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创业胜利故事共享3篇汇总 现在许多人会选择自主创业,谁不想当老板呢?如今创业胜利的案例也不少,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吸取阅历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创业胜利的案例,愿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19岁赔光一个亿,43年后成「首富」 我并没有什么胜利秘诀,要说有那就一句话,假如上帝给了你一个酸柠檬,那你千万别泄气,得想方法把它变成一杯可口的柠檬汁!」 对 80 、 90 后而言,「旺旺」是个再生疏不过的品牌,很多人都吃过它生产的食品或饮料今年年初,《彭博社》发布新一期富豪排行榜,平素低调的旺旺创始人蔡衍明以 54 亿美元资产,超过郭台铭,成为台湾地区首富 号称「米果大王」的蔡衍明布满江湖气息,热忱、直爽又大方,对朋友力挺究竟霸气十足的他起初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爱当老大的风流公子 《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曾评价:蔡衍明天生不信邪,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在他生命中,多次被别人看扁,也在最终证明别人看错了他 1957 年,蔡衍明诞生于台北的一个富有家庭,深受父母宠爱淘气捣蛋的他从小就不爱念书,连「横逆」的意思都看不懂,却常常带头逃课,甚至与高班级的学长大打出手。
平日里,「干」声连连的他爱爆粗口,曾坦言:想要爱台湾,第一是要脏话流利,第二是爱呷卤肉饭 虽然有着公子爷的恶习,但蔡衍明却是个特殊孝顺,有情有义的人小时家中有佣人,但父亲的夜壶都是他亲自倒;朋友落难时,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蔡衍明大部分的学问来自街头和电影院,在父亲开设的中心戏院里,闹腾的他能静坐那连看十部电影 19 岁那年,叛逆的蔡衍明主动退学,请战接管父亲在宜兰的食品事业刚到厂里的他稀里糊涂,连账也看不懂,也不敢向他人请教但没过多久,这个小毛头却捣腾起企业转型的事宜 彼时,宜兰食品厂并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做外销,看别人脸色过日子于是蔡衍明预备转做内销,并开头自主生产「浪味鱿鱼丝」 然而事情却出乎他的预料,「做内销就要赊账,那时候我们东西做出来,卖出去却收不回来钱,变成呆账」 一年下来,蔡衍明赔掉一亿多台币,落下了「败家子」的称号,从小过惯了富日子的蔡衍明差点儿没挺过那段日子只要别人多看他两眼,眼神方向不对,自尊心极强的蔡衍明就觉得人家在赞扬他,更因此而患上了抑郁症,一度想跳楼自杀 「那个时候很惨,我睡不着,总是想为什么,然后算我名字的笔画,觉得蔡衍明这三个字笔画不吉利,就给自己取了个新名——明刚。
」 此后,曾经招摇过市的蔡衍明收敛心性,像变了一个人他总说:人不用太大牌,也不用太臭屁万一哪天又失败了,怎么办? 与此同时,试求东山再起的蔡衍明观看到台湾稻米资源过剩,便盘算着从事日本米果生意 22 岁的蔡衍明跑到日本找「米果之父」桢计作,当年桢计作已经 64 岁,起初对他特殊不耐烦:我年纪和你差这么多,合作假如不胜利,我会被人家耻笑,社长职位也要辞掉 两年之后,始终坚持的蔡衍明以诚意和毅力打动了祯计作,最终取得了难得的技术合作机会 回到台湾后,蔡衍明迫不及待地想给自己一次重来的机会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蔡衍明梦见有狗冲自己汪汪大叫,冥冥中像是在呼唤自己天还未亮,他便一骨碌爬起来,跑去当地供奉灵犬的十八王公庙祭拜 看到庙堂门口的一只巨犬铜像时,「汪汪」二字犹如迫击炮般轰炸着蔡衍明脑海,他当即敲定,产品就叫旺旺仙贝旺旺代表旺丁旺财,仙贝就是神仙的珍宝 这次,蔡衍明要干就干究竟,他还自行设计出了吉利物「旺仔」虽然放眼望去,全是符号,却特殊讲究 1983 年,蔡衍明正式将商标定名为「旺旺」,推出系列米果产品有了技术优势,再加上大手笔的营销和扎实的渠道,印着旺仔的米果热卖全台湾,占据了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
为了感恩,蔡衍明把桢计作视为「旺旺之父」,在公司陈设他的半身雕像,和自己的父母摆在一起 在台湾称霸后,觉得不够刺激的蔡衍明开头远眺外面的世界,最终预备来大陆投资「那时就觉得中国这条龙,总是要起来的还有一个缘由是,我不会英文,不去大陆还能去哪里?」 1992 年,聪慧的蔡衍明奇异地绕开招商引资热潮如火如荼的沿海地区,而是取道湖南建厂他坦言:投资就是凭感觉,当时湖南省领导对我很好 与旺旺同期来大陆「捞金」的,还有康师傅、统一、高鑫零售等台资巨头除了企业运营模式更加成熟,这些公司也尝到了大陆市场超低人力成本的甜头当时在台湾请一个工人,在大陆可以请 12 到 15 个工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在大陆投资建厂的台湾企业享受着大陆消费市场井喷的红利 蔡衍明在大陆市场拓展的策略是「铺渠道、打广告、扩品类」这三板斧 投产后,旺旺的第一炮并没有打响,眼看食品就要过期之时,蔡衍明预备将产品送给全国各地的同学试吃,结果孩子们爱不释手 此后,很多经销商纷纷上门订货,面对他们一贯卖完之后付款的作风,蔡衍明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款到发货让经销商做到这一点很不简洁,他的做法是:我到一个地方,先打广告,谁先给我钱,我就先给谁卖。
那个时候很少人打广告,广告一打,钱就来,接着就是排队拿货了 「人旺财旺运道旺,你旺我旺大家旺!」、「我要 O 泡,我要 O 泡, O 泡果奶要要要」、「三年六班李子明同学,你妈妈拿了两罐旺仔牛奶要给你」……旺旺的广告可谓相当魔性,公仔的形象也深化人心,很多 80 、 90 后都是看着它们长大的 在快消食品德业中,跟竞争对手相比,旺旺对单品执行力的把握和渠道掌控力特别强,提早就介入到三四线甚至村级渠道中去并且其产品识别度特别高,在内地休闲食品德业占据领导地位 看到旺旺很赚钱,进入者越来越多 1994 年后,两百多家食品厂加入「米果大战」,其中就有同样来自台湾的康师傅激烈的竞争使米果价格由最初的 1 公斤 50 元降至 30 元 面对危机,蔡衍明推出四个副品牌的低价米果,并一口气将自家产品骤降到 1 公斤 5 元,狠辣令人咂舌他说:除根之后,才好做 此后,绝不给对手任何喘息机会的蔡衍明为了降低成本,舍命扩大生产规模「一下子要盖许多工厂,我们又没有那么多钱我就给各县政府写信说要投资,条件是政府出资盖好厂房出租给我」 正值招商引资热潮,蔡衍明发了 1000 多封信,收到不少回应。
此后,他又掀起几番价格战,将竞争对手杀得所剩无几,米果老大的地位再无人撼动,旺旺一度占据了大陆 85% 的米果市场 旺旺开头了「跨界」玩法 从 2021 到 2021 年,旺旺的总市值由最低时的不足 300 亿港元,上涨到最超群过 1700 亿港元,成为港股总市值最高的消费品公司之一 然而自 2021 年开头,旺旺的下滑趋势始终未能止住,五年间市值蒸发近千亿港币当年的 90 后们跟李子明一样长大了, 00 后却没能连续旺仔情结回忆杀让人动容,却无法持续为其买单 旺旺的困局主要源于近几年来中国消费品市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们追求更健康、更环保的产品使得一些非健康类的食品被自然食品替代另外,大陆市场租金和人力成本攀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缘由 新生代消费市场的崛起让许多快消品企业不能独善其身一些台资企业已经消逝吃老本和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品牌力、产品力、渠道都在渐渐削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旺旺、康师傅在持续下滑 遭受中年危机的旺旺无法再自欺欺人,它最终开头直面「问题」 2021 年起,出于适应消费升级和弥补业绩亏损的考虑,旺旺在品牌升级和推广上开头了「跨界」玩法旺旺二锅头、旺旺洗面奶、金链子三件套……只有想不到,没有旺旺做不到的。
一年内,旺旺推出了近 50 款新品,但都没有像旺仔牛奶这样的爆款 2021 年春节, 61 岁的蔡衍明携一众高管跳起了「旺旺 style 」一代食品巨头,能甘愿放下姿势努力吸引年轻人的留意,足见旺旺的诚意和决心 「一个人失败过也胜利过,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失败,这便是人生」在自传中,蔡衍明用八个大字总结了自己的信念:有缘相聚,团结旺旺他不能忍受有异心的叛将,期盼一旦主帅有难,全部员工务必马上跳出来「捍卫主子」 二十多岁时,蔡衍明头一次做自主品牌,带领部下到十八王公庙参拜求签,然而竟求到了下下签,当场全部主管脸都绿了,没料到他此时竟然拿出钢笔在签文上加注「人定胜天」四字 自从那一次求到下下签之后,蔡衍明不再算命他说,「我信命运,但是不算命,由于假如提前知道结果,这样努力就没有作为人的成就感跟乐趣了」 从打工妹到身价百亿 她用20年成为“快递女王” 自从上世纪90年月开头,桐庐县就与中国民营快递画上了等号,今日占据中国民营快递半壁江山的“三通一达”(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发迹于桐庐所以,中国只有两家快递,一个是顺丰,一个是桐庐人快递 据统计,全国桐庐籍创办和管理的快递企业多达2500余家,桐庐县的从业人员超过20万,年营业额超过3500亿,占整个中国快递行业5500亿的60%。
而这位名叫陈小英的女人,却串起了“桐庐系”快递的整个链条目前,她的身份是申通快递的董事长,同时也是每天快递的董事长夫人 陈小英自幼丧父,只剩下她和妈妈、还有哥哥陈德军相依为命为了能吃上一顿饱饭,曾始终是班里前5名的哥哥初中毕业就辍学去学了木匠,每月工资30块陈小英也只念完了初中,就去了杭州,在哥哥给介绍的一家印染厂做工人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同乡,其中就有她的丈夫聂腾飞1993年5月,该印染厂接到了20个来自美国的货柜订单老板就下了死指令,需求次日就把报关单送到上海码头这个任务落到了聂腾飞的头上不过,当时的邮政要3天才能邮到上海 “3天,黄花菜都凉了,”聂鹏飞垂头丧气地回到家 “怎么办?弄不好工作都丢了 “这还能难倒,连夜坐火车去一趟!”陈小英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于是,聂腾飞当天晚上9点从杭州动身,第二天凌晨3点就到了上海一来二去,聂腾飞就成了印染厂的专职跑腿员 夫妻俩一算账,杭州到上海的火车票价是15元,假如每单收费100元,一单就能赚到70元左右要知道,当时陈小英在工厂打工,每月工资才200元,比在工厂强多了!顺着这条线,陈小英夫妻俩和同在印染厂打工的詹际胜一起坚决地辞职,做起了快递搬运工“帮贸易公司把报关单次日送达目的地。
后来,陈小英的哥哥陈德军、还有聂腾飞的弟弟聂腾云(韵达快递创始人),5人一起成立了盛彤实业有限公司,也就是申通快递的前身4个男人外出送货,陈小英1人在家,主要负责外呼那时候,陈小英抱着一本黄页,从早打到晚,中间连午饭都吃不上,每天要打上千通,工作十六七个小时 刚开头许多客户都以为她是骗子,光是破口大骂的就有两三百通,陈小英每通都重复着同样的内容,“您好,这里是盛彤,请问您有报关单需求送到上海吗?”就这么勤干苦干,到了年底一算账,公司赚了2万多,相当于陈小英打工10年的工资5个人预备大干一番由于上海的业务最多,就选取上海的一个别称“申”字,再加上有“四通八达”寓意的“通”字,把快递的名字改为“申通” 随着业务越做越大,人手不够用,陈小英就和聂腾飞回老家招兵买马刚开头仅限亲戚、邻居,但是业务进展实在太快了,而当时在桐庐县,像聂腾飞和陈德军这样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大家赚不到钱,每天打牌喝酒,听说有钱赚,一个广告就招来了100多人 这一批人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桐庐快递系”的元老级人物 1995年,申通的业务已经掩盖整个浙江省,隔年,又扩展到了江苏的南京和苏州等地,到了1997年,申通正式走向高速进展的轨道,业务遍及北京、广州、武汉、成都和青岛等一、二线城市。
到1998年,在长三角地区的申通网点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