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眼眶影像解剖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58MB
约44页
文档ID:590405466
眼眶影像解剖_第1页
1/44

眼眶影像解剖〔The anatomy imaging of orbit〕北京同仁医院影像中心 付琳 眼眶为四边锥体形骨性深腔,开口向前、向外、尖向后、向内,由额骨、筛骨、蝶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骨构成 眶壁解剖结构1、眶顶壁 呈三角形,额骨的眶板及蝶骨小翼构成,厚薄不均,脑回压迹可菲薄,甚至一局部可以被吸收含有以下解剖结构:1泪腺窝:位于额骨颧突之后,容纳泪腺2滑车小凹:眶内上角,距眶缘约4mm,邻近突出部为滑车棘,滑车软骨或韧带常见钙化3眶上切迹〔眶上孔〕:位于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常见韧带骨化而形成眶上孔,有眶上神经血管经过眶上切迹内侧10mm处可另有一沟,为滑车上神经和额神经经过所致 mm,骨壁薄如纸筛骨纸板与额骨眶板交界处有筛前孔和筛后孔 3、眶下壁〔底壁〕 大致呈三角形,是眶壁中最短的一壁,由上颌骨眶面、颧骨眶面和腭骨眶突构成,最薄处仅为0.5~1mm在眶下壁眶下裂处可见眶下沟,向前形成眶下管,开口于眶下孔,有眶下血管和神经通过 眶外壁 三角形,与矢状面呈45由蝶骨大翼的眶面和颧骨眶面组成,是眶壁中最厚的局部 1.眶上裂:蝶骨大小翼间的裂隙,是眶外壁及顶壁之间的分界。

长约22mm,外段窄而内段宽,外段为硬脑膜封闭,内段有Ⅲ、Ⅳ 、Ⅵ、Ⅴ神经第一分支及眼上静脉通过,是眼眶与颅中窝最大的通道,该区域病变可引起眶上裂综合症眶壁间的裂和管 眶下裂:位于眶外壁与下壁之间,与翼腭窝及颞下窝相通,内有Ⅴ的第二支、颧神经、蝶腭神经节的眶支及眼下静脉至翼丛的吻合支经过 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两个根构成,沟通眶尖与颅中窝,内侧为蝶窦,有时还包括筛窦,视神经管中通过视神经及其鞘〔硬脑膜、蛛网膜及软脑膜〕眼动脉包绕在硬脑膜鞘内 筛前管和筛后管:位于眶顶和眶内壁间的额筛缝或缝附近的额骨内由额骨和筛骨组成,连通眶壁与颅前窝,内有鼻神经及筛前动脉通过;筛后管有筛后动脉通过 眶骨缝蝶额缝、颧筛缝、蝶颧缝、颧颌缝、肋颌缝、筛颌缝、泪颌缝、泪筛缝及额颌缝等 眶骨膜位于眶骨眶面上,在骨缝处紧密粘连于眶缘处增厚并与面部骨膜相续,经眶下裂、视神经管及筛前、后管与硬脑膜相连经眶下裂连续到颞下窝骨面的骨膜,经颧孔与颧骨前面的骨膜连续,可延鼻泪管向下与下鼻道的骨膜相连 眼球:位于眶腔前部,约占眶腔体积1/5 眼球壁 〔1〕 外层:前1/6角膜,后5/6为巩膜mm,周围为虹膜,睫状体位于虹膜与脉络膜之间,后者是葡萄膜的最后部,黄斑部最厚。

〔3〕内层:视网膜,目前影像学方法无法分辨眼球壁各层结构 眼球内容〔1〕晶状体:透明的双凸面圆盘结构,含蛋白质最高,CT值是软组织中最高的〔2〕玻璃体:完全透明无色的胶状质,含98.5%的水,玻璃体内有视神经乳头前方至晶状体的透明管〔Cloquet管〕〔3〕眼房:晶状体及其悬器之间的间隙,虹膜将之分为前、后房两局部 眼外肌〔1〕上直肌:起于Zinn总腱环外上部〔2〕下直肌:起于Zinn总腱环下部〔3〕内直肌:起于Zinn总腱环及视神经鞘〔4〕外直肌:展神经支配〔5〕上斜肌:滑车神经支配〔6〕下斜肌:动眼神经下支支配〔7〕上睑提肌:动眼神经上支支配 眶尖部诸结构复杂,Zinn总腱环内有动眼神经上支、鼻睫神经、睫状神经节的交感根、动眼神经下支及展神经经过,总腱环上方有滑车神经、额神经、泪腺神经和眼上静脉通过 视路 〔1〕视神经:全长约5cm,分为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有髓鞘包绕 〔2〕视交叉:长方形的扁带状结构 〔3〕视束:视神经纤维束位置重新排列 〔4〕外侧膝状体:大脑脚外侧的后丘脑 〔5〕视辐射:扇形分布,绕过侧脑室下角及后角 〔6〕视皮质:枕叶纹状区,每一侧与双眼同侧一半的视网膜相关联。

眶内间隙 〔1〕骨膜下间隙:眶骨膜与眶壁之间 〔2〕肌锥外间隙:肌锥与眶骨膜之间 〔3〕肌锥内间隙:四条直肌及其肌间膜围成 〔4〕眼球囊内间隙:位于眼球束〔Tenon眼球膜〕与眼球之间的潜在间隙 〔5〕眶隔及其隔前结构:连接眶缘与睑板之间的纤维膜 眼部神经血管〔一〕神经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泪腺神经、额神经和鼻睫神经〕〔二〕眼部循环 1动脉 2静脉 3海绵窦 泪器解剖〔1〕泪腺:分为眶部和睑部〔2〕泪囊:位于泪骨和上颌骨额突构成的泪囊窝〔3〕鼻泪管:沟通眼眶和下鼻道 谢谢!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