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发现历程在对空气成分的研究上,有三位伟大的化学家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是 舍勒、普里斯特里和拉瓦锡我们不仅要从他们的成功之中借鉴方法,还应从他 们的失败中吸取教训1. 普里斯特里因迷信而与重大发现失之交臂普里斯特里与1733年出生于美国,早年从事家教工作1766年在美国著名 的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启迪下,决心献身于科学事业他先后写出了《各种气体的 实验与观察》、《各种不同气体》、《电学史》等名著;发现了二氧化氮、氨气、二 氧化硫等气体他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氧气,并初步研究了它的性质1774年8月1日,普里斯特里用凸透镜聚焦加热“三仙丹”(汞的化合物), 并利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到了一种气体,通过研究发现这种气体能助燃,蜡烛在其 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火焰,并且老鼠在这种气体中可以生活自如,并比在相同体 积的空气中可多活一倍的时间他还亲自吸之,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是化学历 史上第一个报道氧气性质的人,可是由于他是一个虔诚的“燃素说”信徒,因此 他不仅没有对自己的重要发现给出正确的解释,反而错误地推断这种气体是“脱 燃素空气”2. 拉瓦锡因借鉴而功绩卓著拉瓦锡是法国的化学家,他比普里斯特里小10岁。
他早年学习法学并取得 了学士学位和律师资格,但他在21岁时却弃法从理,先后从事地质学、化学研 究1768年他以为研究石膏颇有建树而一鸣惊人25岁时,他就被选为巴黎科 学院的候补院士,10年后晋升为教授、院士拉瓦锡在近代化学研究中功绩卓 著,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化学之父”他先后撰写了《化学概要》、《物 理学与化学的重量》等著作,并证明了水是化合物,水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他 还以天平为实验工具,确定了物质不灭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然而他的最大的 功绩还是借鉴了普里斯特里的成果,推翻理论“燃素说”,建立了 “氧化学说”1774年,普里斯特里来到巴黎向拉瓦锡介绍了他得到“脱燃素空气”的过 程,拉瓦锡便立即据此设计了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玻璃钟罩内证明了燃烧并非物 质释放出燃素,而是由于与空气中氧气化合的结果其实拉瓦锡也曾是“燃素说” 的信仰者,当“燃素说”在许多事实面前不能自圆其说时,他便开始怀疑“燃素 说”并立志建立新学说有趣的是拉瓦锡借鉴了 “燃素说”的忠实信徒一一普里 斯特里的发现后,才推翻了统治化学界达100年之久的“燃素说”,提出了崭新 的氧化学说,创立了 “燃烧学说”3. 舍勒以苦为乐,硕果累累舍勒于1742年出生于一个有10个兄弟姐妹的家庭里。
因为家境贫寒,无力 上学,14岁的他不得不到瑞典哥德堡药剂师包煦那里当学徒舍勒酷爱动手, 特别喜欢做化学实验,在他短暂的44年人生之中,他以药房为家、药品为伴, 废寝忘食、以苦为乐,终于取得了累累硕果舍勒先后发现了氧、氮、氯、锰等因素,磷酸、砷酸、金目酸、锡酸氟化氢、 砷化氢、亚砷酸铜、氯化氢等化合物在有机化学方面,他发现并提纯了酒石酸、 乳酸、苹果酸、乙酸、乙醚、甘油等近百种有机化合物在他勤奋而短暂的一生 之中,其最大的贡献是1773年,用两种方法制得了氧气;第一种方法是将硝酸 钾、硝酸镁、硝酸汞加热;第二种方法是将黑锰矿物与硫酸盐共热他把氧气取 名为“火空气”,并证明空气中存在“火空气”,体积为空气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