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脚丫、拽住”等词语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3.根据文中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新故事教学重难点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故事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片段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出示《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封面,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书名2.了解封面,介绍作者板书课题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疑问2.鼓励其他学生自主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针对不能解决且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行汇总问题预设:(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三、带着问题,合作学习课文1.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2.全班交流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奶奶讲了4个故事,分别是:张三劈面撞到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李四远足旅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掘地得到一个宝葫芦。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不管是谁,只要得到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王葆希望得到一个宝葫芦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四、理清脉络1.说一说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指名说,教师点拨、汇总第1~4自然段可以概括为: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少先队员3.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1)第5~18自然段:奶奶每逢要求我做什么,就得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听奶奶讲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2)第19~21自然段:我想有一个万能的宝葫芦五、识记生字、词语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预设:(1)我见过“向日葵”和“秋葵”,它们都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2)我在《西游记》中看见过“妖怪”这个词,所以我认识“妖”3)我是通过拆分编故事的方法记住“撵”字的,两个车夫将小偷拽出门去六、学习写字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预设:(1)“妖”字右边是“夭”,不是“天”2)“规矩”中的“矩”变读为轻声矩”与“短”不同,形近易错3)“舔”右上是“天”,不是“夭”右下是“”,不是“小”或“氺”2.教师重点指导难字书写后,学生抄写本课生字。
七、布置作业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每个写3遍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脚丫、拽住”等词语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3.根据文中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新故事教学重难点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字词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宝葫芦的秘密是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索秘密二、学习第1~4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从哪听说的宝葫芦的秘密?2.奶奶为什么经常讲故事给“我”听?3.体会童话故事语言的童趣三、学习第5~18自然段1.教师指名读课文,思考:“我”和奶奶的规矩是什么? 2.除了课本提出的要求,“我”还可能提出哪些要求让奶奶讲故事?3.重组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童话的神奇1)出示句子,生讲述故事2)重组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理清故事的层次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再讲宝葫芦的作用,中间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再讲宝葫芦的作用)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按照“来历——作用”的框架,生试着讲奶奶讲的宝葫芦的秘密不局限于已有的内容,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四、学习第19~21自然段1.王葆听奶奶讲了那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小组合作读第19~21自然段,在文段中找一找答案2.“我”遇到了哪些困难?遇到这些困难时,“我”也期待可以得到一个宝葫芦,“我”希望宝葫芦怎样帮助“我”呢?3.出示电影《宝葫芦的秘密》中的截图(与宝葫芦的来历和作用相关联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四人一组创编故事1)点拨: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王葆也渐渐长大有一天……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王葆想……果然……(2)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评选出“故事大王”五、拓展阅读1.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本书中有详尽的介绍2.课件展示王葆得到宝葫芦后遇到的一系列麻烦,宝葫芦给王葆添了这么多麻烦,最终他会怎样做?王葆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自己可从此得了一个经验教训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启示3.看到王葆的经历,你还希望有一个宝葫芦吗?说说理由教学板书课后反思26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3.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2.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板书:的花园)同学们,在你们印象当中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园呢?(生答)刚刚同学们各自说了自己印象当中的花园,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了花园的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的2.将板书补充完整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巨人的花园”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比较难读、难写的生字2.教师适当提醒:“拆”字是翘舌音,书写时最后一点不能忘注意“牌”字的书写笔顺3.交流初读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重点是:美丽、凄凉)三、品悟语言,深入理解“巨人的花园”1.引导:同学们,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园很美?又是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花园很凄凉呢?请你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作适当的批注。
2.交流:走进“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1)引导:这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象?(柔嫩的青草、星星似的美丽花朵、桃树、唱歌的小鸟)(2)配乐指导朗读3)顺读而导:是啊,花园是如此美丽,春天各种鲜花竞相盛放,秋天桃树结出丰硕的果子那么,读着这么美妙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当学生说到仿佛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时,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孩子们欢叫着4)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的快乐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花园是既美丽又凄凉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走进‘美丽’的花园”这一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凄凉’的花园”,那么它的凄凉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这篇童话又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3.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2.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欣赏了花园中美丽、迷人的景象,可是,是谁让花园里美好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严冬的?(巨人)二、品读课文,明白道理(一)走进巨人的言行,感悟巨人的自私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找出巨人说的话和他的行动,了解巨人的性格。
2.分角色朗读,师相机指导3.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自私冷酷)4.可是,后来巨人变了你们看,他和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地玩耍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齐读)5.思考:巨人有了哪些变化呢?(拆掉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巨人改变前,花园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二)赶走孩子们后,花园的变化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说说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有了哪些变化2.交流:走进“凄凉”的花园1)小鸟、桃树和花草与之前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赏析句子: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小鸟、桃树和花草对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满,对孩子们充满同情2)说说花园的寒冬景象是由哪些景物组成的赏析句子: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绕着圈子用力跑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绘出雪、霜、雹在花园里肆虐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巨人的自私带来的恶果三)醒悟后的巨人1.默读课文第12~15自然段,在文中找出哪些词语、句子体现了巨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1)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2)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在树枝上3)巨人对他们说:“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他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
点拨:“轻轻地”“悄悄地”说明巨人害怕吓到孩子们并且他亲手拆除了围墙2.赏析并指导朗读,读出巨人的悔悟四)明白道理1.当巨人拆除了围墙,孩子们和巨人友好地玩耍看到此番景象,你懂得了什么?(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2.联系生活谈体会,在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吗?说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三、回顾写法,了解表达特点1.小结:因为巨人的自私、冷酷,他赶走了孩子们,孩子们离开了花园后,花园变得凄凉;又因为巨人的善良、宽容,他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又回到了花园,花园又变得美丽2.你们觉得作者写作时用到了什么方法?(对比)3.这种对比有不同景色的对比,有巨人不同行为的对比,还有巨人不同感受的对比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将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与此同时让我们也感受到了童话的奇妙教学板书课后反思27* 海的女儿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组词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3.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教学重难点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教学课时 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
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2.说起安徒生,同学们并不陌生,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二、汇报预习情况1.课前让大家预习了课文,下面就来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1)根据检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