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导读学案主备人:邓言琰一、学习目标:1、学会精读和跳读,了解主要故事情节2、对要求精读的故事情节要写内容概述3、详批重点精读情节4、分析人物形象5、总结神魔小说的艺术特色6、写阅读心得二、学法指导 :精读和跳读 详见教材 P141 阅读指导:本书凭借高超的想象力,根据我国古代神话资料《山海经》中提供的 线索,加以发挥补充,描写了君子国、两面国、黑齿国、白民国、淑士国、无肠 国、毛民国、翼民国等地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目不瑕接,忍俊不禁,读 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海外神话世界三、老师建议精读回目 (一)《镜花缘》全书故事结构《镜花缘》共100 回,在结构上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 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 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二)、精读内容 1、学生看两遍《镜花缘》之精选章节,约占全书二分之一,包括: 第 1 -10 回(女魁星北斗垂景象至诛大虫佳人施药箭); 第 11—20 回(观雅化闲游君子邦至丹桂岩山鸡舞镜); 第 21—30 回(逢恶兽唐生被难至觅蝇头林郎货禽鸟); 第 31--40 回(谈字母妙语指谜团至入仙山撒手弃凡尘); 第 41—50 回(观奇图喜遇佳文至遇难成祥马能伏虎); 前 50 回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以及唐小山寻找父亲 的故事。
后50 回着重表现众女子的才华第 51—60 回(走穷途孝女绝粮至熊大郎途中失要犯)第 61—70 回(小才女亭内品茶至述奇形蚕茧当小帽)第 71—80 回(触旧事神在泣红亭至打灯虎亭中赌画扇)第 81—90 回(白蒁亭董女谈诗至乘酒意醉诵凄凉句)第 91—100 回(折妙字换柱抽梁至建奇勋节度还朝)2、阅读要求 第一遍为情节速读,要求写情节概述(约花 1 周); 第二遍为批注精读,其中第 1-50 回选择精批,其余章节定为略批(共约花 3 周)四、相关内容介绍1.《镜花缘》的作者《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约1763年-约1830 年),字松石,直隶大兴(今 属北京市)人,曾经在河南做过县丞乾隆四十七年,他的兄长到江苏海州做官, 他跟随前往,此后一生大多数时间在海州生活在海州,他拜凌廷堪为师,学文 章的闲瑕,也学习音韵学,因此对单韵学特别精通他博学多才,读书不屑于章 句之学,不屑作八股文,而对杂学特别感兴趣,如王遁、星卜、象纬、书法、弈 道之类,无不通达晚年贫困潦倒,作小说打发时光他的著作有《镜花缘》、 《李氏音鉴》、《受子谱》2.《镜花缘》的背景《镜花缘》是清代以小说炫耀学问的一派中最突出的作品。
清代小说中出现 这一派,与清代的学术风气有关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学术基本上一 直以经学一统天下自汉唐以至宋明,文字音韵、训诂考证、金石考古、算学历 法等学术门类渐渐萌生和兴起顾炎武之后,乾嘉学者对各门学问进行了专门而 精深的研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乾嘉诸儒所做的工作约 有十三个方面:一、经书的笺释;二、史料之搜补鉴别;三、辨伪书;四,辑佚 书;五、校勘;六、文字训诂;七、音韵;八、算学;九、地理;十、金石;十 一、方志之编纂;十二、类书之编纂;十三、丛书之校刻 上列分类大致可以 看出乾嘉学术和规模和气象乾嘉学者中有专攻一门之士,也不乏博学通儒据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记载,吴派学术的先导者惠士奇“博通六艺、九经、诸 子及《史》、《汉》、《三国志》,皆能阐颂”吴派中坚惠栋“自经史、诸子、百家、 杂说及释道二藏,靡不穿穴……乾隆十五年,诏举经明行修之士,两岸总督尹 文端公继善、黄文襄公廷桂交章论荐有‘博通经史,学有渊源'之语皖派的 代表人物戴震,更是精研经学,史学、小学、音韵、训诂,博通天文、历算、地 理、水利之学,其多闻博学之名饮誉学界皖派的分支扬州派的学者治学唯是为 求,不守门户,其学术范围更为广博,江藩称其代表人物汪中“博综群籍,谙究 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遂为通人焉”。
其另一个领袖人物焦循志研经书, 博览典籍,于经史、历算、声韵、训诂之学无所不究可见,乾嘉学者在学术气 象上弘扬了广博的学风李汝珍受当时风气的影响,也力求博学,从《镜花缘》 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音韵学、中医学、甚至对水利的研究 3.《镜花缘》的内容《镜花缘》的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叙述武则天时代,中宗 被贬在房州,武后自立为帝,改国号周英国公徐勣之孙徐敬业和骆宾王讨武 因寡不敌众,大败亏输徐敬业被偏将王那相刺死,骆宾王下落不明他们的两 位公子逃亡武后赏雪,酒醉下旨,令百花在严冬开放百花获遣降红尘,百花 仙子托生为唐敖女小山唐敖赴试连捷中了探花,不意被一位言官参奏,说他曾 在长安同徐敬业、骆宾王等结拜异姓弟兄,结果落第,仍为秀才从此,唐敖绝 意功名,随妻弟林之洋到海外经商,游历了数十个国家,见识了许多奇风异俗 后来遁入仙山小蓬莱再不归返唐小山跟着林之洋寻父,直到小蓬莱山遵父命 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考后一部分写唐闺臣和另外 99 名花神托生的女子参加考试唐闺臣考中第一 名殿元武则天因唐闺臣的名字不好,取在第十一名其余99 名也都考中才女 她们连日宴戏赋咏,各显其才唐闺臣二次去小蓬莱寻父未返。
徐敬业、骆宾王 等人的儿子起兵,在仙人的帮助下破了酒色财气四大迷魂阵,逼迫武则天退位, 迎立中宗复位《镜花缘》写得最成功的是唐敖游历海外的部分作者在《山海经》、《博物 志》、《述异记》、《酉阳杂俎》等书原始记载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充分发挥艺术 想象力,借海外奇闻,讽刺现实社会的丑恶现象,寄托作者的社会政治思想书 中写的“惟善为宝”、“好让不争”的君子国,是作者幻想的乌托邦这里的人们 并不“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而是卖主少收钱给好货,买主多给钱拿次货,这 与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正好相反君子国的两位宰辅谦恭和蔼,脱尽仕途习气 他们对唐朝的风俗如风鉴、卜筮、算命、合婚、妇女缠足、“嫁娶、殡葬、饮食、 衣服、以及居家用度,莫不失之过侈”提出批评无肠国腌臜至极,富人竟让仆 婢以粪便为食;两面国嫌贫爱富,虚伪狡猾;淑士国假装斯文,酒保问顾客“酒 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老儒咬文嚼字,一段话竟连用 54 个“之”字;毛民国生性鄙吝,一毛不拔;结胸国的人因好吃懒做,胸前高出一 块;翼民国的人好听奉承,头长5 尺;豕喙国的人善于撒谎;长臂国的人贪图钱 财;靖人国的人阴险诡诈,等等作者以尖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社会中 种种丑恶现象的憎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镜花缘》全书的重点是描写以唐小山为首的 100 位才女为天下才女树碑 立传,是李汝珍创作的主要动机作者主张男女平等,女子应和男子一样参加科 举考试,参与政事《镜花缘》中的才女聪慧绝伦,不让须眉,甚至比男子还强 例如,黑齿国的两名女孩深谙音韵,竟将多九公说的脸上青一阵,黄一阵,身如 针刺,无计可施80 多岁的多九公说:“恨老夫从前少读十年书,又恨自己既知 学问未深,不该冒昧同人谈文第18 回)作者还着意写了一个女儿国在女 儿国中,“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 治外事第 32 回)最精彩的是为林之洋穿耳缠足,女儿国国王封他为“王妃”, 使男人亲身体验了女子的苦楚《镜花缘》所体现的尊重女权的民主主义思想, 当时就受到一些人的重视还有人把《镜花缘》与《红楼梦》相提并论当然,李汝珍也有其局限性他理想中的“君子国”和“女儿国”仍保留封 建君主制度那些及第的才女只是陪伴皇帝的雅客,并不参与政治作品的后半 部用了 27回写各种游戏,大大掩没了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显 得概念化,作者的直接说教太多,特别是有意炫耀各种专门知识,削弱了作品的 艺术效果五、《镜花缘》的主旨 小说内容庞杂,涉猎的知识面广阔。
作品颂扬女性的才能 ,充分肯定女子的 社会地位,批判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作者颂扬才女的智慧才 干象黑齿国的亭亭和红红,小小年纪竟把天朝大贤、满腹才学的多九公问得" □如雨下","抓耳搔腮","满面青红,恨无地缝可钻"如骆宾王神箭射虎的本领, 远远超过男猎户;颜紫绡女中剑侠,飞檐走壁,神出鬼没,枝兰音、林婉如精通 音韵,米兰芬俨然是位数学家另外像宫娥上官婉儿"学问非凡","才情敏捷"," 胸罗锦绣,口吐珠玑",作诗又快又好,朝臣无不拜服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 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 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 地位的良好愿望虽然自明中叶以来,不乏歌颂妇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儿国" 却是李汝珍的独创作者借想象中的"君子国",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 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 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 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敬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 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 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 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六、《镜花缘》的艺术成就折叠艺术特色《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 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 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 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 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 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 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 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 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 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 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第一,它主张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
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 示愤怒的抗议书中的女儿国,想象有那么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 "男子反穿衣裙,作 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不论是处理政治事务 以及从事生产劳动,女子的智慧才能都无异于男子并且用"易地而处"的方法来 对照,说明作者所生活的当时中国社会上"男尊女卑"的许多制度的不合理作者又刻画了许多"才女",集中写知识女性的才艺生活,虽然书中有关 "才 艺"的描写固然有过多过滥之嫌,但细心分辨,完全可以看出其结合人物的塑造, 于经史子集、医卜星算、琴棋书画等等"古典才艺"的描述,既秩序井然,又倏然 变化,大体可视为作品的有机成分第二,它反对某一些迷信制度,类如因为选择风水而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 土,将子女送入空门,让三姑六婆出入家宅,以及风鉴卜筮,讲属相,算命合婚第三,对文化方面,它反对八股文,瞧不起科举中人,同情终身潦倒的秀才 它主张人人要读书明理,博古通今它希望有"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 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或以乐律,或以音韵,或以刑法,或以历算, 或以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