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标准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各车型软轴与操纵拉索的类别型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 装、运输与贮存本技术条件主要适用于各车型软轴与操纵拉索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239 圆柱螺旋弹簧GB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4942.2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T 5671 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2 型式、组成3.1 软轴是由传递扭转力矩的刚绳(含驱动端键)、套管、护套、安装件组成软轴主要分为车速表 软轴和转速表软轴3.2 操纵拉索是由钢丝绳、接头、套管、套管帽、调整螺管、调整螺母、护套、销柱组成操纵拉索 主要分油门拉索、离合器拉索、风门拉索、前刹车拉索和后刹车拉索3 技术要求4.1 制造要求 轴和操纵拉索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4.2 软轴和操纵拉索表面质量要求4.2.1 软轴表面质量要求4.2.1.1 软轴外壳表面应平整,不得有腐蚀、裂纹及折弯等现象4.2.1.2 钢丝的方榫表面应清洁、平整,不得有毛刺及钢丝松散现象4.2.1.3 软轴两端安装件的表面应清洁,不得有毛刺、伤痕及裂纹4.2.1.4 若两端安装件为金属件时,应进行电镀或防锈处理镀层表面不应有电镀斑点、锈蚀和明显 的伤痕4.2.2 操纵拉索表面质量要求4.2.2.1 钢丝绳表面不应有刮伤、压扁和锈蚀等缺陷4.2.2.2 接头表面应色泽均匀,不得有锈蚀、露底、鼓泡、毛刺等缺陷4.2.2.3 套管的钢丝缠绕应紧密平整,表面应光滑不允许有毛刺、裂纹、锈蚀等缺陷4.2.2.4 套管帽不得有裂纹、毛刺、表面应色泽均匀,不得有锈蚀、露底、鼓泡等缺陷4.2.2.5 调整螺管不得有裂纹,表面应色泽均匀,不得有锈蚀、露底、鼓泡、毛刺等缺陷4.2.2.6 护套内外表面应光滑均匀,不允许有气泡及明显的划伤、飞边等缺陷4.2.2.7 销柱不允许有裂纹表面应色泽均匀,不得有锈蚀、露底、鼓泡、毛刺等缺陷4.3 材料4.3.1 软轴材料4.3.1.1 钢绳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65钢,表面进行防锈处理。
4.3.1.2 套管采用弹簧钢,材料为65Mn或70钢,表面包覆层的材料采用聚氯乙烯4.3.1.3 护套的材料采用聚氯乙烯4.3.1.4 安装件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10钢,表面镀锌4.3.1.5 软轴内的润滑油脂材料使用汽车通用润滑脂,符合GB/T5671的规定也可使用技术指标相近 的其它润滑脂4.3.2 操纵拉索材料4.3.2.1 钢丝绳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65钢,表面镀锌4.3.2.2 A型、B型、C型接头(见图1)采用铸造锌合金,材料为ZznA14CU1,表面进行钝化(D・Zn8・D8) 处理D型、E型接头(见图1)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10钢,表面镀锌丨士丄 I'图14.3.2.3套管采用弹簧钢,材料为65Mn或70钢,表面包覆层的材料采用聚氯乙烯4.3.2.4 套管帽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10钢,表面镀锌4.3.2.5 调整螺管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10钢,表面镀锌4.3.2.6 调整螺母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10钢,表面镀锌4.3.2.7 护套的材料采用聚氯乙烯4.3.2.8 销柱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10钢,表面镀锌4.4 软轴和操纵拉索技术要求4.4.1 软轴技术要求4.4.1.1 软轴进行弯曲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第4.2.1.1条的规定。
4.4.1.2 软轴在按照图2的安装型式进行指针摆动试验时,引起车速里程表指针的摆动范围应在相当于 0~2km/h范围内然后将软轴拉直,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时,引起车速里程表指针的摆动范围应在相 当于0~1km/h范围内注:对长度大于等于3m的软轴,其指针摆动范围由供需双方商定4.4.1.3 软轴在低温为-35° C,高温为80° C的放置温度下进行耐高低温试验时,在标准环境条件下, 应符合本标准第4.2.1.1条的规定4.4.1.4 软轴经防水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第4.2.1.2条和第4.2.1.3条的规定仪表端安装件图2三三三三三三一三三=4.4.1.5 软轴在进行耐振耐久性试验时,各部分不得产生异常现象在经过里程为1万Km试验后,检查 软轴引起车速里程表指针的摆动范围应在相当于0~4km/h范围内4.4.2 操纵拉索术要求4.4.2.1 不带防尘罩操纵拉索(见图3)和带防尘罩操纵拉索(见图4)的长度极限偏差的规定按表1图3图4表1 mmL、L1A+B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基本尺寸W100>100~200>200极限偏差W500±2±1.5±2±2>500~1000±3±2.5>1000~2000±4±2±2.5±34.4.2.2 钢丝绳与接头连接应可靠,其拉脱力应符合表2规定。
4.4.2.3 钢丝绳与接头连接后表面应平整,应无断丝、松散焊接接头外端面凸起应不大于外端面直径的1/4,钎料渗出长度应不大于15mm;压接接头的压痕应规则、整齐4.4.2.4 钢丝绳与套管组装时,钢丝绳表面应涂润滑脂,该润滑脂应能满足标准中有关性能的要求表2 mmA型压铸接头(油门线、离合线、刹车线手把端)B型压铸接头(离合线发动机端)钢丝绳直径接头规格拉脱力三N钢丝绳直径接头规格拉脱力MN0 1.20 3.5X57800 2.00 6X1229400 6X511800 6X61180D型压铸接头(刹车线无六角螺杆)0 1.5~ 0 1.60 6X51270钢丝绳直径接头规格拉脱力三N0 6X614700 2.0M5X7019600 6X71770M5X8024500 2.00 6X1027500 2.5M6X8034300 8X102940M6X9039200 2.50 6X1029400 3.0M6X10049000 8X1031400 3.00 8X103920E型压铸接头(刹车线六角螺杆)0 10X124410钢丝绳直径接头规格拉脱力三N0 2.0M6X602160C型压铸接头(油门线化油器端)0 2.5M6X852750钢丝绳直径接头规格拉脱力三N0 3.0M6X8539200 1.20 3X33900 3X45800 3X57800 4X45800 1.5~ 0 1.60 3X33900 3X45800 3X59800 4X59804.4.2.5 操纵拉索组装后,钢丝绳在套管内应能滑动自由,不允许有阻涩、卡滞现象,滑动阻抗力应 不大于3N。
4.4.2.6 套管帽与套管的连接方式分为圆周滚压(见图5)和多边形挤压(见图6),套管帽与套管连 接后,套管帽的外径应不大于最大极限尺寸,套管帽与套管连接后的拉脱力按表3的规定图5 图64.4.2.7 调整螺管或调整螺母与套管帽的连接为收口方式连接,收口后旋转应灵活,其拉脱力应不小 于 20N4.4.2.8 螺纹零件的螺纹组合部位应能旋转灵活4.4.2.9 护套应在规定位置上与套管牢固结合,不允许轴向移动4.4.2.10 操纵拉索经80° C的高温和-35° C的低温试验后,表面不应有裂纹、变色、弯曲和其它异常 现象,润滑脂不应熔流和硬化变质表3适用套管直径mm圆周滚压多边形挤压拉脱力不少于550806601007701208801409-16010-1804.4.2.11 操纵拉索经表4规定的往复耐久试验后,不应有明显损坏表4拉索名称往复次数(万次)后制动线15前制动线20离合器线30油门线505 试验方法5.1 检验要求 软轴和操纵拉索由制造单位的检验部门进行验收,使用单位有权对产品进行复验5.2 软轴试验方法5.2.1 试验条件5.2.1.1 软轴的试验应在下列标准环境下进行:温度:18° C~28° C 相对湿度:45%~75%5.2.1.2 试验用驱动装置的旋转速度应均匀。
5.2.1.3 试验用仪表应为与使用目的相对应的模拟式仪表,且仪表本身无指针摆动5.2.1.4 对试验时需要盘绕的软轴,其盘绕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150mm,且不得交叉盘绕5.2.2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时,应给予约300LX的均匀照度,目距500 mm,用视觉法检查5.2.3 安装及连接件尺寸检查使用通用或专用量具,按产品图样进行检查5.2.4 弯曲试验将软轴在直径为0 150mm圆柱上绕一周半以上,保持2min取下,按本标准4.2.1.1条的要求检查其外 观5.2.5 指针摆动试验 本标准在专用装置上进行试验前应将软轴根据表5的规定,按图1绕上一周安装在试验装置上然后驱动软轴进行试验,在试验用仪表指示值为:约20Km上限值的80%速度范围,读取指针摆动的最大值5.2.6 耐高低温试验首先将软轴按本标准第5.2.1.4条的要求盘成环状,并加以固定然后将其放入温度已将至-35° C ±3° C的低温箱中保温4h后取出,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检验其外观再放置1h,将软轴放入温度已升至 80° C±2° C的高温箱中,保温4h后取出,再放置1h连续三个循环之后,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检验其外 观要求试验箱在放入软轴后的12mi n内,能够恢复到软轴放入前已调准的温度。
外观检查按本标准第5.2.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耐高低温性试验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不少于4 h, 再按本标准第5.2.4条和第5.2.5条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表5钢绳的公称直径圆柱直径l2.2,3.2,3.32002003.8,4.0,4.53002505.0,6.04003005.2.7 防水试验将软轴按本标准第5.2.1.4条的要求盘成环状,并加以固定然后将两端接口封住,水平放入试验 箱中,按GB 4942.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试验后将软轴取出,按本标准第5.2.4条和第5.2.5条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5.2.8 耐振耐久性试验将软轴仪表端同已固定在试验台上的试验用仪表连接起来,驱动端装在振动台外的驱动装置上,按 表6所示的条件进行试验本试验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a) 试验过程中用视觉法检查软轴各部分有无异常情况b) 试验后按本标准第5.2.5条规定的方法检验指针的摆动情况表6参数名称内 容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