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海造陆的利弊分析围海造陆历史•荷兰自13世纪起就开始大规模围海填海,如今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丘陵都被挖去填海去了,故有“上帝造海,荷人造陆”之称•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荷兰、东京、香港、澳门及深圳,均采用该法制造平地我国围海造陆逐年增长•我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围填海活动,到上世纪末,沿海地区围填海造地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围填海230至240平方公里年份年份200220072008公顷20331342511000.71围海造陆带来利益•缓解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的矛盾•促进经济发展•1994年,滨海新区开始筹建,当时的GDP仅有112亿元,人口不足百万到2009年,在这片盐碱地和“围海造陆”的土地上,已崛起为一座现代化新城,GDP为3810.67亿元,为当年的30多倍,人口增至200多万例子:天津滨海新区“今天疯狂填海,明天高价还海”•围海造陆的危害:•围海造田虽然短期解决了土地紧张问题,但是,围海造田将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拉直”,成片的红树林、滩涂等自然湿地被破坏表面上看,围海造地可能会带来一些短期效益,但是,长此以往,却会带来湿地消失,加重旱情;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资源减少;诱发洪灾;加重赤潮危害;改变自然景观等多种自然灾害。
生态功能没有了,人类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也无法保障围海造陆危害表现•1、围海造陆地带来赤潮•2、引发洪灾•3、毁掉大批红树林•4、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破坏生态平衡•近40年,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83万公顷锐减到1.51万公顷,大部分是因为围海造陆给毁掉的,红树林资源锐减换来的是海滨生态环境的恶化、海岸国土侵蚀日益严重、台风暴潮损失加剧、近海珍珠养殖业整体衰败、滩涂养虾暴病、林区和近海渔业资源减少等等•不合理的围海造陆,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环境,破坏海洋生物链,使海洋生物锐减,造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不少海湾的自然环境因不合理的围海造陆活动而改变,严重损害了其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导致原有生物群落结构的破坏和物种的减少例如,北海由于填海建港,填海造地、岸线缩短,湾体缩小,人工海岸比例增高,浅滩消失,海岸的天然程度降低,损害生物的生态环境,使海洋渔获量减少,物种也减少很多具体例子•舟山市由于围海造陆,海水终年浑黄不堪,航道淤积日渐严重•又由于海洋环境不断恶化,渔业资源急剧衰退•广东的汕头港的航道因其内湾历年实施围海造陆而逐渐淤浅,仅上世纪从50年代到80年代汕头湾就被围去近70平方公里,导致了纳潮量由1956年的2.96亿立方米税减到80年代的1.5亿立方米,致使湾口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并淤浅。
后来耗巨资修建外导流堤仍见效不大,万吨海轮进出汕头港受航道水深的限制,近年不得不在湾口外另寻广澳湾作为新的深水港“靠海吃海”不是出路•韩国,有一个庞大的围海造陆工程—新万金计划,新万金项目自动工至今,已历时12年,其间经历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和卢武铉四任总统领导的政府,先后投入1万多亿韩元(1美元约合1180韩元)随着工程总量已完成过半,伴随而来的是政界的唏嘘,民间的抗议,世界三大环保团体之一的“地球之友”国际总部主席纳巴鲁也曾赶到汉城要求新万金项目停工,最近,韩国汉城行政法院接受环保团体的诉状,裁定新万金围海造田工程停工•围海造陆最成功的范例当属荷兰,他们围海造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四分之一的国土是从大海里“夺”过来的,被公认为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壮举但荷兰政府当前正在推行这样一项宏伟计划:将围海造田的土地恢复成原来的湿地,1990年农业部制定的《自然政策计划》是一项非常宏伟的计划,是要花费30年时间恢复这个国家的自然,也可以称之为国家的大政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