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期中复习,一.知识体系,二.重点原理与方法论意义,三.典型题目类型与解题技巧,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方法论意义,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第二位),,含义: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表现: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践证明,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同的人的意识是不同的,,3)方法论意义:只要 我们就一定能够,,含义:,原理内容:,方法论意义,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抵制错误的意识,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联系与发展观,,联系观,发展观,运动观,,,,,,,普遍性: 客观性: 条件性: 复杂性:,,,方法论意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普遍性 实质 区分新旧事物 的根本标准,,方法论意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建构哲学体系,掌握主干知识一,下列说法各属于哪一种?,,哲学上册分为两大块,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每一块有哪些原理,每一原理应从原理名称、相关概念、原理内容、方法论意义、联系实际五个方面去把握。
唯物的 辩证法,,发展,矛盾,,,建构哲学体系,掌握主干知识二,,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及其方法论,原因与结果关系及其方法论,整体与局部关系及其方法论,辩证的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学习理论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毛泽东,从哲理发散实际,联系实际三条线(自己、社会生活、经济建设请同学们从中任选一原理,每条原理至少能联系两个以上的实际并作简要分析 事物是变化发展及其方法论,内外因关系原理,量质变关系原理,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观、方法论、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看法,哲 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唯心主义(唯心论)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 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真正承认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那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其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是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1.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国情和重要现实。
用唯物论原理分析 2.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 、发展变化的,因此我要使主观与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坚持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统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科学地认识国情,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国情上,真正实现主观的客观的统一,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就是说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1.试用唯物论原理说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2.为什么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或取缔大法研究会)? 3.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4.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从总体上说,科学技术属于意识的范畴,但它与劳动者相结合,就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技能,提高劳动效率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体现我们高度重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迷信(功)宣扬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否定一切科学真理,是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国家要求破除迷信(取缔功)就是要求人们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唯心主义和有神论,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行动5.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是说,一方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另一方面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使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展开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用唯物论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奠定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这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是什么呢?),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结合。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而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说认识客观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才是目的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否则会受到惩罚1.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我国“神舟”号飞船试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发挥价值规律对市场的调节作用,放开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使商品的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这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由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弱点,国家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这体现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首先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遵守万有引力和其他规律,克服地球引力,才能把航天飞船送上太空在研制过程中,科学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科学求实顽强拼搏,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7.关于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虽然不能创造消灭事改变规律,但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思想和客观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8.普遍联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1.运用原理说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的必要性 2.运用哲学原理说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必要性 3.用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发展要依靠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又则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且要依靠一定的资源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需要稳定整体与局部不可分割相互影响.走私犯罪活动存在的原因是一些地方部门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不顾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违背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原理.(地方保护主义),9.发展观原理及其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运用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 2.为什么要培养创新意识? 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哲学依据是什么?,我们认识这两种事物时,既要考察它们的过去,弄清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又要展望它们的未来,预见两者不同的前途和方向;还要正确揭示二者的现状.我们在看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存在着它本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它毕竟已经走过了产生发展的漫长过程,最终要被社会主义代替.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还是一种不成熟的社会制度,但已经初步显示了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创新.培养创新意识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哲学道理,事物是发展的,人也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思想认识,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也会发生变化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10.整体与部分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 1.办事情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整体观,以寻求最优目标 2.在局部服从整体前提下,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发挥,(整体统率着局部,决定着局部),(整体由局部组成;局部也会影响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及状态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11.因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区别:1.定义不同: 2.时间先后顺序不同: 3.地位不同 联系:1.相互依存 2.相互转化(条件),方法论意义: 1.承认其客观性和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见因预果、知果寻因),政治试题的类型与答题技巧之一——选择题篇,类型: 1.书本选择(直接式、理解式) 2.时政选择(文件、会议、事件) 3.引用选择 4.背景选择 答题技巧: 1.审题肢;(题肢是命题为前提,运用课本知识加以判断其本身正误) 2.审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 3.审题干(关键词、主谓宾、切入点) 4.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是否关联),,1.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 2.表述是否以偏概全; 3.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4.修饰词是否得当,98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象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从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