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2.29KB
约9页
文档ID:53205245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_第1页
1/9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一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者海二中傅锦一、案例实施背景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3节内容——5.3.1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三、案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2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 .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四、案例教学重、难点1 .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2 .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五、案例教学用具1 .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2 .学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六、案例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设疑激思⑴播放一组幻灯片内容:①供火车行驶的铁轨上;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③横格纸中的线⑵提问温故: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⑶学生活动: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一一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⑷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板书)2 .数形结合,探究性质⑴画图探究,归纳猜想教师提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 8个角统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角)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填写结果:第一组:同位角()()角的度数()()数量关系()第二组:同位角()()角的度数()()数量关系()第三组:同位角()()角的度数()()数量关系()第四组:同位角()()角的度数()()数量关系()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二:将图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组剪下后叠合。

学生活动一:画图一剪图一叠合一猜想学生活动二:画图一剪图一叠合一猜想让学生根据活动得出的数据与操作得出的结果归纳猜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三: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学生活动:探究、按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⑵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让学生直观感受猜想⑶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引申思考,培养创新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四:请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学生说理因为a〃b(已知)所以N1=N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N1=N3(对顶角相等)N1+N4=180邻补角的定义)所以N2=N3(等量代换)N2+N4=180等量代换)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 .实际应用,优势互补(1)(抢答)课本P21练一练1、2及习题5.31、3.⑵(讨论解答)课本P22习题5.32、4、5.5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⑴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1、2、3.⑵教师补充总结:①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如前面将同位角剪下叠合后分析问题)。

②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测量后分析问题)③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问题(如平行线的性质1、2、3的表述)④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论证问题如我们前面对性质2和3的说理过程)6.作业学习与评价:P236(选择);P247、12(拓展与延伸)七、教学反思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1 .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伙伴、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导引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教”你他们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法2 .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去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简单地学”数学,而是深入地做”数学3 .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谐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花园里,教师只要为学生布置好和谐的场景和明晰的路标,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