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 〔摘 要〕 逆向思维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舞容、舞表、立意三方面,编创者对其运用可以使创作思维、处理作品手法多样化,丰富语言魅力,提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并从中寻找舞蹈艺术的独特性,使编创者创作出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舞蹈作品最终对丰富舞蹈教学课程,以及推动创作者的创新意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逆向思维 舞容 舞表 立意 一、反其道而思之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指对所议事物的否定与辨证否定有自觉逆向和机械逆向之分,前者是敏感的一种表现,依赖于人的认识、知识、经验等;后者仅仅是在事物的另一对称轴上作一点浅层的逻辑推导,排除了形象思维,所以力度不强对于舞蹈艺术的创编来说,逆向思维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舞姿、动作运动路线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离不开思维,同样思维也离不开他们,其中最突出的是舞蹈动作,舞蹈动作因思维变得与众不同,思维因舞蹈动作而得到更好的体现,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逆向思维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 我们常说,舞蹈编导要有异于常人的思维这里所说的"异于常人思维";指的就是逆向思维,灵活运用逆向思维可以编创出具有自身独特风格,与其他编创者有不同之处的舞蹈作品,否则所有的作品就会像一个机器制造出来的木偶一样,毫无风格特点,同时也失去舞蹈艺术的生命力。
被誉为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匠的朱载堉在"舞学十议";中提出了舞容、舞表等内容,本文将对逆向思维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以舞容、舞表、立意为主进行论述 (一)逆向思维在"舞容";中的运用 舞容是朱载堉在"舞学十议";中所提出的一项内容,指的是舞蹈姿态及其所表达的意义舞蹈造型和舞蹈运动路线是编创者在编创过程中最初步的阶段,也是整部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抒情表意等最直观的表现 1、逆向思维在舞蹈造型中的运用造型在戏曲中称之为亮相,在舞蹈中是指演员上下场或一串舞蹈动作的一个停顿点,造型的出现一般是展现所要塑造对象的形象特征、心理特点等,所以作品塑造的形象是否突出,与造型有着重要的关系舞蹈作品《爱莲说》中,编创者利用演员很好的身体条件塑造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新淡雅的形象,造型位于一度空间,下肢则是单腿跪地,另一腿的足部延伸并勾脚,手腕相对,手指尖如同莲花的花瓣一样向外散开,身体的状态则是从头部开始整个向后卷,直到小腿抬起的位置整个造型给人的感觉是编创者在保留莲花形象原有特点的情况下,运用逆向思维以身体最大幅度的抻拉,四肢、躯干在方向、重心、形状上的把握,为莲花形象给予新的生命力、创造力。
如果按照顺向思维,莲花的造型通常是正盘腿,面对一点,手腕相对,手指兰花指,或手捧莲花道具等我们可以发现运用逆向思维编创出的舞蹈造型,较有立体感,突出主题且新颖,在创新的过程中不偏离实际生活现状,新奇但不奇怪,整个造型犹如盛开的莲花一般,端庄但不妖媚,所以编创者在造型的编排上一定要下功夫,在符合事物常理的情况下,还要对逆向思维运用,为舞蹈作品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有所提炼和升华 2、逆向思维在舞蹈运动路线中的运用运动路线是两个舞蹈造型中间的连接,运动轨迹丰富、富有创意是判断运动路线好坏的依据,造型连接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如运动轨迹、节奏等,不同的动作运动轨迹、节奏的处理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样,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的运用,于运动路线的处理上会有所差异《也许是要飞翔》舞蹈一开始演员身处舞台平面空间8,根据身体的朝向以及运动方向可判断目的地为舞台平面空间9,左臂随身体方向抬起并延伸,下肢随之移动,右臂探出,肩部作为发力点,主动抽回,回到原点,右腿小腿后弯,气息上提,随后沉气,脚步前移,前踢腿身体后倒地逆向思维所思考出的运动路线如同皮筋一样,有各种抻拉的方式,也有瞬间收回的爆发点,整个路线的运动方向明确但不单一,从人体的各个方向、高度增加路线轨迹,再结合节奏、力度等的变化,丰富人物内心表达,突出主题立意,路线设计从局部到整体,从横向到纵向,从"线";性到"面";性,这样开头的运动路线不仅像旋转起来的几何图形一样路线丰富,也与舞蹈作品的主题做了很好的呼应,一个追求梦想的人,在锁定的目标和遇到困难的路途之间不断徘徊,进退两难,所以在舞蹈运动路线当中对舞蹈动作的处理出现了触碰-收回,迈出-转回,碰撞-摔倒等方式,由此可见,逆向思维对运动路线的运用可以丰富表现内容,也证明了舞蹈是"流动的雕塑";这一观点。
那么,顺向思维对运动路线的处理会简单一些,就像平时我们过马路一样,有较强的目的性,中间很少有路程上的来回、行动上的停顿等设计,如此一来减少了运动路线的表现力,也减少了观赏者对作品背后主题的思考运动路线的好与坏,与作品的主题立意有直接的关系,逆向思维的运用使运动路线增强了语言能力,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二)逆向思维在"舞表";中的运用 舞表是朱载堉在"舞学十议";中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指的是舞蹈位置及活动形式,表的含义指方位和空间,袁禾教授在《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中提到:"早在明代,朱载堉就已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以八佾舞于庭为依据,强调了舞蹈之需要占有空间和运用空间"; 1、逆向思维在舞蹈空间中的运用舞台的空间是由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构成的,平面空间就是把舞台分为九块(如下图),立体空间就是拉班提出的"球体空间";最为出名和经典,拉班认为"人体运动在三个平面上展开,分别是高中低平面、水平的桌面、前后深度的轮面";鲁道夫-桑纳说过"舞蹈是典型的空间符号";玛丽-魏格曼也说过"空间是舞蹈家真正活动的王国";可见,空间的运用直接影响整部舞蹈作品的优劣 《一个扭秧歌的人》就是充分运用了舞台空间,在不同空间上的调度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舞蹈开头和结尾演员的位置都在7位置,开头演员位于一度空间,半躺在地面上,颈部以上的局部运动来表现老人对秧歌的陶醉和喜爱之情,随之身体在半躺的状态上起范儿,瞬间腾空旋转360为三度空间,落地再次回到一度空间,经过动作的链接最终停留在二度空间,又以身体后仰的方式坠落到一度空间,空间的迅速转化在视觉上给观众形成冲击力,此时的平面空间已从7到了1的位置,这一系列的动作表明一个老人对自己跳秧歌场面的憧憬平面空间1、2、3、4的位置表现舞蹈的高潮部分,道具为红绸,上扬下甩、前抖动、围腰转等动势,丰富延伸了对负空间的运用,技巧适当加入给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有了很强的动觉,形成立体的四维空间,表达一个老人幻想着自己年轻时扭秧歌的情景,以及自己对此情景的无限想象所以,逆向思维在舞蹈空间中的运用有利于表现舞蹈立意,可以更有效、更直接表达作品主题,编创者应该巧妙的设计舞蹈空间,运用逆向思维,把舞台给观众所带来视觉上的强弱感受,间接地传递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逆向思维在舞蹈队形中的运用用最简单的舞蹈动作,表达最丰富、最复杂的情感这也是编创者运用逆向思维的一种方法,跳出舞蹈动作本身,以舞蹈调度的角度看待舞蹈情节的发展。
在编创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情感已到极致,舞蹈肢体语言不能表达当时的情感,很多编创者则会用复杂的语言去表现,而往往忽略了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情到深处自然浓";,情感达到最高点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甚至运用舞蹈肢体局部小幅度运动、强调队形变化和画面构图即可表达用意蒙古族舞蹈《盛装舞》的舞蹈语言没有很复杂,但队形的运用却为整个舞蹈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在队形构图与队形流动路线上都有新颖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表达出欢快的节日气氛,以及蒙古族女性高贵自信的内在品格下面以舞蹈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队形变化为例 从图中可以看到,图1为舞蹈作品发展部分的队形,在四横排的基础上,编导抽出一个梯形,向后流动,而剩下的演员则向舞台中心位置靠拢,形成半圆,向后流动的演员则补另外的半圆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蹈语言简单,但蒙古族女性的高贵自信形象依然存在图2、3为舞蹈作品高潮部分所变化的队形,图2队形前进时,领舞演员先带着旁边两排前进,之后转身带着后面的三角形前进,出现两次前进,递进感加强,主要动作为硬腕、颠步图3的队形是瞬间形成的,5个人抱成一团,来回穿梭,像秋天落地的枫叶一样,毫无规律,但有很好的视觉感从队形变化可以看到,两个队形衔接的同时,加入了编创者丰富的想象力,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变化着队形,顺向思维的舞蹈队形可能会缺乏新意,构图简单平凡,变化流动缺乏创意,不利于深层情感的表达。
当作品情绪到达高潮时舞蹈调度出现了频繁、复杂的变化,创作者并没有用更多的身体语言去抒情,反而运用逆向思维,将舞蹈作品当中的身体语言设计得很简单,利用队形的频繁变化、特殊流动、新颖构图将作品画面丰富起来,同时也把作品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所以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深层的情绪,是一位灵活运动逆向思维的编创者最明智的做法 (三)逆向思维在"立意";中的运用 立意是舞蹈作品的升华部分,没有好的立意,再好的舞容、舞表都是空谈,通过立意传达社会正能量,达到舞蹈编导所要表达的主旨运用逆向思维思考立意有利于升华舞蹈作品的意义 1、逆向思维在题材中的运用 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编创者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草笠舞》反映了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编导为了使作品深入人心,亲自到黎家村寨体验当地文化生活,这里的草笠吸引力陈翘的注意力,但在一次无意当中,陈翘发现姑娘们在远处插秧,阳光给树木披上了一层纱,从高处眺望,看不到人影,只能看到一排排的草笠在阳光下移动,变换着不同的图案,这给陈翘的作品创作带来了不少灵感所以寻找作品题材时,以主观角度出发可以在事物本身的问题上得到一些积累,但是逆向思维的运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事物,获取不同的事物信息,为题材找到新的表现方法增强舞蹈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可以开拓新的视野为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新想法。
《草笠舞》在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经典作品金奖";,从这一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田野调查中所得到客观的信息是必要的,但是主观因素也是很重要的,运用逆向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另一个视野思考,思考作品题材使在贴近生活的基础上同时附有意境,间接升华作品"立意"; 2、逆向思维在主题中的运用 编创者在生活中观察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其中某一点使其有所感触,那么编创者会对这一点进行加工提炼最后形成明确的思想,通过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这种思想感情的倾向是作品的主题思维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研究创作思维与作品整体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也是解决舞蹈创作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秦王点兵》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兵马俑,编导看到古代封建社会,在生产力、经济等方面低下的时候,人们能够做出让后人至今都叹为观止的杰作,心中不禁产生创作灵感,在他的家中,到处都是兵马俑的塑像,他编排这段舞蹈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因此被评论此作品横空出世,而陈维亚却说:"我已关注了它三年";《秦王点兵》将华夏时代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使作品充满了民族色彩与民族情感,从作品当中领略封建社会历史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编创者所得到的灵感是很重要的,通过生活所给予的灵感,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东西运用逆向思维,升华作品主题,作品《秦王点兵》不仅只是向观众描述视觉直观上的场景,而是在用舞蹈艺术形式表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可见主题的升华为作品赋予灵魂和生命力。
所以逆向思维在主题中的运用,更有利于体现舞蹈艺术运用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我国文化内涵 三、逆向思维在舞蹈编创中运用的意义 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不同领域对逆向思维均有运用,究其原因在于逆向思维的运用可以创新思想、创新体制、创新科技等同样,逆向思维在舞蹈中的运用会使舞蹈理论、舞蹈实践等各方面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逆向思维会让编导的创作思维、处理作品手法更加多样化,无论是在作品立意上,还是在舞蹈构图、动作路线等方面,使舞蹈编创者所创作出的舞蹈作品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因此,逆向思维在舞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