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进气系统设计开发指南-排气室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1.50KB
约8页
文档ID:467174077
进气系统设计开发指南-排气室_第1页
1/8

进气系统设计指南 进气系统由于整车布置需要,整体布置在机舱内右侧,由于现有车型进气系统都是布置在车体左侧,因此,相对现有车型,进气系统设计变动较大1. 进气系统的构成和布置1.1 空滤器总成的布置空滤器的布置在机舱右侧1.1.1 空滤器的型式空滤器采用塑料壳体,本体和上盖壳体上下分开型式,进气口在本体,向车体右侧,出气口在上盖,出气口带法兰与空气流量计通过两个螺栓联接,法兰口粘接有橡胶密封圈保证与流量计接触端面密封滤芯的结构型式滤芯采用折叠的无纺布通过注塑框架固定平板式结构,橡胶密封圈保证与空滤器壳体密封面密封空滤器总成的安装方式空滤器总成采用三点固定方式,两点利用现有的孔位,固定金属安装支架,另一点借用动力转向罐支架1.2 进气导管的构成和布置进气导管由进气隔热板进气导管与谐振器导管口构成1.2.1 进气导管的结构进气导管由进气隔热板和进气导管构成,隔热板一方面起隔热作用,同时起固定进气管的作用进气口从右侧翼子板引导进气,另一歧管连接谐振器管口 进气导管布置位置进气导管通过进气导管的隔热板卡装在引擎盖右侧内支撑板的长方孔内1.2.3 进气导管的基本尺寸进气导管进气口大气侧,管口内径为:80mm1.2.4 进气导管安装方式进气导管通过进气导管的隔热板卡装在引擎盖右侧内支撑板的长方孔内,另一端卡装在空滤器本体。

1.3 谐振器的结构和布置谐振器的型式采用亥姆霍兹(Helmholtz)共振腔, 谐振器的布置位置谐振器布置在翼子板右侧内, 谐振器的基本尺寸谐振器管口内径为:40mm,连接管的长度为:35mm 谐振器的安装方式谐振器通过两个金属支架,固定在引擎盖右侧,利用现有侧孔位,通过螺母固定1.4 进气胶管的结构和布置进气胶管根据与空滤器联接的流量计的位置和发动机进气口位置设计布置1.4.1 进气胶管的结构进气胶管中部设计三个波纹,胶管外侧面布置纵横交叉加强筋,加强筋间距22~28mm,容易吸塌的部位,加强筋的高度为5mm,其他部位加强筋高度为4mm 进气胶管布置位置进气胶管根据流量计和发动机进气口位置确定,保证与护风圈(间隙30mm以上)、引擎盖间隙(30mm以上),同时考虑检查机油量时,插拔机油尺干涉检查1.4.3 进气胶管基本尺寸大端根据流量计外径:Φ80mm,发动机进气口:Φ60mm,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外径:Φ13mm1.4. 进气胶管的安装方式进气胶管的安装通过两端口分别插入与流量计和发动机进气口,通过卡箍紧固2. 设计计算2.1 理论需要进气量2.1.1 空滤器额定空气体积流量计算公式:Q=P*g*α*A/(1000*γ)式中:Q----------额定空气体积流量,m3/h;P-----------发动机额定功率,kW;g-----------发动机额定功率时的燃油消耗率,g/kW.h(约235 g/ kW.h);α-------额定功率时过量空气系数(增压发动机取2.0);A---------燃烧1kg燃油所需的理论空气量,kg/kg(柴油为14.3kg/kg);γ--------空气密度,kg/ m3,标准状态下的空气密度为1.2005 kg/ m3 代入:P=85, g=235, α=2.0, A=14.3, γ=1.2005,计算:Q=P*g*α*A/(1000*γ)=85×235×2.0×14.3÷(1000×1.2005) =475.87 ≈480(m3/h) 空滤器设计流量:480 m3/h2.1.3 滤芯的面积:0.58m2 2.1.4 空滤器的容积:12L2.1.5 空滤器容积与发动机单缸排量比值为:12/(2.5/4)= 19.22.2.4 3. 进气系统性能及耐久性要求3.1 空滤器的性能及耐久性3.1.1 空滤器的性能项目要求试验条件初期性能1通气阻力进气阻力≤3.8kPa在额定流量(8m3/min)下2原始过滤效率≥97.5%①使用灰尘:SAE J726 细灰尘②灰尘浓度:1gr/m3③空气流量:额定空气流量3灰尘密封性无泄漏灰尘试验条件见表2,在上述试验后,观察并用脱脂棉球擦拭清洁侧的密封部位4塑料部品物理性能符合NES标准根据树脂材料决定采用的NES标准3.1.2空滤器的耐久性能耐久性能5储尘能力初时:50g,末期:380g根据JIS D1612的第10项使用灰尘:SAE J726 细灰尘灰尘浓度:1g/m3空气流量:额定空气流量试验结束时,通气阻力增加1.96KPa6全寿命过滤效率≥99%储尘能力(DHC)试验后①使用灰尘:SAE J726 细灰尘②灰尘浓度:1g/m3③空气流量:额定空气流量④灰尘用量:记录灰尘用量7摇动耐久性无龟裂、破损,连接部位无开缝实车状态固定前后零部件(前后部件及紧固扭矩3.8N.M),加振方向,振幅,,根据下表1,振幅:X方向=35mm,Y方向=16mm,Z方向=8mm频率:10Hz 以下;温度:根据提示(表1)次数:105回8振动耐久性无开裂、破损、松弛根据第7项的安装条件,振动条件同上9热循环试验无有害变形,强度、刚度明显下降现象根据NES M0132 第3项2类10热老化试验无有害变形,强度、刚度明显下降现象根据NES M0131 第3项3类,试验时间:300小时11盐雾试验72小时后,无白锈发生192小时后,无红锈发生根据NES M0140-200112反复拆装试验无开裂,破损卡扣、上盖、滤芯的拆装,湿式:30次,干式:200次13耐药品性无(膨胀、变色、变薄、软化、硬化)等异常根据NES M0133 第4项14落球冲击无开裂、龟裂等异常根据NES M0134第4项15复原性(干式滤芯清洁后)通气阻力复原率:96%;过滤效率复原率:99%;储尘能力复原率:61.5%根据JIS D1612第12项16破裂试验破损压力低于-7.85KPa或更低根据JIS D1612的第11项3.2 进气导管性能及耐久性能3.2.1 进气导管性能见开发技术协议3.2.2 进气导管耐久性能见开发技术协议3.3 进气胶管性能及耐久性能3.3.1 进气胶管性能3.3.1.1进气胶管的材料:进气胶管的材料:NCX-810-0301Z(NES M7070-1999)材料性能:项目 序号试 验 项 目单 位指 标试验方法物理性能1常态(23±2℃)试验方法按NES M7070-199进行1.1硬度 A75±51.2扯断强度Mpa≥9.811.3扯断伸长率%≥250基本性能2120℃×70h热老化2.1硬度变化Hs+15以内2.2扯断强度变化%-30以内2.3扯断伸长率变化%-50以内3耐油性(70℃的3号油中浸泡70h)体积变化率%+60以内附加性能470℃×22h压缩永久变形%50以内5低温冲击脆性温度℃-503.3.2 进气胶管耐久性能序号项目试验条件要求试验方法,按16578NDS00 2进行1通气阻力空气流量:8m3/min提供试验报告2振动耐久试验在实车状态下,加振条件见表2无龟裂、破损等异常3灰尘密封性试验在振动耐久后,按表2的加振条件,试1h试验后无灰尘泄漏4摇动耐久试验实车状态,115±2℃,72h后:加振频率:10Hz以下;常温,105次;加振方向,单振幅(上下、左右、前后)=(27,7,25)无龟裂、破损等异常5热循环试验按NES M0132-1994的第2法第2类热循环试验,2个循环,试验温度:115℃(高温),-40℃(低温)无有害变形,刚度、强度无明显下降6热老化试验实车状态安装下,试验时间:300h,试验温度:115±2℃无异常发生7耐寒性试验按NES D5801-1998耐寒性试验进行,试验温度:-40℃无异常发生8气密性试验实车状态安装下,试验时间:1h,试验温度:115±2℃,正压:20kPa,负压:26.7 kPa试验后,无气体泄漏9耐负压试验1. 体积变化率:在室温下满足表1要求2. 外径变化率:在-9.33kPa, 115±2℃×1h放置外径变化率10%以下10耐药品试验按NES M0133-1979 第4法耐药品试验进行无异常发生11盐雾试验(金属部品)按NES M0140-200172h后无白锈发生;192h后无红锈发生室温:15~25℃,湿度:40~8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