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蜜炙甘草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50KB
约5页
文档ID:27592395
蜜炙甘草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_第1页
1/5

蜜炙甘草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 颗粒剂药房 刘玉冰【摘要】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称为蜜炙法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1] 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甘草片的炮制方法,古代有多种,现代临床主要使用甘草片和蜜炙甘草片两种蜜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脘腹疼痛,心气不足,筋脉挛急,脉结代 [1] 关键词】 蜜炙甘草;炮制工艺;设备;辅料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生品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蜜炙为蜜制方法之一古代文献中的蜜炙法是将药物涂蜜后,用微火炙干现行的蜜炙法近于古代的蜜水拌炒法蜂蜜味甘性平,有肝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因此,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物蜂蜜虽言性平,实则生用性偏凉,能清热解毒;熟则性偏温,以补脾益气、润肺燥之力胜。

《医学校正入门》指出:“蜜炙性温,健脾胃和中补三焦元气故蜜炙法所用的蜂蜜都要先加热炼制过炼蜜的方法为:将蜂蜜至锅内,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并除去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再倾入锅内,加热至 116℃~ 118℃,满锅起鱼眼泡,用手捻之有黏性,两指间尚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 10﹪~13﹪为宜加热时注意蜂蜜沸腾外溢或焦化,当蜜液微沸时,及时用勺上下搅动,防止外溢现将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进展概况综述如下:1 古代炮制文献研究蜜制甘草最早见于唐代的《千金翼方》,其上有“蜜煎甘草涂之”的记载此外,有的文献尚载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如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曰:“蜜炒” ,明代的《炮制大法》则要求“切片用蜜水拌炒”,此外,明代的 《先醒斋广笔迹》、清代的《成方切用》都提到了“去皮蜜炙 ”[2] 在炮制作用方面,元代 《汤液本草》记述“生用大泻热火,炙之则温能补上焦中焦下焦元气……”,宋代《本草衍义》亦有“入药须微炙,不尔亦微凉,生则味不佳” 的记载2 炮制工艺现代研究2.1 炮制设备改进的研究梅其秋 [3] 介绍的一种蜜炙方法为:先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甘草片拌炒均匀,3~5 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 60℃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该法所得蜜炙甘草不易焦糊,质佳。

其优点是:①通过适宜温度使蜜缓缓均匀渗入甘草中,成品形色味均佳; ②减轻劳动强度;③操作简便,成品不易焦糊,质量好; ④易于保存先拌蜜后炙炒的方法,贮存时间稍长则易长橄,而用本法炮制贮存较长时间也不易出现霉变现象其注意事项为:①本法一次炮制量不宜过多 ,以免蜜药不易拌匀②供烤时温度不宜过高,最好为 60℃铺层不宜过厚,以免受热不匀有文献记载,对烘法与炒法炮制的蜜炙甘草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甘草酸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同等剂量下,两者有相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拮抗地塞米松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作用烘制蜜甘草的急性毒性实验低于炒制蜜甘草的毒性故认为现代化大生产可用烘法代替手工炒法,有利于统一工艺标准 [4] 席先容等 [5] 报道,以烘制蜜炙甘草炮制品的外观性状、甘草次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蜜炙甘草炮制工艺进行优选,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是 A2B3C2,即加入 25%的蜂蜜,闷润透心后,在 60℃烘 60 min段永红等 [6] 应用重量法测定生甘草、传统蜜炙法和机器蜜炙法的蜜炙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甘草经蜜炙后,甘草酸含量损失约 20%~30% ,而传统的蜜炙法与机器蜜炙法对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且外观色泽均匀、无焦斑,入库后保存时间长,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值得推广。

王萃扬等 [7] 通过对 8 种中药饮片(包括甘草)使用微波炉蜜炙与传统蜜炙方法比较,结果微波炉蜜炙饮片外观、色泽等优于传统蜜炙饮片,质量稳定性好,含水量明显较低,差异显著,且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易控制,省时省力,有推广应用价值 吴世强等 [8] 总结 10 余年使用远红外烤箱蜜炙中药的炮制优点为:受热均匀,蜜炙后饮片色泽均匀一致,密封操作避免药物在炮制过程中被污染,温度有量的概念易于掌握,减少劳动强度易于操作黄树清 [9] 采用高压高温上蒸炙法蜜炙甘草取得满意效果,其优点是:炮制品片面整齐美观,有光泽,呈亮金黄色或深黄色,气纯香味甘甜,久贮一年不发粘,不发霉生虫2.2 炮制辅料的研究对于蜜炙甘草的用蜜量,《中国药典》规定 25%,《广东省炮制规范》规定 50%但王维珍等 [10] 对甘草等 5 种蜜炙中药饮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30%用蜜量的炙甘草的外观质量比 25%用蜜量的炙甘草好熊太钤 [11] 比较不同用蜜量甘草贮存时间效果观察,结果说明该市春季炮制炙甘草的最佳用蜜量为 80%罗峭林 [12] 介绍蜜炙甘草时加入 12.5%的米酒同制,成品颜色金黄,不粘手,有光泽,药材内部也呈黄色,具浓郁蜜香味,密封条件下存放 3 个月,不变质发霉。

庄林祥 [13] 用 25%蜜,5%黄酒同制甘草,与传统法炙甘草比较霉变实验,结果传统法炙甘草 12 d 霉变,酒蜜同制法 20 d 霉变,耐于储存3 结语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在肯定传统蜜炙甘草炮制方法,证实其药效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炮制工艺的改进和研究,它们基本上都具有质量可控、炮制品质量较优、操作简单方便、效率较高的优点其中,优选出的蜜炙甘草烘制新工艺及其较完整的技术参数,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和好评,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除烘制法新工艺外,微波法、远红外烤法、机器蜜炙法、高压高温上蒸炙法等多只是对新方法炮制后的性状、外观、质量稳定性等与传统方法相比较研究,而缺少与传统方法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外观质量与内部质量的比较研究另外,对辅料蜂蜜的用量以及是否酒蜜同制的深入研究也较少,也是将来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现行《中国药典》收载的蜜炙甘草质量标准仅有性状、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尚缺横切面、粉末鉴别及含量测定等项内容,有待进一步积累研究数据,提供科研依据,从而完善蜜炙甘草质量标准,以实现其炮制工艺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现代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