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长沙民政学院杨婕娱,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老年社会工作,目录,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对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解,1,、属性,专业服务,2,、工作对象,主要是老年人,3,、工作者,社会工作者,4,、功能,老年人的需求与老龄化问题,5,、,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一、老年人的需求,1,、健康需求,: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希望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能有所保证2,、工作需求,:离,退休,、病休的老年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对这样的老年人如不给以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自己又不能创造这方面的条件,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3,、依存需求,: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往来、老伴的体贴,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需求,4,、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年轻人尊敬、孝顺,老人,、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5,、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时老同志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过了一天,很多老年人是受不了的,他们把这天叫作“苦恼的星期天”6,、支配需求,:由于进入老年,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需求,7,、尊敬需求:,原先有地位的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台产生一种由官到民、由有权到无权的感觉,或情绪低落,或有自卑感,就会产生“人走茶凉”、“官去命转”的悲观情绪遇朋友叹息,甚至不愿出门,不愿到单位去,不愿参加社会活动长此下去,则会引起精神抑郁和消沉,为,疾病,播下种子8,、坦诚需求:,老年人容易多疑、多忧、多虑、求稳怕乱、爱瞄叨他们喜欢别人征求他的意见,愿出谋献计我们对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要以诚相待,说话切忌转弯抹角9,、求偶需求:,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感到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别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照顾,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二、老年人问题,1,、老年人老年人”是指年龄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界线的人考虑到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将老年年龄的界线定义为,60,岁2,、人口老龄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所长皮撒为联合国撰写,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一书,他在书中提出一个标准,认为,65,岁以上为老年人,在全部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占,4,可以称为年轻型人口,,4,7,的可称之为成年型人口,,7,以上的称为老年型人口,其后欧洲一些人口学家又将,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10,定义为老年型人口3,、老年人问题,在传统社会里,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他们一般掌握着社会权力,有着较高的尊严和威望;他们一般生活在大家庭中,有成群的儿孙照料,因此,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心理上,大多数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因此,老年人问题不会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工业社会的来临在家庭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引起了意义深远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传统的养老方式逐步崩溃,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老年人问题1969,年召开的第二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马耳他代表首次提出了“老年人问题”需求与问题,老年人不仅有物质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包括,-,家庭天伦之乐的需求、老年人才智发挥的需求、学习的需求、婚姻的需求和娱乐的需求,。
老年人问题就是已被概括为“五个有所”的需要问题,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问题其中“老有所养”是核心,但五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问题,第一,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问题人口老化给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最突出的还是经济问题经济水平是制约老年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素核心就是收入来源少,收入水平相对比较低第二,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问题老年人健康状况有几个特点:,其一,高年龄组比低年龄组的健康状况要好其二,男性普遍好于女性其三,脑力劳动者好于体力劳动者问题,第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几个方面:,其一是生理状况,主要指老人的躯体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学指标是否正常,能否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及从事家务劳动;有无慢性病等其二是心理状况,主要指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是否稳定、乐观,智力有无下降,注意力能否集中,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情况;自我估价等其三是物质条件,主要有经济收入、住房、储蓄情况;实际生活水平,医疗保健方式,(,包括支付费用方式,),等其四是人际关系,主要有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与单位领导及同事的关系;对现有条件及关系的满意度等第四,老年人的家庭生活问题随着家庭规模日益缩小和老年人实际寿命不断延长,一个家庭内同时达到老年标准的成员增多,更多的家庭成员处于生命的老化阶段。
生活照料与精神安慰成为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问题,第五,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问题,老年人参与社会,是指老年人参加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老年人离退休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衰老,其交往的圈子日益缩小,与社会逐渐脱离,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强调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影响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包括个人素质、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第六,老年人的社会代际关系问题文化差异,1,西方:爱父母甚于爱上帝的人,不是我的信徒,有独立才有尊严;,这一文化传统形成了西方家庭结构的单向推移模式,使西方的老人认为赡养老人是政府和自己的事情,因而,他们大多选择独居生活,这为西方形成发达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供了条件.,2,中国:百行孝当先,父母在,不远游,孝道为道德之先.,中国的家国一体和孝文化,最终把赡养老人的社会问题化解和归结为家庭问题,即家庭养老代替了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老年人社会工作的目标,(,1,)适当的收入2,)尽可能拥有最佳的身心状况3,)舒适的住宅4,)为那些需要机构照顾者提供服务5,)工作的机会6,)健康与受尊敬的退休生活7,)追求有意义的活动。
8,)有效的社区服务9,)运用研究的知识去维持或增进老人的健康与幸福并获得立即可得的福利10,)使老人能自由、自主地规划与安排自己的生活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原则,(一)相信老年人能够改变,(二)尊重不同老年人的需求,(三)耐心主动地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四)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五)尊重老年人的自决权利,多肯定老年人,(六)为老年人保守秘密,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角色理论,角色理论主要是从老年期社会角色变迁的角度来探讨的老年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不同于中年期的社会角色一个人进入老年期一般就意味着基本失去了中年期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关系二)脱离理论,又称撤退理论或休闲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卡明(,Cumming,)和亨利(,Henr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脱离理论是从代际循环的角度展开的,老年人因为从原有的社会角色尤其是职业角色中退出以及活动力的下降,而不能达到原来的社会期望,同时老年人也希望摆脱这种难以达到的社会期望,从原有的社会中“脱离”出来因此对老年人来说,脱离被看做是一种适应的行为,可以使老年人保持一种有价值和平静的感觉,同时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三)活动理论,活动理论是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提出的一种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比没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满意,并且也更能适应社会因此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在社会参与中肯定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活动理论有四个重要的假设:,第一,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第二,保持高水平的活动,会使老年人所要求的角色认同在角色支持方面有更多的资源第三,稳定的角色支持,可以保证稳定的自我认识第四,自我认识越明确,生活满意度也就越高这四个假设按照一种清晰的逻辑关系展开,说明了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程度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促进关系四)连续性理论,脱离理论和活动理论都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局限性,忽视了老年人的个性在老年期生活中的作用,而连续性理论的出现正是以个性的研究为基础,解释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差异性连续性理论认为,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个性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其个性也是紧密相关的,不同老年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那些总是消极或退缩的人不可能在退休后成为积极分子;同样,那些一贯活跃、自信和经常参与社会的人在老年时也不可能安静地呆在家里也就是说,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存在着连续性,一个人进入老年期之前的生活方式会延续到老年期五)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主要是探讨环境、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个人老化的影响。
这种理论的观点强调晚年生活中老年人的主观过程和主观变化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们会通过社会互动形成对情境或事件的知觉和意义,而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人会依其知觉对现实环境设定计划目的和采取行动因此,在老年人生活中,周围环境、老年人自身以及老年人与环境的互动等状况对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尊老爱老的社会中,周围环境对老年人的评价都是积极的,老年人自身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认知,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当然也是高的;反之如果整个社会对老年人采取歧视的态度,老年人每天听到的广播、看到的电视、外出购物所目睹的一切,都把老人描绘成昏庸、老朽、无用,那么这些信息的积累自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观念产生否定性的认识,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对家人和社会都是负担,从而使他们与社会产生隔离感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一)老年人照顾,老年人照顾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家庭照顾、机构照顾和社区照顾1,家庭照顾,是指将需要照顾的老年人留在家中或让其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得到生活上的照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家庭辅助及公共救济金:是指对于老年低收入户,政府每月发给家庭补助,或是副食费及燃料费。
像美国对那些收入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老年人,给予随生活指数调整的补助金;英国也有补充年金和补充津贴,只要老年人的收入未达到保障标准,即可以获得救助在日本老年人所得维持方案中,公共救助占有重要角色家庭照顾,(,2,)家庭寄养:为了使一些孤单老人可以享受家庭生活而不必被送到养老院,社会服务机构就会征募一些愿意收养老年人的家庭英国对这些老年人寄养家庭每个星期都发给照顾老年人所需费用、津贴3,)家庭助理服务:在许多国家,如丹麦,依据其社会救助法案,在地方上由政府负责对老年人家庭提供家政服务,对于低收入户更是免费服务在美国,也有针对那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家庭所提供的家庭健康服务、饮食服务计划以及家事管理员服务等措施2,机构照顾,(,1,)安老院(,residential homes,):主要是针对那些没有亲属并且也没有了工作能力的老年人,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住宿与饮食,以及一些像协助穿衣等非医疗性的服务2,)疗养院(,nursing homes,)或者称为护理中心(,nursing care centers,),:,提供全天候的专业护理以及医疗服务住在疗养院的费用会随着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密集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欧美国家老人疗养院的设备都很完善,几乎每位老人都有其私人房间机构照顾,(,3,)日间照顾中心(,day care centers,),:,有些老年人虽然住在家中,但由于自己家人忙于工作难以对老年人照顾周全,因此也需要机构提供的某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