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分频器最实用的业余调整方法一一经典呀音箱的”灵魂"----分音器的调整2]分音器的交*频率的调整•------ 注:音箱,分音器已定型,分频点已基本符合单元要求,不 然就不叫调整成设计了 •(分音器有两种设计方法:a)固定阻抗设计• b)分频点阻抗设计.)现在把高低音喇叭和分音器卸下来 ,分音器上有阻抗补偿的把它卸掉 ,按正常接法搭棚焊接接入功放,音量与第一部分测试相同,保持原先是几点钟方位,因为此时音箱以不要,低音声 短路,听觉已不准•这可方便,一堆垃圾•万用表接谁都顺手• 万用表接入低音喇叭接线端子 ,测量低音喇叭分到的实际电压值 ,放1KH音频信号,微调音量 电位器,使其为一整数•(此时为方便说明要假设一下 :比如说万用表指示为 3V.分音器交*频 率比如说是3.15K---雨果正好有一频点是 3.15K.)好,放500H---12KH的信号,方格纸上描点 做图,这是低通曲线•万用表接入高音喇叭接线端子 ,其它千万别改变!放1KH---20KH音频信号,如法炮制,这是高通曲线•这时我们就可以直观的看到分频点 •就是两条曲线的交*点•我们现在只调交*点,其余一概不管•啊啊,它是在我们分频器的分音点上吗 ?它是按我们设计的滚落点交 *吗?现在可有办法对症下药了 •我瞪着你呢•我们原先假设输出为 3V,3V的半功率点是:3*0.707=2.12V,我们只调电容值,(当然假设电感量基本符合)先让低通的3.15K点正好落在2.2V上• 再调高通电容,让它2.2V时和这个点正好交*•这样分频点就调好了 •必要的交代:之所以不加任何数学证明是为了可操作性 •繁琐的数学推导总让人有: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但简要的还是要交代一下:0.707是矢量,两单元都各分0.707倍的电压,合成后的功率正好 等于原输入功率•以后测频响合成曲线时读者将会发现它们是平坦的 •详细的数学推导留给聪明的读者去完成•也许两条曲线很难看,不要紧,啊啊,下一步就是我们的第 3步,Q值的调整•3]分音器(低通和高通)的Q值的调整•由于叙述的困难,画了一张草图帮助说明:图中,蓝色的线是理想的分频曲线 ,相当于分音器的Q值=0.707,也就是最佳阻尼,这是我们调试的基准线•我们要使实际的分频曲线逼近它.(调整之前除了绿色线,其它的线要先画出来).[1] 现在把低通的RC串联补偿接入低音扬声器端子 .注:RC的取值:-----我们有个前题,就是假定原来设计基本符合要求 •⑻ 用额定扬声器阻抗设计的,比如说8欧,就接入一个8.2欧1W-5W勺电阻.(b) 用分频点阻抗设计的,就接入分频点扬声器实际阻抗值电阻 •(c) 感到茫然的初哥,就用扬声器的标称阻抗值接相应的电阻值 •(d) C暂取15UF无极电容,耐压值大于功放输出电压值 .现在,我们老一套,放500H---12KH的信号,方格纸上描点做图,这是低通曲线,描出的曲线 高于蓝色基准线的,加大电容值,低于基准线的减少电容值.(注意,此时设计正确的分音器, 原先调好的交叉点是不变的,交叉点变了的,设计就有问题.)[2] 把高通的RC串联补偿接入高音扬声器端子 .(a) 电阻取值如低通•(b) C 暂取 1UF.放1KH---20KH音频信号,如法炮制,这是高通曲线,调整方法如低通•反复调整,直到与图示的绿色线相似----交叉点不变,高低通曲线从下方逼近理想的分频线 •此时分音器阻尼适当,失真最小•方波响应较为理想,交叉点的相位差大约是 75度左右•也许你两条曲线不一样高,不要紧,一般是高音单元灵敏度高,曲线也高,可能还高不少,这时 就要加衰减电阻来平衡灵敏度 ,用0.5----1.5 串入,让高通曲线比低通曲线低上 0.1-0.3V,因为高音太亮听感不好,最后统调时按自己的爱好定现在, 三个部分的粗调就算结束了, 把我们的零碎一股脑的装入箱内吧。
下一步我们还要整 体统调一下 由于整体统调还需交代一丁点基础知识, 所以请读者稍微耐点心, 等我回顾一 下以上我们所做的是基于以下思考:(1) 一套音响, 最后放出的声音是音箱 声音的失真度是最需要关心的第一指标, 一般地说, 失真在 1-2%以下,就有比较好地听感,人耳能感觉到 1%的变化, 3%时以容易察觉,到 5%时就不容易被接受,而再往上,就使人烦躁而一个优秀泊来品喇叭,在有效频率上,谐波失 真大约在 1-2%之间 . 且这个指标装入箱内是有增无减的 !(2) 如何用最常用的工具来系统调整我们的音箱 , 使附加的失真尽可能的减少 .尽管此方法土的掉渣 , 但我拿着土法调好的进实验室出来以后却稍感安慰 .后记: 经常受无法推脱的朋友之邀 , 洋枪派的好办 , 大不了再破费他来点儿神经线什么之类的 . 土炮 党就挠头了 , 校音从音箱始 , 搬着全套仪器上门总不现实 , 又不能抱着两个大音箱去什么消音 室吧.一般的音箱书籍上有测扬声器阻抗的电路 .有一次 ,又在[无线电与电视 ]上看了一篇用万用表调分频点的文章 (95 或96年的吧 ,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看 ,文章很短小 ,又尽是数学 推导.但萌发了我进一步探讨的兴趣 , 通过反复用仪器比对 , 就是以上所说的土的掉渣的内容 但自认为却很实用 ,留心了好长时间 , 也没发现有谁提出类似文章 , 大概是令人不屑一顾 , 不 登大雅之堂吧 . 本来贴时就信心不足 , 但斑竹加精 , 跟贴的朋友十分捧场 , 勉为其难 , 诚惶诚恐 了.雨果发烧碟 (一)中 :第 17 段 25H,第 18 段 31H, 依此类推 .第 44 段 16K,第 45 段 20K.每段12秒,17----45共29段•是纯音频输出信号,专门用来测试,CD机指示可看出现在放的具 体是那一段 .正版有一本小册子 ,详细介绍了每段的内容 .[我的碟]当中 :第 59 段是以从 10H---99H 每 5 秒变化 1H 的扫描信号 ,一共是 7'30 秒,可以从 CD 机的时间显 示上结合听觉判断 ,也可予先自己做一张表 :1--- 5 秒=10H6---10 秒=11H 依此类推5'21-5'25 秒=74H7'31-7'35 秒=99H.最后的结局 统调: 经过分部调整的音箱 , 开声可以说已经今非昔比了 (别忘了我们的题目 自制和业余 ), 它至少使低音扬声器非线性失真最大处得到了很好的抑制 , 分频点正确且分音器的附加 失真也被尽可能的减低了 , 现在听一下 , 是不是细节增加了许多 ? [ 下面 这段话大家不要介意 , 并没有褒贬 , 因为原先的音箱可能就是一个组合过程 , 调整了 怕是也 没有得法 ,整个一个唱响管 ,现在可以是一个合格品了 ]. 1) 前面我们曾经说过,要使双峰对称(低点峰称为 F1,谷点称为F,高点峰称为F2)。
一般地说:如果 F1低于F2,低端响应跌落大,低音不够舒展,力度变差如果 F2 低于 F1 ,重放下限频率升高,且往往出现波峰,瞬态变差 *且只有在两峰对称时瞬态响应最好 *找一段大提琴独奏曲,(比如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大提琴 C弦(最低音弦,第四弦)是低音C.它的振荡频率就在 80H左右.主要判断C絃音的絃震动尾音,如清晰可辩,说明瞬态较好•箱体比较大(小箱80H以下衰落较大,比较没有什么必要)的朋友再放一段钢琴独奏,听一听 钢琴的絃和钢琴体的共鸣余音 .2)放一段女声请唱 ,听一听是不是过于明亮 ,有没有齿音 ,有齿音就说明分音器音频合成后有 凸起,这时可将分频点拉开一点,变成-6DB交叉,使合成曲线凹陷一点.现在,我零零星星的就讲完了 .大家仔细研究一下 [ 惠威试音碟 ], 每一段都是有所指 . 对试音还是有帮助的 . 祝大家的音箱好声 ,靓声从音箱始 !功放后面有三个选择开关 , 一个是立体声 , 一个是单声道 , 一个就是桥接了 .你把开关打在桥接的话 , 就要接二个输出端子的红端 .这时只开左通道的音量控制器就行了. 桥接输出的功率 ,大约是在立体声时同阻抗的四倍左右 .举例应用说明 , 说得不专业 , 请老师们多指教 .如果有一对8欧500W的音箱和一台8欧250W的功放.采用8欧立体声选择开关的话,功放 就是小牛拉大车 , 不单会烧功放 , 音箱的动态也出不来啦 . 这样 , 我就会把这台功放进行桥接.桥接只有二个红端输出 , 又要接二只音箱 , 功放最后的阻抗和功放输出就会变成4欧状态下的桥接输出约 1800~2000W而这个时候的音箱是 4欧1000W,在这种功率配置的状态下 ,要特别注意调音台和均衡的信号指示 .不要让信号灯失真 (着红灯), 不然,喇叭会烧掉的 . 补充一下,桥接时功放的阻尼系数会下降,对低音的控制力变差(低音散),还 要考虑功放在桥接状态下是否可以负载 4 欧(立体或单声时负载是 4-8 欧的桥接时是不一 定也可负载 4 欧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用桥接。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桥接时功放 A通道的+ (红)输出接音箱的正, B通道的+ (红)接音箱的负音箱由哪几部分组成?市面上的音箱形形色色,但无论哪一种,都是由喇叭单元(术语叫扬声器单元)和箱体这两大最基本的部分组成, 另外,绝大多数音箱至少使用了两只或两只以上的喇叭单元实行所谓的多路分音重放, 所以分频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音箱内还可能有吸音棉、倒相管、折叠的“迷宫管道”、加强筋 /加强隔板等别的部件,但这些部件并非任何一只音箱都必不可少,音箱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只有三部分:喇叭单元、箱体和分频器为什么有些音箱用两只喇叭单元,而有的要用三只,还有用四只、五只的,用一只行吗?喇叭单元起电-声能量变换的作用, 将功放送来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输出,是音箱最关键的部分,音箱的性能指标和音质表现, 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喇叭单元的性能, 因此,制造好音箱的先决条件是选用性能优异的喇叭单元 对喇叭单元的性能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承载功率大,失真低、频响宽、瞬态响应好、灵敏度高几个方面,但要在 20Hz-20kHz这么宽的全频带范围内同时很好兼顾失真、 瞬态、功率等性能却非常困难,正如道路警察,如果管得太宽肯定会顾此失彼,而各管一段就容易得多,喇叭单元也是这个道理,最有效地解决方 案就是分频段重放。
为此喇叭厂生产了不同类型的单元, 有的只负责播放低音, 称为低音单元,播放中音的叫中音单元,高音单元只负责播放高音, 这样便可采取针对性的设计, 将每种单元的性能都做得比较好所以,尽管可以采用一只全频带喇叭来设计音箱,不过出于上述考虑,用多个单 元的组合来覆盖整个音频频段的设计方式还是占了绝大多数 具体用几只单元, 取决于音频 范围的频率划分方式,如果是简单地分成高音和低音(或中低)两段的二分频音箱,选用一 高一低(或中低)两只喇叭就够了;如果是分高、中、低三段的三分频音箱,那么最少也得 用三只单元, 现在两只低音单元并联工作的设计方式也很流行, 这样总的单元数便可能达到 四只; 有些大型音箱的频段划分得更细, 如果再采用单元并联工作的设计, 总的喇叭单元数 就会更多在音箱的资料或说明书上通常有“X 路X单元”这样的文字,就是对音箱的分频路数和所用单元总数的具体说明,例如“三路四单元”,表示这是三分频设计的音箱,总共 用了四只喇叭单元,其余依此类推分频器是做什么用的?由于现在的音箱几乎都采用多单元分频段重放的设计方式, 所以必须有一种装置,能够将功放送来的全频带音乐信号按需要划分为高音、 低音输出或者高音、 中音、低音输出, 才能跟相应的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