,此论是有其可据的道理的箴言:夫神气者,元气也元气完固则神气昌盛,无待言也若元气微虚,则神气微去;元气太虚,则神气全去;神去则机息①可不畏哉!(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虚实篇》)注释:①机息:指人的生命之机熄灭语译:神气是什么?神气由元气生发,故神气即元气故元气完美充实则神气自能昌盛,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如元气衰减或虚弱,则神气也就随之而虚衰;如元气虚衰过度,则神气自无由得生而丧失如神气全消失,那人的生机也就熄灭了,这一现象是多么可怕呵评述:前文已指明,神由气生,气为神住,对生命而言,此二者互生相长,缺一不可本节则进一步表明,元气是生命的根本,神气虽重要,但无元气之本时,神气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生命也因而告终箴言:人生以气为本,以息①为元,以心为根,以肾为蒂,……人呼吸常在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②不炽,百骸③之病自消矣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呼吸静功妙诀》)注释:①息: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
②七情:喜、怒、悲、忧、思、恐、惊为七情③骸:音hai读海骨的总称百骸即指手足首身人之整体而言语译:人的生命以真元之气为根本,以呼吸气息为首要,以心神的活动为根基,以肾气的先天为纽蒂,……人的呼吸贯通心肾,则气血自然顺畅,元气自然充实,七情不会反常而亢进,形体身心的病也就可防止和消除了箴言:故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气存则荣,气败则灭,形气相须,全在摄养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语译:故人的生命,精神依托于形体,形体依赖于真气,真气存在则生命荣盛,真气衰败则生命殒灭,而形体与真气是互根互须的,此关系的维持全在摄养适宜评述:本节明确指出了,生命在于形气相须,而此相须的维护,端在于摄养恰当此认识是唯物辨证的整体观反映箴言:胎息①为大道根源,导引乃宣畅要求高濂《遵生八笺》)注释:①胎息:为古代道家的一种养生法习闭气而吞之为胎息;习漱舌下泉(注:指舌下的津液)而咽之为胎食故道家认为,“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养生之道有成”语译:胎息是修养长寿的根源,而用导引操作则是宣通畅达气血的要求所需评述:此节明确提出了,用吐纳、导引调气养生延寿的方法措施‘箴言:终生无病者,待元气之自尽而死,此所谓终其天年者也。
至于疾病之人,若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明·徐大椿《医学源流论》)语译:终生没有病痛的人,直待人体自然衰老了真元之气耗尽后才会死去,这种死就是享受了自然长寿而老死如果元气有伤损,则有的人虽患病不重也可死亡评述:这节体现了古代名医徐大椿所提出的独重元气的观点,他认为元气对人是亟为重要的,人寿命的长短、疾病的轻重都直接与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故他还主张对元气“无处不宜谨护,而药不可轻试也”这一忠告,对善于养生者而言是不可忽视的二、理论特色1.气是生命之本箴言:……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张介宾《类经,卷一》)语译:宇宙间生生化化的万象杂呈,都是以气为根本,天地间的万物纷纭都是由于气所使然……人之所以有生命,也完全是有赖于气的转化箴言:……气者,形之主,神之母,三方①”之本,万物之元,道之变也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注释:①三方:三方指天、地、人立天之道为阴阳,立地之道为柔刚,立人之道为礼义语译:形体是以气为主的,气还是心神的母,也是天地人三方的根本、世间万物的原始,天地间的规律也是气的变化箴言:大道无形,非气不足以长养万物由是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甚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正即物和,气乱即物病,气绝即物死。
元阳子解《清静经》)语译:天地间各种变化规律是无形的,但如果没有气就不能使万物生长摄养和变化由此可看出,有了气的变化才有物的生成,有了气的转变才有物的变易,气强盛可致物硕壮,气虚弱可致物衰败,气正常可使物平和,气紊乱则物将发病,气耗竭则意谓着物的死亡箴言: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金元·李东垣《脾胃论·省言箴》)语译:气是心神意识产生的始祖,精是气所产生的儿子,故气是精与神生发的根基,故气的作用甚为巨大精是气的积聚而成,精的积聚就可使心神健全能这样,人就清静安乐而无病痛,运用这种积气以养生的稳妥方法,就可使人健康长寿箴言:人生天地间,虽可见者形,所以能长久者气《养生肤语》)语译:人生活在世界上,虽然可见到的只是他们的形体,但这形体之所以能长久可见,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气的生发箴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语译:人如果有健常的真元之气充实于体内,则病邪是无法来干扰人体的箴言:善养生者,保守真气,外邪客气不得而干之《寿亲养老新书·保养》)语译:善于养生的人,都会时刻保护和守卫着真气的健康,这样就可使外来的病邪之气无法侵入人体而为病。
评述:以上本节诸文均强调了真元之气对人体健康的首要防卫效用箴言: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①,司开合者也《内经·灵枢·本脏》)注释:①腠理:腠音cou读纣,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腠理指皮下肌肉间空隙和皮肤的纹理语译:人的卫气有何作用呢?它是气的一种主要防御外邪入侵作用的元气它可温煦肌肉、充实皮肤、填满肌隙和皮肤纹理,管理体表毛孔汗腺的关闭和张开而致外邪难以侵人人体为患评述:此节已由前述的真元之气,进而谈到人体卫气的功用和分布生理如卫气完善,则人的腠理致密、肌肤充实、外邪无从进入,因而可防病延年箴言:《经》谓: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是卫气者保护营气之金汤①也;谓审察卫气为百病母,是卫气者出纳病邪之喉舌也喻嘉言《医门法律·营卫论》)注释:①金汤:为金城汤池的省称金以喻坚,汤以喻沸热不可近,犹言被保护得至为严密,万无一失语译:如果人体的卫阳之气遭致破损散失,则营阴之气必被削弱甚至耗尽所以说,卫气是保护营气的铜墙铁壁所以说,能先观察到百病的发生首由于卫气的强弱使然,这是因卫气确实是能否挡住病邪入侵的重要关卡评述:所谓卫气者,实质上指的是保卫人体免于生病的正气,它外拒邪气,内守阴营,故能调和营卫,防病患于未然,有利人体的健康长寿。
2.元气定寿夭箴言: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歧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注:实指元气)有余也《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语译:黄帝问道:有的人已活至老年却仍能生育子女,这是何缘故呢?他的臣子歧伯回答说:这是因为他(她)天然的寿命较长,气血通畅,而先后天之气(也即是真元之气)充盛有余的关系评述:此说明,元气既决定人寿命的长短,元气盛者寿长,衰则寿夭;且元气盛还可使老年人仍具生育的功能箴言: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王充《论衡·气寿篇》)注释:①渥:音wo读屋浓厚、盈盛语译:如果一个人的真元之气禀赋充盛则身体强壮,体强则寿命长久若禀气薄弱则身体亦弱,体弱则寿命短夭,寿命短则病痛多寿命短箴言:元气固藏,富贵寿考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素问元气五行稽考》)语译:一个人如果真元之气固盛内蓄,则多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