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品与味(钱穆)

笛音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3.06KB
约8页
文档ID:15894883
品与味(钱穆)_第1页
1/8

品与味钱穆中国人最重品, 人有人品, 物亦称物品 乃就其人与物之价值意义而加以衡量评判, 以定其高下, 斯谓之品 西方商业社会, 以物相贸易, 其物出售获利高,斯其物贵,西方之物分品应在此中国农业社会,五谷果瓜菜蔬,以及牛羊鸡豚鱼虾之类,主要在供各自食用,斯无甚多价值分别,乃不言品,而言味《中庸》言: “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 ”西方人亦饮食,亦知味惟其求味则与中国人不同 中国人烹饪, 主五味调和, 甜酸苦辣咸, 斟酌配合同在一锅煮,其味自别西方人则肉自肉,鱼自鱼,甜酸苦辣咸诸调味品亦分别盛碟中,由进食者自加调和,其味乃显与中国大不同又中国人把鸡鸭鱼肉主食品与其他果瓜菜蔬副食品同煮 西方人则必主食副食分别煮,由食者分别进口故中国食味主和,西方食味主别,此乃中西文化不同一大要点食品亦如商品,有贵贱不同孟子曰: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可也 " 鱼易得,人所共尝熊掌难得,故求一试倘必得熊掌而后食,则其人非饿死不可孟子乃北方人,鱼亦难得故中国北方人多食羊,南方人多食鱼孟子乃指味之难得者言惟难中求易,只善加烹调,有美味,斯可矣此又中国人生哲学一要点故曰: " 莫不饮食,鲜能知味。

"其深义乃在此西方人重分别,即如鸡,又分生蛋与食用两种,但并主多产,故洋鸡亦不如中国土鸡之美味 今日国人则必主洋化, 否则谓之土头土脑 实则洋化人与土头土脑人,情味亦别,此亦易知西方人烹鱼常斩其头尾,仅烹其身,因其好分别,遂有选择,不知头尾各有佳味 即以人之一生论, 亦可分孩童、 成年、 中、 老各期, 贵能通其全生而为一老年之味, 在能回忆其孩童之当年 孩童则贵能对其成年后之想望 如老人无过去之回忆,幼童无将来之想望,就全人生言,可谓无味有人说美国社会幼年如在天堂, 中年如入战场, 老年如进坟墓 将全人生割裂三分, 则天堂又无可留恋战场博斗,亦不营为进坟墓作准备,人生之意义价值又何在西方有拳王争霸战, 拳王登坛, 围坐而观者盈万, 一拳王所得亦盈几百万美金然求为一拳王,十五六时即须苦练,年过二十即登坛应敌,三十后便当准备退休 如阿里连膺拳王宝座荣位已三次, 不甘退休, 第四次争霸, 终于败阵下来,但人寿应以七八十为期,三十余退休,此下尚有四五十年,却不能另换一人生,仅赖多金作消遣,闲度岁月最近并有一拳王,当场受伤至死者,此等事宁复有人生之价值意义可言?此亦如吃鱼仅吃一中段, 头尾皆斩去。

其实西方人生多类此此之谓割裂为生,乃不知味之至西方商业社会贵财富, 财富之于人生亦仅如一兼味, 用来作调味用, 决不可当作主味 桌上只放甜酸苦辣咸种种调味品, 而无牛羊猪鱼鸡鸭种种主味, 试问如何下口但主味亦得有兼味始可原始人捕一羊,捉一鱼,不知用兼味亦以果腹,日久乃知用兼味,但断不能因有兼味遂忘其主味如男婚女嫁,乃人生主味所在,婚前一段恋爱经过,亦只是其兼味今既主自由恋爱,又主自由离婚一若恋爱乃主味,婚姻转成兼味,此又不知味之至矣重视恋爱犹可, 乃亦重视战争 恋爱尚可谓是人生中一甜味, 战争则是一辣味苦味食品多用甜犹不可,多用辣更不可,何论苦最常须用咸,甜酸次之,辣更次之余为无锡人,食品多甜味,然非专用甜湖南、四川喜用辣,然亦非专用辣皆须调和,配合适当,始成佳味尤宜善择主味,并不每一食品必加甜必加辣 西方文学, 几乎十之八九必涉及男女恋爱 而近日国际来往最大敬礼乃属军礼, 贵宾在临, 必以三军仪队表示欢迎 又贵宾必往阵亡将士纪念处行礼志哀悼是国与国亦以战争结友好也则天下焉得不乱,世界又向何道求和平此亦可谓人生之不知味中国论人必重品, 尤要者为君子小人之辨 女子则必首辨贞淫 西方人重富贵,财富多少,权位高下,皆有客观条件,岂待品评。

然贵为天子,有不得预于君子之列财可敌国,亦可沦为小人故中国称人物,物者,即品评义 《汉书》有《古今人表》 ,分人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各分上中下,共九品贵为天子,有列在下品者非富非贵,亦有高列上品者西方人重富贵,显然不平等,故人人求平等,并求出人头地如练拳击,荣登拳王宝座即是矣中国人亦有终身练拳击者, 如少林, 如武当, 率以出家人为多 然必尚侠义, 始为上品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史记》有《游侠列传》 ,名列史乘,千古不朽故曰: "行行出状元" 即拳击亦可列人品之上等,然拳击终为兼味,侠义始是主味以拳击为主味,斯称无味中国文化中饮膳为世界之冠, 已得世人公认 中国人特多人情味, 亦得世人公认使人生果得多情多味,他又何求故中国人生,乃特以情味深厚而陶冶出人之品格德性, 为求一至美尽善之理想而注意缔造出一高级人品来, 此为中国文化传统一大特点人生在天地万物人群之包围中, 人品陶冶尤赖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协调之养育而促成 以言天时, 中国得天独厚, 地处北温带,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寒暖变化,二十四节令各有其特性与佳趣又有人文节,如三月三之上巳,五月五之端午,七月七之鹊桥相会, 八月半之中秋, 九月九之重阳, 乃至自然节令中之清明寒食、冬至,以及岁首岁尾,一年三百六十天,不时有特殊礼俗,特殊欣赏,特殊回念与特殊想望。

苍苍者天, 乃亦特多人情味 四时佳节, 连绵不断, 不啻如一首诗,而由诗人文学家代为歌咏诗骚以来三千年,此一首诗咏唱不绝,天人合一,即在诗人之喉中笔下, 歌出写出, 而中国人生则涵泳在此一首诗中, 其富情味为何如次言地利,中国全国之锦绣河山,乃为中国人陶冶品格一大温床孔子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中国人山水之乐,其性其情,固本天赋,亦属地成东岳泰山,西岳华山,积朝野数千年之经营,有天然,亦有人文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以及其他如四川之峨眉,云南之括苍,湖北之武当,安徽之黄山、九华,江西之庐山、青原,山西之太行,浙江之天台,更如两广福建等诸省各有名山胜景,亦莫不有人文荟萃而河济江淮四大渎,则又流贯其间又如江之有汉,河之有渭,西南之有澜沧江、珠江,东北之有黑龙江等,古人著有《水经》 水又汇而为湖泊,如云南大理有洱海,昆明有滇池,湖南有洞庭,江西有鄱阳, 苏浙有太湖 又如杭州有西湖, 济南有大明湖, 川渎湖泽, 几乎遍地皆是岂能盈篇累幅,逐一称举中国乃如一幅大山水,一山一水,又必有人文点染即如余乡,数里内即有小丘,称让皇山,乃西周吴泰伯让国来居,葬于此则已有三千年以上之历史亦称鸿山,乃东汉梁鸿偕其妻孟光来隐,亦葬于此。

则亦已有接近两千年之历史 又有鹅肫荡, 亦在数里内 明末东林大儒顾宪成在此教读,常扁舟徜徉其中,则亦有三百年以上之历史有《梅里志》一书,环余乡数十里,古今人物名胜嘉话,穷日夜更仆缕指不能尽故游中国山水,即如读中国历史,全国历史尽融入山水中而每一山水名胜之经营构造,亦皆有历史可稽如西湖,自唐之白乐天,吴越之钱武肃王,北宋之苏东坡,循此以往,上下一千年,西湖非由天造地设,乃有人文灌溉故此中国一幅大山水,不仅一自然,乃由中国人文不断绘就,其多情多味有如此此幅大山水中又有园亭布置, 如苏州城, 先有唐代之寒山寺网师园, 北宋之沧浪亭,继有元代之狮子林,明代之拙政园,清代之留园尤早如虎丘,南朝竺道生即来宣佛法 其更早如吴王夫差之西施, 即梳妆于灵隐 一苏州城之名胜古迹,山水园亭,络绎兴起,积三千年生于斯,老于斯,即毕生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历史中,与为一体故一舟子,一轿夫,一卖花女,一樵柴汉,其风格,其品性, 莫不受湛深人文之陶冶 日进美膳, 不知其味 然所谓虚其心, 实其腹,无知无欲而已与古为友,日坐春风,亦同为其桃李矣中国之天时地利有如此不言人,且言物孔子曰: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 屈原《离骚》言艺兰,陶渊明诗言采菊,王子猷之登门访竹,林逋之以梅为妻,梅、兰、竹、菊,后世画家称四君子,此亦有品。

唐陆羽著《茶经》 ,茶亦有品品茶亦人之雅致其他如梧桐,如荷叶、莲花,如杨柳枝,如枫叶,凡经诗人品评者又何限飞禽有如鹤,走兽有如鹿,园亭中所畜养,莫不有其品候鸟如雁如燕,常见如蝴蝶,如鹦鹉,如鸳鸯,如鸠鸽,皆备受养护凡此皆莫不经中国人文之品定虎、豹、熊、狮,近代西方动物园必加畜养,中国人非不能养,然不喜养西方人尤爱猎犬,中国人则谓狡兔死,走狗烹,若不加惜观于中国人对一切动植物之亲近与不亲近, 爱好与不爱好, 亦可见中国人之人品矣故中国人对天地万物莫不有品评, 然后有其所亲近与爱护 而中国之人文亦于此而见然非深知其意,则如饮食而不知味,固非人人所易知也杜甫诗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亦已透露出部分中国人文精神日暮乃言天,空谷乃言地,修竹则言及物人生不能脱离天地万物之大环境,然即观其处境,斯其人品亦约略可见 《关雎》之诗曰: "窈窕淑女 "居空谷中,日暮倚竹,亦即深居简出、幽娴贞静之窈窕女性之美,首贵德性,次及体貌此又中国从来言人品一大较也一阴一阳之谓道,人品陶冶,自当男女并重栽一草,植一树,畜一禽,养一兽,皆有讲究苟使女皆无品,男亦何修近代国人以西俗相绳,乃谓中国人重男轻女,此诚无稽荒言。

中国历史,乃多有女性 《汉书·古今人表》中,亦男女两性同经品评古诗三百首,咏及女性者多矣首为《关雎》 ,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淑女与君子并重孔子曰: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鸟兽草木之得诗人吟咏者,亦多经品评如关关之雎鸠即是也 中国人能善观于天地万物大自然环境, 而知所兴起 观于河洲之雎鸠,斯兴起其觅求佳偶之心夫妇不和合,又何能群不能群,斯为无品夫妇能和合偕老,则女为淑女,男为君子可知然而人生多变,君子好逑淑女,求之不得,则终夜反侧,即怨矣不富不贵而怨,又何得为君子屈原不得事君,乃著 《离骚》 《离骚》 犹离忧, 即其怨矣 臣之于君, 犹妻之于夫, 非谓君尊臣卑,夫尊妻卑,此乃人群和安之道屈原不得乎其君,亦如窈窕之淑女,幽娴贞静,不活动,不交际,孤芳自珍,则如草木中之幽兰,故《离骚》多咏及兰杜甫亦值乱世,咏此空谷佳人,即以自咏,乌有轻女之意人之一切行动作为,胥本乎其情志故观于诗,乃可以知史中国古人言诗书,诗在书前,即此意也如《春秋左氏传》 ,其中记载及女性者亦何限而此诸女性,可敬可尊,可歌可泣者又何限 《战国策》中亦多女性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亦可谓一世人豪矣,兵困于陔下,夜饮帐中,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项工自顾不暇,乃为姬歌,斯亦爱之深念之切矣虞姬闻项王诗,即席在歌舞中自杀身为女性不能冲锋陷阵,自杀身死,亦以慰项王之心战国时人已言: " 忠臣不仕二主,烈女不事二夫 " 虞姬亦得谓之烈女矣项王终突围而至乌江,曰: "何以见江东父老 "则不渡实则项王之心,若渡乌江,亦将无以见虞姬于地下耳司马迁为《史记》 ,特述及虞姬,但未加褒语后世读者,皆知敬虞姬人品高下,自有公道,岂烦加褒中国女性之美,不仅出诸名门闺秀,实已普及全社会晚明有柳如是,乃一歌伎慕于钱谦益之名,而屈身为之妾侍谦益乃当时大诗人,又为朝廷大臣,年事已老 柳如是以一年轻美女, 天下慕趋之, 而终归身于谦益, 举世传为美谈柳如是名益飏不久明亡,清廷宠召谦益,亦以笼络人心而谦益不能拒柳如是以为耻,为之自尽谦益死,清廷列之贰臣传,仍以买收人心而柳如是乃如天上人, 举世仰望 此亦中国数千年人品标准, 岂偶而已乎 近闻陈寅恪著有 《柳如是别传》为谦益晚节辨诬,但对柳如是则更推崇备至惜余已不能读其书,此不详论又中国有婢女,见之小说戏剧者,如《西厢记》有红娘,如《白蛇传》有青蛇,亦如男姓中有老家人,如《三娘教子》剧中有老薛保,此皆圣贤中人。

列诸《古今人表》 ,断当不在中等以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