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53KB
约5页
文档ID:523573328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_第1页
1/5

1、 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1.1、设计依据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2002);国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行业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 386-2007;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007);《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 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1) 《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2) 《边坡工程一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一版)3) 《岩土工程治理手册》4) 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2、 工程概况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

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 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 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边坡支护方案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3、场地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3.2、 地层结构与岩性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M)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 (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 下:3.3.1人工填土层(Qml)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於块、砖块 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 5.50m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M)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 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 态。

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M+PI)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 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J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J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 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 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羊):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部分被破坏,风化裂隙很发育,钾长石晶形完整,手捏有砂砾感岩芯呈土柱状、砂砾状, 少量块状,岩块手可折断,合金钻进容易层厚7.00m,层顶埋深3.40m,层顶标高28.83m, 仅DZK17号钻孔钻至此层3.3、不良地质条件根据勘察资料,场地内未见有明显的断裂构造迹象,区域稳定性良好,适宜进行工程 建设4、边坡治理设计说明4.1设计参数选取边坡设计参数参照场地勘察报告选取,见下表:表4-1边坡支护设计参数值土层名称 及成因天然重度Y s内摩擦角6 (0)凝聚力 C(kPa)岩土与锚固体粘 结强度kN/m3度kPa(kPa)人工填土1.78810含卵石细砂1.9030/60粉质粘土1.95182040强风化细粒花岗岩2.00304580注:1、表格内参数由勘察报告提供;4. 2方案设计受道路用地红线制约,边坡需采用直立支挡支护结构,设计采用悬臂式及扶壁式钢筋 混凝土挡墙支护形式,局部采用放坡支护。

考虑道路边坡绿化要求、本工程的特点及现场治理情况,我们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挡 墙支护对该段边坡做如下加固处理:a) K0+040〜K0+060段道路设计标高低于地面标高,路面采用半挖半填,该段边坡为路 肩切方边坡,坡高约2m左右,采用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墙支护b) K0+100〜K0+200段道路设计标高高于地面标高,且路基范围内填土需进行换填,采用扶臂式钢筋混凝土挡墙距扶臂式钢筋混凝挡墙基础3〜4m,为邻近建筑物基坑开挖临时 边坡,考虑挡墙基础稳定性,对临时边坡采用锚杆加固,坡面采用挂网喷碇支护c) K0+200〜K0+220采用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墙支护具体设计参数详见施工图5、 监测5.1位移监测① 沿坡顶及每级平台间隔30m设置一个位移兼沉降观测点;② 变形观测点应在布设初始建立初读值;③ 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的《工程测量规范》有关变形测量的规定,观测精度应满足不低于二等精度要求;④ 观测资料应包括:观测基准点和观测点的位置、编号、观测日期、每次观测值和累积计测值;⑤ 一级边坡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少于2年,监测测密度在施工期间要求不少于每 周一次,竣工后半年内要求每半个月测一次,剩下一年半一个月测一次。

观测资料应编制成表或绘制成曲线,变形观测结束应将上述资料汇总并附必要的文字 说明;5. 2人工监测便根据实际地质条件进行工况验算和必要的变更设计6、 其它要求(1) 边坡的高度应以现场实测为准2) 格构梁与边坡有较宽间隙时,可用片石补平坡面:或素混凝土与格构梁一同浇注)3) 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不良地质情况和危及边坡稳定的不利荷载组合时,或者施工图未能说明者,应及时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协商解决4) 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有关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5) 本工程的施工应尽快进行6) 除上述说明外,未尽事宜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施工7、施工图详见后附设计图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