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避雷针的防护范围计算方法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83KB
约4页
文档ID:493747537
避雷针的防护范围计算方法_第1页
1/4

常用避雷针(这里仅指单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为此, 就“折线法”和“滚球法”的计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得出:“折线法” 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直观,计算简便,节省投资,但建筑物高度大于20 m以上不 适用;“滚球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计算避雷针(带)与网格组合时的保护范围, 但计算相对复杂,投资成本相对大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近几年来,国 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同行的认同,但在实际运用中,“滚球法”也 碰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时候因此有必要对电力系 统常用的“折线法”和国标的“滚球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1“折线法”避雷保护计算“折线法”在电力系统又称“规程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 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L/ 620—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标准就规定了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见图1.1避雷针在地面上保护半径的计算计算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可用公式式中:Rp——保护半径;h——避雷针的高度;P——高度影响因数其中,P的取值是:当hW30 m,P = l;当30 m的h的纯数值;当h>20 m时,只能取h=120 m。

1.2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保护半径的计算a) 当hp$0.5h时,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式中:Rp——避雷针在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p——被保护物的高度;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b) 当hpV0.5h时,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2“滚球法”避雷保护计算“滚球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推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之一我国 建筑防雷规范G 50057—994(2000年版)也把“滚球法”强制作为计算避雷针保 护范围的方法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止击雷的部位滚动, 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用作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 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 得到接闪器的保护滚球法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应符合规范规定,见表应用滚球法,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的计算可见以下方法及图2a) 避雷针高度hWhR时的计算距地面hR处作条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以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 行线A,两点以A,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 切,这样,从弧线起到地面就是保护范围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避雷针 在hP高度的xx'平面上和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公式[2](4)计算确定式中:Rp——避雷针保护高度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R——滚球半径,按表确定;hp——被保护物的高度;R0——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b) 当避雷针高度h>hR时的计算在避雷针上取高度hp的一点代替单支避雷针针尖并作为圆心,亦可见图23“滚球法”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存在的问题3.1存在问题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保护范围可以很好地得到确认,但 用“滚球法”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时却存在较大的误差滚球法”是以避 雷针和被保护物所在平面为一无限延伸的平面作为前提的,当被保护物位于屋顶 天面时,天面不是一个无限延伸的平面,况且,当滚球同时与避雷针尖和天面避 雷带接触时,滚球和天面之间不存在确定的相切关系因此《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范》中给出的计算公式将不能直接运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计算其保护范围呢?由于天面不可延伸且形状不规则, 因此,根据滚球法计算保护范围的原理,当避雷针位置确定后,滚球在以避雷针 尖作为一个支点,以避雷带上任一点作为另一支点滚动时,它在一定高度的保护 范围也将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从理论上讲,要想知道被保护物体能否得到全面 保护,我们需要计算出以避雷针尖为一个滚球支点,以避雷带上的所有点作为另 一个滚球支点时,用避雷针在一定高度的所有保护半径来确定被保护物体能否完 全得到保护这种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 种简便的方法来计算被保护物体能否得到避雷针的完全保护从滚球法计算保护范围的原理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论:a) 以避雷针的顶点为一个支点,另一个支点距避雷针基点的垂直距离越近时,其 在一定高度的保护半径越小,反之,另一个支点距避雷针的基点垂直的距离越远 (不能超过滚球半径)时,其在一定高度的保护半径越大b) 当被保护物体最高点垂直于避雷针的平面上,计算出的保护半径大于被保护物 体上最远点距避雷针的垂直距离时,该被保护物体可得到避雷针的全面保护 根据以上推论,我们只要计算出避雷带上距避雷针基点最近(指以避雷针基点作 为起点,经被保护物体在天面上的正投影与避雷带上各点连线中的最短距离)的 点作为支点时,一定高度的保护距离,即可判断出该物体能否得到全面保护(当 计算出的保护距离大于该被保护物体到避雷针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时,被保护物 体得到全面保护,反之,则相反)。

3.2举例说明假设天面有一物体,物体的高度为3 m,其最远点距避雷针基点的垂直距离为7 m, 避雷带上距避雷针基点最近的点(该支点与避雷针基点的连线经过被保护物体在 天面的正投影)距避雷针的垂直距离为5 m避雷针设多高才能对该物体进行全 面保护?根据以上条件,假设避雷针的基点为O点,被保护物体上距避雷针的最远点设为 A点,滚球的另一个支点为点,依据滚球法的原理,可作图3a) 分别以A,两点为圆心,以hR为半径划圆弧,则圆弧相交于E点,E点即为滚 球的圆心b) 以E点为圆心,以hR为半径划圆,则该圆一定经过A,两点且与避雷针相交 于C点(当E点距避雷针的垂直距离大于hR时,无交点),OC即为所求避雷针的 咼度C)经过滚球中心点E点作垂直于O的直线,与O的延长线相交于F点连接EA, EB,EC,则线段EA,EB,EC相等且等于滚球半径经A,C两点作垂直于EF的 直线,与EF相交于I,H两点d)设F=x,EF=y,避雷针高度OC=h,滚球半径取45m,则可得方程组y=43.95 m避雷针的高度应取一定的裕量,所以取高度为7.5m,可对物体进行全面保护 如果用G50057—994标准给出的滚球法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为h= 6.4m, 被保护对象可能得不到全面保护,存在一定雷电绕击概率。

4实例比较下面以发电厂一些常见建筑物的保护面积来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由于电厂的建筑 物多数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所以滚球半径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选择,即 hR=60 m)某电厂油区有两种规格的油罐,油罐保护高度hP分别为8 m和25 m,都设置了 同样高度的避雷针,避雷针高度h=40 m,油罐保护半径分别以折线法和滚球法进 行计算4.1折线法根据公式(1),油罐保护高度8m的地面保护半径等于油罐保护高度25 m的地面 保护半径,R=5hP=52.2 m这是因为保护高度hP=8 mV0.5h=20 m,而保护高度 hP=25 m>0.5h=20 m油罐保护高度8 m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p= (1.5h — 2hp)P=20.88 m油罐保护高度25 m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p=(h —hp)P= 13.05m4.2滚球法因为避雷针高度h=40 m,滚球半径hR= 60m,hVhR,根据公式[2](4),油罐保护 高度8 m的地面保护半径等于油罐保护高度25 m的地面保护对比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条件下(滚球半径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选), 用“滚球法”计算出来的建筑物高度水平面的保护半径(13.72 m和7.84 m)要比“折线法”计算出来的保护半径(20.88 m和13.05 m)要小,换言之,要达到相 同的保护半径,用“滚球法”计算出的避雷针高度要比“折线法”计算出来的高 度要高,可见“滚球法”要比“折线法”对独立避雷针的要求略高一些。

只有第 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度低于20 m时,“滚球法”算出的避雷针保护范围才与“折 线法”算出的保护范围相似5结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a) “折线法”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直观、计算简便、节省投资,但只适用于20 m 以下的避雷高度,不能计算高度20 m以上建筑物的保护范围,而且计算结果与雷 电流大小无关b) “滚球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计算避雷针(带)与网格组合时的保护范围凡安 装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线(带),不管建筑物的高度如何,都可采用滚球法 来确定保护范围,并且保护范围与雷电流大小有关,但独立避雷针、避雷线受相 应的滚球半径限制(60 m),其高度和计算相对复杂,比“折线法”要增大投资c) 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滚球法的原理设计出不 同的避雷针组合,对天面上的重要设施进行保护由于对大气电学特别是闪电规律的认识,现在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主要原因 之一是由于闪电现象的随机性,而且大气现象还与地理位置,地貌等有关所以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防雷技术的看法还有很多意见目前电力系统的电气 设备直击雷防护都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设计的,而按照现行行业标准进行的电力 设备直击雷防护设计,从949年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安全运行经验的考 验,没有出现重大问题。

在对建筑物防雷设计国标送审稿审查时,电力系统过电 压方面的专家已经指出,电力设备不同一般建筑物,因此该国标不一定适用于电 力系统中电力设备的直击雷防护但“滚球法”对于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保护 有很大的优势,了解规程中“折线法”和“滚球法”的各自特点,具体工程具体 分析,才能制订出一套安全经济的保护方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