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战场环境仿真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3.50KB
约11页
文档ID:465423451
战场环境仿真_第1页
1/11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战场环境仿真摘 要:战场环境是一切军事行动的空间基础,战场环境仿真是目前军 事作战模拟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讨论了战场环境的构成、战场环境仿 真的主要内容,重点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战场环境感知仿真中的应用 和关键技术关键词:战场环境,战场环境仿真,虚拟现实战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指战员的指挥艺术和作战能力,都需要在 一定的战争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战争年代,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真正 的战争实践得以积累,但这种实践是不可重演、不可试验的,其代价也 十分高昂因此,即使在战争年代,非战时的训练也成为决胜的关键, 指导训练的标准就是战争实践本身和平时期,军事演习是一种普遍的 训练方法,驾驭战争实践的能力是通过各种作战样式的试验来积累和提 高由于缺少实际战争的检验,各训练样式也就规定着未来作战的样 式自人类历史上出现战争以来,人们对军事训练的研究都是以对战争规律 的学习和探讨为目的,并在训练领域逐渐形成了“作战模拟”这一特殊 的研究主题作战模拟是对包括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两个方面在内 的战争本质规律的模拟[1],其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创造一个贴近实战的 训练环境,使得各类受训人员能够在此环境中得到恰如其分的训练[2]。

战场环境是敌对双方作战活动的空间,在现代作战模拟中,要营造一个 贴近实战的训练环境,首先就要根据仿真原理来建立一个符合特定的作 战训练科目需要的数字化的战场环境,这就是战场环境仿真(Battlefield En viro nment Simulation )战场环境仿真在内容上包括战场感知虚拟现实是二十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十分有效的仿真技术,本文 将重点讨论如何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战场环境仿真1战场环境仿真概述1.1战场环境的构成战场环境是指作战空间中除人员与武器装备以外的客观环境从战争所 涉及的客观因素来分析,战场环境应该包含战场地理环境、气象环境、 电磁环境和核化环境也许,随着网络信息战的形成,图1 •战场环境诸要盍的关系战场网络环境也将成为战场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战场环境具有多维性、互动性的特点多维性的含义是:①战场环境是 由多个具有自身变化规律的客观环境构成的,上述的四个环境分属于不 同的学科领域;②这些客观环境的空间形态是随作战过程而演变的互 动性的含义是:上述环境之间互有影响,其中,地形环境是其他环境的 物理依托,是可以进行空间定位和加载各种作战信息的基础如图 1所示,战场环境中,气象环境与地理环境互有影响,气象环境具有地缘特 点,如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热带、亚热带等气象特征,而气象环境会影 响地理环境,如流水侵蚀地貌、冰川地貌的形成,雨天和晴天对地面土 质有影响,进而影响行军速度;地理环境和气象环境都对电磁环境的形 成有重大影响,不仅规定了电子设施的分布,还决定着电磁波的传递范 围和受气象干扰的程度;战场核化环境的形成,与核设施的地理位置及 其周围的环境有关,核污染的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和气象环境 密切相关。

1.2战场环境仿真及其描述方式战场环境仿真是指运用仿真技术来描述战场环境仿真( Simulation )是通过系统模型的实验来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计算机仿真(也称数学仿真)是指借助计算机,用系统的模型对真实系统或设计中 的系统进行试验,以达到分析、研究与设计该系统的目的 [3]在这 里,系统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组具有特定功能、彼此相互联系的 若干要素的有机整体对一个系统的仿真涉及三个要素:系统、系统模 型、计算机,而联系这三个要素的基本活动是:模型建立、仿真模型建 立和仿真实验[4](如图2所示)S 2仿真的三个要素及其关系(摘自養肴文献4)如果把战场环境作为一个战场空间系统来看待,其特定功能就是构成战 场的空间载体和物理条件,战场环境中各类环境的相互关系则构成这个 空间载体的有机整体运用计算机实现战场环境仿真,首先需要把战场 环境数字化,即建立战场环境模型,数字地图就是一种典型的战场环境 模型这种模型具备通用性,但往往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例如现 代作战模拟由于仍沿袭兵棋的推演方式,需要把地形环境数据按一定分 辨率处理成按格网存储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还随着作战过程的展开而 动态变化。

这种把战场环境模型处理成符合作战模拟使用的模型的过 程,就是战场环境的二次建模(仿真建模)经过二次建模处理的战场 环境模型,就可以用于计算机作战模拟为了保证作战模拟结果的准 确、可靠,要求战场环境模型具有一定的精确性,这就需要通过仿真实 验对模型进行检验(验模)根据战场环境仿真在作战模拟中的用途,可以将其区分为数据仿真和感 知仿真两种描述方式数据仿真主要用于仿真对抗和作战评估,此时, 战场环境数据是提供给电脑“认识”战场使用,不妨把由基本的战场环 境数据转化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战场环境模型的过程称为“战场模型 化”感知仿真主要是针对指挥作业和训练模拟,即通过战场视景、声 效等要素来展现战场环境,指挥员通过一定的操作界面来感知战场环 境,达到辅助现地勘察、掌握态势和辅助决策等目的,这种“战场感知化”的结果,是供人脑认识战场使用的战场环境 的数据仿真和感知仿真都是以数字化战场环境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 这两种仿真描述方式互为作用,根据模型驱动而改变的数据仿真通过感 知化展现给参训人员,而参训人员通过人机交互可以改变数据仿真的结 果图3表述了战场环境仿真两种描述方式之间的关系由于篇幅所 限,本文只对战场环境的感知仿真的内容与关键技术加以讨论。

1.3战场环境感知仿真的主要内容感知仿真的目的是通过直观地展现战场环境来充分训练参训人员的指挥 决策能力其内容包括对战场环境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道 的仿真视觉仿真通常也称“战场可视化”,是感知仿真中的一种主要 形式,就是将战场环境中可见的(如地形、地物)和不可见的(如电磁 场、潮汐流场)要素以立体的、三维的或二维的图形图像表达出来听 觉仿真是指通过对战场中各作战单元的声音(音效、音量和音位)的模 拟来营造战场气氛触觉仿真是指通过对人机交互设备的操作来实现人 与环境的交流,这是使参训人员产生临场感的重要手段这种通过多感 觉通道的模拟来实现临场感觉的技术就是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的通过 地图、实物沙盘或影像资料等来了解战场的认知方式相比,在这样的系 统中,参训人员就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可以主动地在逼真的环境中 进行探索,从而大大地提高战场认知的效率2虚拟现实与战场环境感知仿真2.1 虚拟战场环境在感知仿真中的应用虚拟现实(VR这一术语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指由计算机生成 的具有临场感觉的环境 [5][6] ,实现这种环境的技术称为虚拟现实技 术军事部门是这项技术的资助者和的最先用户,而且主要用于军事训 练。

1988年,NASAf美国国防部共同支持研制了一个虚拟界面环境工 作站 VIEW(Virtual Interface Environment Workstation) ,该工作站由一台HP-9000计算机、一副数据手套、一个液晶头盔显示器和一套语 音识别系统构成,用户可以从中看到立体图像、听到三维声、可发出口 头命令、可伸手捉取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这是世界上第一套虚拟 现实系统 [7] 此后虚拟现实技术及其产品得到飞速发展,并形成了产 业,据简氏信息集团(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的一份特别报告统 计[8] ,到了 2000年,从事与训练模拟相关的虚拟现实产品制作的公司 已多达 800多家,其市场将由 2000年的 400亿美元发展到 2010年的 650 亿美元虚拟现实产品在作战模拟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多数涉及战场环境仿 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战场环境仿真,其目的就是构成多维的、可 感知的、可度量的、逼真的虚拟战场环境,借此提高参训人员对战场环 境的认知效率主要用于仿真对抗、导调监控、装备操作、参谋作业训 练等虚拟战场环境可以为计算机作战推演、半实兵演习、实兵演习提 供与实际演习区域的仿真环境,也可以为特定的训练科目拟构出典型的 训练环境(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借助于虚拟战场环境,可以训练指挥 员的指挥决策能力、参谋人员的业务能力、装备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 例如,美军从 1984年开始研制的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坦克训练模拟系统 SIMNET就将美国本土及欧洲的10个地区作战环境置于系统之内到 了 90 年,已使 200 辆装甲车辆可异地参加统一指挥的可交互的模拟演 练每个模拟器以美国的M1主战坦克为单位,提供作战区域内精确的 地形起伏、植被、道路、建筑物、桥梁等信息坦克手可以在模拟器中 看到由计算机实时生成的战场环境以及其他战车图像 1991年,美国 为海湾战役“东经73”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一套供 M1A1主战坦克使用的 战场环境仿真系统,将伊拉克的沙漠环境用三幅大屏幕展现在参战者面 前,进行身临其境的战场研究,为最终取胜打下了关键的基础荷兰 1992年完成的毒刺导弹训练器(VST是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单兵武器模 拟设备的代表作,它在头盔内形成一个空间动态立体场景;随操作者的 头部动作而相应改变场景,以训练操作者对付敌方飞行器的机动能力和 瞄准能力,预先制备的VCD盘提供各种作战环境相应的音响效果[9] 1997年,洛克希德?马丁 Vought公司为美国海军航空兵训练系统项目 办公室开发了一套实战演习系统 TOPSCENE战术操作实况)。

这是一 个综合运用军事测绘成果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装备,被广泛应用于海军、 海军陆战队、陆军和空军,已配备 100多套该系统运用SGI图形工作 站(最高配置为ONYX2 4个R1000CPU来处理图像数据,在高配置 下,每秒能产生 30帧详细、逼真的高分辨率战场图像系统可以模拟 各种地形要素、不同的气象条件,还可仿真带有夜视仪、红外显示器或 合成孔径雷达显示效果的夜间战斗过程2.2 虚拟战场环境系统的基本构成虚拟战场环境系统由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硬件系统三部分构成其 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战场环境建模软件、场景纹理生成与处理软件、立体 图像生成软件、观察与操作控制软件、分析应用 GIS 软件等;数据库系 统主要包括战场地图数据库、三维环境模型数据库、武器装备数据库、 环境纹理影像数据库、应用专题数据库等;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 声像处理系统、感知系统(显示设备、立体观察装置、人机操纵装置) 等根据虚拟战场环境的应用需求,以上三个部分就有不同的组合方 式,进而构成不同的应用系统就军事应用而言,虚拟战场环境主要有多人共享式和单兵沉浸式两种应 用模式,相应地,虚拟战场环境系统就有多人共享式和单兵沉浸式两种 构成,其主要区别在于立体图像的显示与观察方式以及对场景的控制方 式上。

• 多人共享式 在作战指挥以及大多数作战模拟与训练中,指挥和参谋人员往往需要围 绕同一个战场环境来研讨作战方案、评估作战效果为了满足多人共享 的需求,目前大多数的虚拟战场环境系统都是以大屏幕投影显示、通过 立体眼镜(液晶式或偏振光式)观察来实现视觉共享,通过操纵杆或鼠 标和键盘等输入设备来控制视点其优点是处于同一空间中的用户(几 人到几十人)可以同时观察到同一场景,且系统硬件价格低廉其不足 是对场景的操作只能由一人完成,且当大屏投影的图像无法占满观察者 的视野时,会削弱临境感• 单兵沉浸式 在单兵对技术、战术武器装备的操作训练的应用中,需要强调的是受训 者个人与武器装备及其所处环境的关系为此,多采用头盔显示器(HMD来作为立体显示、立体观察和头部定位跟踪装置,运用数据手套或体位跟踪器来完成定位、选择等操作运用这些装置可以使受训者 产生强烈的临境感,进而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但其设备十分昂贵,难 以推广使用,并且由于传感装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