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立体图形常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阅历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理解学问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经验摆一摆、搭一搭、推一推等实践活动的过程 过程 与方法:进一步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受几何体的一些特征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的主动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拼出新的图形,能较清晰地向别人说明所拼图形的内容与方法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打算 教具打算:立体几何图形(圆柱体、球、正方体、长方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打算:立体几何图形(圆柱体、球、正方体、长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玩过搭积木吗? 生:我以前玩过搭积木,并且很喜爱玩积木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喜爱搭积木今日,我带来了几个“挚友”和同学们一起来玩搭积木,你们猜猜他们是谁?(生猜一个师在黑板上张贴一个) 圆圆鼓鼓小调皮,滚来滚去不费劲。
球)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长方体) 师:同学们真棒!看来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学问驾驭得比较好今日我们就用这些立体图形来玩嬉戏,这个嬉戏的名字叫做“搭积木”板书:搭积木) 设计意图 :本课先以亲切的谈话引入课题并以“猜一猜”活动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 二、探求新知 (一)摆一摆 师:现在每个桌子上都有很多美丽的积木,下面由老师提要求,同桌合作来摆,看哪组同桌协作得最默契先拿出一个长方体放在桌子上,相互看一看拿得对不对 (学生按老师要求拿出一个长方体,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师:再拿出一个圆柱放在桌子上谁能说一说你把圆柱放在了长方体的哪一边? 生1:圆柱放在长方体的右面 生2:圆柱放在长方体的上面 ...... 师:圆柱只要放在桌子上,它可以放在长方体的随意的位置我们接着摆立体图形,同学们打算好了吗? 生:打算好了 师:在长方体的上面放一个正方体,相互看一看,放的对吗? (学生按要求各自摆出正方体,相互检测摆放的精确性) 师:在圆柱上面放一个球。
(师巡察视察学生摆的方法,若出现错误刚好赐予指导,并关注学生同桌合作的状况)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在球上面放一个正方体,能行吗?试一试! (学生实际操作) 设计意图: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此环节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玩,从玩中运用学问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推一推 师:刚才同学们每组合作的都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推积木的嬉戏首先,请你猜一猜,假如用同样的力气,桌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哪个推的远? 生1:我猜圆柱推得最远 生2:我猜球推得最远 生3:我猜圆柱和球推得一样远 ......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太一样用同样的力气推四种几何体,究竟是哪个几何体推的最远呢?请同学们亲自试验,看看和你猜的一样吗? (学生在动手操作时,老师要刚好赐予指导) 师:现在,谁想说一说推的感受? 生1:球和圆柱推得远,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得近 生2:我在推的时候,圆柱和球没有用力就推得很远,而长方体和正方体用力推还是推得很近 ...... 师:刚才大家依据推得状况,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球推得远。
设计意图:沟通推得感觉,探讨推得结果,使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种物体在同样的平面上用同样力推,球跑得最远 (三)搭一搭 师:通过刚才的摆积木、推积木活动,我们了解了各种立体几何都有不同的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你桌上的积木,搭一搭,比一比哪个同桌搭的又高又稳,又美丽 (老师巡察关注学生的合作状况) 师:谁情愿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搭的是什么,怎样搭成的? 生1:我和同桌搭的是房子,我们搭的时候倒了,我们想了一个方法,就是一个人扶着,另一个人搭 生2:我们搭的是大门,我们把圆柱竖着放,这样就能搭的很高 ...... (老师引导学生留意倾听,并适时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进行激励) 设计意图:1.通过“搭一搭”,使学生经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深化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相识,同时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2.本环节采纳同桌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操作中相互沟通,说出所拼图案的内容和方法,培育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实力以及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7页,上面几幅用积木搭成的美丽图案,视察一下,它们像什么? 生1:第三行从左往右数第一个像飞机。
生2:第三行从左往右数其次个像汽车 ...... 师:你能照着你喜爱的样子搭一搭吗? (学生动手照搭自己喜爱的图案,老师参加同学们的搭积木活动中) 师:老师信任你们肯定会搭出更美丽、更有创意的作品现在找伙伴一起搭积木,看谁搭出别具特色的作品 (老师进行指导并激励学生合作,最终沟通有学生中有创意的作品) 设计意图:1.通过“观赏图案”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数学是好玩的、有用的 2.沟通、展示学生合作的作品的同时一方面让学生在获得自信,另一方面让学生也学会观赏别人的作品 《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依次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打算: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索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步骤: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爱好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嬉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1、你在玩积木时发觉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觉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多+ 拿走_块少- 2、依据发觉,自己再玩积木 其次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相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实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实力 1、14+5= 17-6=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索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嬉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嬉戏 B、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嬉戏这次嬉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探讨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长 1、今日小技巧: 今日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2、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依次的训练,又是培育学生视察力和细致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3、课外作业 制作计算卡 1、2、3后是0-9 是各数加减两张 《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3 学习内容 -P78(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洁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依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驾驭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育学生动手操作、擅长思索的实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理解不进位加减法的算理 养成教化训练点 培育学生擅长思索的实力 教具打算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视察思索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 1.同学们,你们喜爱玩搭积木的嬉戏吗? 2.调皮和笑笑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依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老师板书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有可能是: (1)笑笑左边一摞搭了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笑笑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调皮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八块,拿走了右边两块,右边剩下8-2=6,现在共有10+6=16 (2)笑笑原来一共搭了13块积木,再放2块,算式为13+2=15, 调皮原来一共搭了18块积木,拿走2块,算式为18-2=16 (3)数数的方法 借助书上的毛毛虫帮学生理解数数的方法。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视察画面,动脑思索帮助调皮和笑笑解决了他们搭积木状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慧.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学问.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爱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随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沟通,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