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回族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85KB
约3页
文档ID:21093134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回族_第1页
1/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回族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中亚、西亚人和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联姻的产物回族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是《阿丹和好娃(有多种译法) 》 ,故事主要内容是:真主安拉造了人祖阿丹圣人,不久又用他的肋骨给他造一个配偶,她就是好娃阿丹和好娃起初遵守真主的禁规不吃天堂的麦果但后来他们在伊布利斯的引诱下盗吃了麦果,被真主赶出天堂后来蒙真主饶恕,并规定了四大“佛惹作” (阿拉伯语为必做的事):即洗脸、洗头、洗手、洗脚从此开始有了人类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那时指居住在西域的回纥(回鹘)人回回是由回纥、回鹘的音转而来南宋史书中的回回、回回国,除了包括回鹘外,还包括中亚信奉伊斯兰教的一些民族至于唐宋以来留居东南沿海的波斯、阿拉伯后裔,一般称为回回藩客元代,回回一词,成为随蒙古大军西征而后又迁入中国的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波斯和阿拉伯人另外,回回中还有北宋迁入的犹太人回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 7 世纪中叶那时开始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留居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历经五代和宋末,五六百年不断发展,成为回族一部分唐安史之乱中,大食援军立下大功,不少军士留居中国,成为回族早期先民之一。

辽宋时期,与大食交往更加密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日益繁荣西瓜就是辽国从西亚、中亚引进的由于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宋代和阿拉伯的交往主要靠海上而回族的主要来源是由于成吉思汗的西征而被迫迁入的中亚细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以及自愿东来的商人这些人都信奉伊斯兰教,元代统称回回,是色目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元末,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民族在长期相处中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纽带的民族共同体在明代,南洋回回不占主流,西域回回人入附中国,壮大了回回人的队伍,有力的促进了回回民族的形成明代的伊斯兰教彻底实现了中国化,标志着回族的最终形成明代开国功臣中,许多都是回回人,如常遇春、胡大海、蓝玉等,有十回保一朱的说法杰出的外交家、航海家郑和也是回回人,原来姓马,祖籍云南海瑞是明代回族政治家,历史上著名的清官由于清代起兵东北,所以清代开国功臣中几乎没有回族人清代回民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多次起义辛亥革命后,军阀官僚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大汉族主义,不承认回族是一个民族,把回族叫做宗教信仰不同的国民抗战时期,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有力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1958 年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1964 年 447.31 万人,2000 年 981.68 万人。

是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主要聚居于宁夏、甘肃、青海三省区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基本信仰是六信,信安拉、信天使、信启示、信众先知、信末日、信前定回族没有本民族语言和文字,说汉语方言,使用汉语回回的音乐,在元代十分流行回回乐与西夏乐、中国乐一起,构成了元代宫廷音乐在发展中,回回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一部分元代著名曲作家马九皋,是当时著名散曲家八人之一,与关汉卿齐名回族画家也不少,著名的有元代高克恭,清代改琦 “花儿”是甘肃、青海等地流传的民歌,过去当地回民常用“花儿”控诉黑暗、憧憬未来、倾诉爱情现在“花儿”增加了新内容,更为回民所喜闻乐唱每年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的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莱麦丹月) 为什么要封斋呢?据《古兰经》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40 岁那年(伊斯兰教历九月) ,安拉开始把《古兰经》的启示给他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回历十月一日开始开斋,欢庆三天 “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 ,意为“ 牺牲”、 “献身”,故亦称 “宰牲节”、 “忠孝节” 圣纪节,大部地区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12月 10 日)举行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

按照习俗,回族订婚吉日大都选在主麻日(星期五)的夜晚喜欢吃牛羊肉,忌吃猪马驴骡和一切凶猛禽兽的肉,忌吃动物的血和自死之物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不用棺材,实行土葬回族神话的来源有着不同于汉族和其它一些少数民族神话的独特方式这种方式是由回回民族的来源、形成的独特方式决定的回族来源和形成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外来的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西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是回族来源的基础第二,主要与汉族女子通婚是回族形成的重要条件第三,这种外来性与土著性的密切结合孕育和形成了回回民族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回族,它的神话故事既不同于源远流长的汉族神话的产生,也不同于居住比较集中固定的一些少数民族神话的产生,而是具有自己独到的特点:首先,伊斯兰教对回族神话的产生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这从解释回族起源的几个神话故事中明显地看到这种痕迹其次,中国汉族神话和其它少数民族对回族神话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丰富了回族神话的内容。

比如,回族信奉伊斯兰教,按其基本信条,只相信安拉是唯一的神,反对其它偶像,但在回族神话中却出现了太阳神、龙神等等众多的神,并且与回族古代人的生活密切相连,而这些神都是汉族和其它一些少数民族神话中常常出现的神这就说明,伴随着汉回在通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汉族神话故事也渗透到回族群众的口头创作中来了由此可见,回族人按照自己的民族意识,以伊斯兰教典籍传说为蓝本,吸收了汉族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神话中的有关内容,并予以创造,从而形成了回回民族自己的神话,这是回族神话来源的最主要的特征人祖阿丹的故事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大地一片漆黑;没有鲜花,没有鸟鸣,没有人类,没有生机一天,天地之间突然响起轰隆隆的声音,一团红光闪起;红光里,渐渐地出现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阿丹,女的叫韩吾阿丹和韩吾原来是“安拉”的天使和天女一天,他俩到红霞深处的仙果园游转,在百步外闻到一阵奇香他俩如痴如醉,走过了彩虹般的天桥,到了一片果林旁,只见香喷喷的麦果,红亮亮,黄灿灿,万般迷人阿丹高兴地随手摘了两个,给了韩吾一个韩吾接到手中张口要吃,谁知吃急了囫囵掉进肚内阿丹刚咬一口,才进喉咙,就被发现了天仙是不许可吃任何东西的,吃了就不圣洁了。

阿丹和韩吾犯了天规,于是被“安拉”贬降大地黑漫漫的大地,苦海无边无尽,他俩在艰难中痛苦地挣扎,每天五次跪在冰川上向上天诵经祈祷一百年过去了,阿丹和韩吾的虔诚感动了万能的“ 安拉” ,仁慈的真主降下了“ 口唤”顿时,天开地裂,东方发白,天空出现了光灿灿的太阳,夜晚便出现了亮晶晶的月亮和星星人间出现了光明,他俩相互看见了对方,惊喜地扑在一起韩吾在兴奋中滑倒了,坐在冰川上,阿丹也滑倒了,两腿跪在冰川上他们每天仍然祈祷每次祈祷前都要洗净拿了麦果的手和那双碰过麦果树的脚,漱净吃了麦果的口又过了五百年, “安拉”知道他们悔过,饶恕了他们但是在他们的身上却留下了痕记阿丹没吞下麦果,喉头就大了一些他曾滑倒在冰川上,所以双膝是冰凉的韩吾把麦果吞进了肚内,因此肚子就大了,因为她滑倒坐在冰川上,所以屁股是凉的他们两人都想吃东西, “安拉”就给他们饥饿的感觉让他们结为夫妻,相互帮助,在大地上朝夕相依,用劳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并让大地按他们付出的劳动公正地赐给他们福分从此,阿丹劈山引水,开荒造田,按照天堂的样子改造大地;韩吾摘下了云霞,剪成了天园中的各式小花撒满了大地他俩偷吃的麦果, “安拉”也赏赐给他们,由他们勤俭耕作,成了他们的主食。

古老荒芜的大地在他们勤劳的手里变成了山川河道,壮美如画阿丹和韩吾生了七十三胎,前七十二胎都是一男一女,但第七十三胎却是个独子,名叫师司全家都为这个独子没有媳妇犯愁,还觉得这广阔的大地还有许多地方没有人烟阿丹和儿女们商量,决定派一个人去天堂求摘水果,让大家吃了,好多生儿女,同时讨得真主的旨意可是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默默无声只有师司无挂无牵,勇敢地说:“慈祥的父母啊!为了仁爱的兄长和姐姐们,纵然九死一生,我也要去把安拉的旨意和仙果讨回来!师司爬山涉水,经受了许多严寒酷暑,忍饥挨饿,不知过了多少天,走了多少路,脚上起了血泡,腿脚走得红肿,都没有打消他要去找“安拉”的意志,他每走一步都在祈祷着一天,他在一座高山的山顶上,实在困乏不过,一头栽倒在地,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他梦见了一条身躯有百丈来长、缸口那么粗的白蟒,举头摇身地对师司说:“英俊的少年呀!你不要怕,我是‘安拉’ 派遣来的天仙迎接你进天堂的,请你骑在我的身上,闭上眼睛吧!”师司就骑在白蟒身上,一阵风似的到了天堂的大门前,门口站着天仙浩勒,问明了情形,默默地向“安拉”祈祷稍一会儿,只见安拉摇动白胡子叹了一口气,顿时刮起了狂风,天昏地暗阿丹和他们一百四十四个儿女被刮到天上又飘落在大地的各个角落。

接着“安拉”又降下了五谷六畜人间从此像天堂一样兴盛起来那勇敢无私的师司却被“安拉”留在天堂里,成了天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