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文***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3.14MB
约101页
文档ID:595083703
江苏《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第1页
1/101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connected split air conditioning(heat-pump)system(征求意见稿)前百多联式空调系统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多联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工作,保证多联式空调系统工程的质量,提高系统的安全与节能性能,按照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XXX号文的有关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了多联式空调实际工程应用经验,吸收了多联式空调系统产品、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参考了国家及其他省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 定 了 多联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本规程分7章,包括:总则,术语,设计,设备与材料,施工与安装,调试、检验及验收,运行管理等方面技术要求等本规程中的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管理,江苏省制冷学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江苏省制冷学会(地址:中山北路101号,邮编210009)本标准主编单位:江苏省制冷学会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院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温格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华信中央空调有限公司南京美的暖通设备销售有限公司南京温格萨帕暖通科技有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南京区域公司南京仕高建筑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忠葛爱荣朱绳杰蔡宗良朱波刘军华邵英俞 越薛明辉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目次刖 a.1目次.01总则.12术语.23设计.43.1 一般规定.43.2 设备与系统选择.53.3 制冷剂系统.83.4 风系统.83.5 水系统.93.6 绝热.113.7 配电、控制与计量.124 设备与材料.154.1 设备要求.154.2 材料要求.155施工与安装.175.1 一般规定.175.2 室内机安装.175.3 室外机安装.185.4 制冷剂管道的安装.215.5 制冷剂的充注与回收.315.6 风系统的安装.325.7 水系统的安装.335.8 绝热.386调试运转、检验及验收.406.1 一般规定.406.2 调试运转.416.3 检验.456.4 验收.467运行管理.517.1 一般规定.517.2 技术要求.51附录A工程质量检查表.53本规程用词说明.64引用标准名录.65附:条文说明.671总则1.0.1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多联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工作,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保证多联式空调系统工程的质量,提高系统的安全与节能性能,根 据 多联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2 0 1 0,结合江苏省具体条件,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地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多联式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与验收单元式空调机的选型、安装与验收参照执行1.0.3多联式空调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I2术语2.0.1 多联式空调系统 multi-connected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一 台(组)空 气(水)源制冷或热泵机组配置多台室内机,通过改变制冷剂流量适应各房间负荷变化的直接膨胀式空气调节系统根据冷热源条件不同,可细分为空气源多联式空调系统系统与水源多联式空调系统2 0 2显热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sensible heat multi-connected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通过提高蒸发温度只处理室内显热负荷的多联式(热泵)机组,又称高温多联式(热泵)机组2.0.3 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系统 heat recovery multi-connected split airconditioning system一种不同室内机能同时运行制冷和制热模式的系统。

系统运行时,可以回收正在运行制冷运行模式室内机的冷凝热,用于正在运行制热模式的室内机2.0.4 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C)cooling integrated part loadvalue一个按标准规定的方法实验和计算的,用于综合描述系统部分负荷制冷效率的性能指标,单位为:W/Wo2.0.5 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一个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试验和计算的,系统在整个制冷季节制取2的总冷量与消耗的总电量之比值,单位为:W/W o2.0.6 制热季节能效比(HSPF)h e a t i n g s e a s o n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f a c t o r一个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试验和计算的,系统在整个供暖季节制取的总热量与消耗的总电量之比值,单位:W/W o2.0.7 全年性能系数(APF)a n n u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f a c t o r指按规定的方法试验和计算得到的,在全年制冷及制热季节中,系统向室内提供的冷量及热量总和与同期内消耗电量总和之比,单位即:W.h/(W.h)o2.0.8 等效长度 e q u i v a l e n c e l e n g t h冷媒配管的管道长度与弯头、分歧等配件的当量长度之和。

2.0.8 分歧管 b i f u r c a t e d p i p e一种类似三通、四通,用来实现管道中的制冷剂分流或合流的连接管件2.0.7 集支管 c o l l e c t e d b r a n c h p i p e一种在集管上设有多个支管接口、用来实现管道中制冷剂分流或合流的连接管件2.0.8 酉 己 置 率 o r d o n n a n c e r a t e同一系统,所有室内机组的总名义制冷量之与室外机组总名义制冷量的比值,单位:%o33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根据建筑规模、类型、负荷特点、参数要求与能源及室外机(主机)布置条件,经技术、经济、节能、安全与管理等方面因数综合比较合理时一,可采用多联式空调系统,并确定多联式空调系统具体形式3.1.2 产生电磁波或高频波等类似场所采用多联式空调系统时,应采取相应的抗电磁干扰措施,并做相应安全评估3.1.3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 按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的方法进行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3.1.4 空调室内设计新风量应满足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与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采用显热多联式空调系统,新风量还应满足房间除湿与湿度控制的需要3.1.5 间歇空调房间,负荷计算时应考虑建筑物蓄热特性所形成的负荷;不同时使用的房间,负荷计算时应考虑邻室空调不运行时所形成的围护结构传热负荷;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多联式空调系统,应分别计算室内显热负荷、潜热负荷与新风负荷3.1.6 多联式空调机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C)、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制热季节能效比(HSPF)与全年性能系数(APF)4应 符 合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与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019等规定要求3.2设备与系统选择3.2.1 有地热资源或有温度稳定、热储量充足的其他低温热源或废热可利用时一,宜优先采用水源多联式空调系统3.2.2 同一系统不同房间或同一房间不同位置同时存在空调冷负荷与热负荷时,宜采用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系统3.2.3 对室内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的场所,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显热多联式空调系统,并选用独立除(调)湿新风系统3.2.4 住宅及高大空间有地暖需求时,可采用空调、地板辐射供暖双功能多联式空调系统。

3.2.5 选用的空气源多联式空调系统,应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优选选择具有智能测霜与智能融霜功能的机组3 2 6 多联式空调系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房间功能、朝向、使用时间、负荷特性相同或相近、水平距离较短、计量统一的房间,宜划分为同一系统;2、室 外 机 组(主机)允许连接的室内机数量不应超过选用产品的技术要求,系统的配比率不应超过130%,不应低于50%;3、当有单台室内机值班运行要求的时,宜独立配设主机当确需接入多联式空调系统时,应满足所选产品主机最小运行容量要求53.2.7室内机选择1应结合室内净高、气流组织效果、吊顶内空间、顶面装修效果与室内噪音设计标准及经济等因数,选择室内机形式、规格与数量;2 应根据室内设计温度与相对湿度对室内机额定制冷量、制热量进行修正;3 当采用卡嵌明装室内机时,安装高度不应超过产品的技术要求;4 吊顶空间紧张时,宜选用配带冷凝水提升泵的室内机;5 每台室内机应留有检修口和维修空间3 2 8 多联式空调系统室外机(主机)容量确定:1室 外(主)机实际出力应为系统设计计算负荷;2 室外(主)机实际出力,即实际制冷(热)量需根据室外(源)环境温度条件、系统等效管长、室内外机组的安装高差以及融霜等因素进行修正。

3 多联式系统室外机组的实际制冷(热)量可按下式确定:Q=a i(X 2 a3(X4QR.(3.2.8)式中:Q-室外机组的实际制冷(热)量,单位,kW;QR室外机组的名义制冷(热)量,单位,kW;a室外环境设计温修正系数,按制造商技术手册选取;(X 2 室内、外机组之间的连接管等效长度和安装高差综合修正系数,按制造商技术手册选取;a3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时的融霜修正系数,按制造商技术手6册选取,不宜低于0.8 2;0 4 系统配置安全系数,取1.0-1.0 5329室外机布置宜美观、整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可靠的地方,避免其噪声、气流等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卧室的影响;2应远离高温或含防腐性、油雾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口;3侧排风的室外机排风不应与当地空调季节的主导风向相对,必要时可增加挡风板;4设于有百叶遮挡的三面封闭平台内时一,宜采用平直稀疏百叶遮挡,不应采用防雨百叶等通风不良遮挡物,必要时设导风管室外机风扇风压应结合通风阻力选取5设置于楼内时,宜将室外机房布置在建筑的边角处,分别从不同方向进风和排风;6不应布置于通风不敞的高层建筑物的竖向凹槽内;7室外机的四周必须留有足够的安装和维修空间;8室外机应有固定与减震措施;9室外机应与其他调频设备设备保持合理距离,应避免相互干扰。

3 2 1 0水源多联机主机布置尚应符合以下要求:1宜安装在室内专门机房内,机房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或设置机械通风;2设于室外时,设备及元器件应符合户外使用标准,并应满足产品技术要求;73 不应与对噪音敏感的卧室贴邻,或加强隔音减震措施4 房间或平台应满足设备与水管、阀门维修空间需要,应设地漏等有组织排水设施3.3 制冷剂系统3.3.1 多联式空调系统的冷媒配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合理布置制冷剂配管,主管路、分歧管宜布置在便于检修的空间;2 制冷剂管道、管件材质与性能指标应符合设备制造商要求,制冷剂管道规格按空调设备制造商技术技术手册计算确定3.3.2 制冷剂管道系统室内机之间、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长度、高差以及系统总配管长度等不得超过所选产品技术限定值:3.3.3 除热回收型或低温热泵型多联式空调系统外,制冷剂管道等效长度应满足对应制冷工况下满负荷时的系统能效比(E E R)不应小于2.8 o3.3.4 制冷剂管道应设支吊架,支吊架间距不大于1.5 米室外管道宜附设于专用桥架内3.4风系统3.4.1 风管式室内机机外静压、室内机连接风管规格、送回风口形式、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避免送风与回风、送风与排风短路。

3.4.2 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