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后期广东茶商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48KB
约8页
文档ID:313011012
清后期广东茶商的发展阶段与特点_第1页
1/8

    清后期广东茶商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Reference]中国茶叶外销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茶叶的对外贸易中,广东茶商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从“一口通商”时期到“五口通商”时期,广东茶商精于商、勤于作,为我国茶叶的对外贸易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探讨了清后期广东茶商的发展阶段及其经营方式与特点[Keys]清后期;广东茶商;茶叶外贸一、前言中国饮茶之源,最初被视为药物而非饮品,民间就有神农尝百草而日中七十毒,幸得茶而解之的传说我国最早的茶叶区域市场出现于公元一世纪的四川,以武阳为中心向外地输送此后茶叶市场不断扩张,饮茶的风俗得到推广,到唐朝终于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其商品化程度极高,居全国贸易之前列唐代之后,国内茶叶市场进一步完善,茶品多样,茶源充足,产销结合,为后来中国独霸世界茶叶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茶叶外销历史悠久,史载可追溯至南北朝十七世纪之前,饮茶之风仅在亚洲流行,日本、朝鲜、南洋等国家从中国进口少量茶叶,但未成气候十七世纪之后,中国茶叶打人西方市场,一度是世界茶叶的出口大国,独揽市场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到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到达欧洲,成为中西茶叶贸易的先驱此后的整个17世纪,荷兰占据了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霸主地位。

163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船队首次来广州贩运茶叶,开启了其长达二百多年的世界茶叶贸易垄断之路1784年,“中[来自www.lW5u.coM]国皇后号”从美国纽约港出发,取道好望角,到达广州,为中美直接贸易拉开序幕此后美国商船频频来华,而茶叶则成为他们购买的主要商品除此之外,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瑞典、丹麦等国也有船队来华进行茶叶贸易,商品交易,文化融汇,大大促进了东西方之交流在中国古代茶叶的对外贸易中,广东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一口通商”时期的兴盛辉煌到“五口通商”时期的日渐衰落,都有广东商人活跃的身影他们翻越五岭,沟通远洋,为中国至世界的茶叶贸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将从广东茶商精于商、勤于作的特质的角度出发,探讨清后期广东茶商的发展阶段及经营方式与特点二、精于商、勤于作的广东茶商茶商是介于生产者茶农(园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茶叶市场的拓展很大程度上取决其活动它是随着茶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基本职能是从事茶叶买卖借以牟利粤商、闽商、徽商、晋商为当时知名的茶叶商帮,其中粤商即广东茶商,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外销茶商茶贸易的繁华集中于广州广州商贾云集,茶市十分兴旺此外,广州作为对外港口,历史悠久,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特别是在1757年,清朝政府把广州定为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挟带着天时地利人和,广州和广东商帮迎来了茶叶外贸的黄金时代茶叶贸易的繁华令中国的海上贸易总额急速上升,茶叶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物资;而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也随着发达的贸易传播到各西方国家例如在英国,茶叶原为皇宫享用的奢侈品,随着输入量的增加,饮茶之风在寻常百姓间流行,茶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之一这些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贡献当然也少不了站在茶叶贸易第一线上的广东商人广东特别是广州具有悠久的商业历史和商业传统,《史记·货殖列传》称广州为九大都会之一,“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广东远离政治中心,广东人大多讲究务实,商品意识强烈,精于经商之道此外,广东商人还具有独特的岭南文化背景和与海外紧密的联系,勤奋刻苦,勇于开拓,是商人走出国门,开启对外贸易的先行者精于商、勤于作可谓广东茶商的特质一)一口通商时期的广东茶商在一口通商时期,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壮大,广东财力雄厚的大商帮也加入到这场利益分割战中,利用资本控制茶叶的生产广东本身也是产茶大省,具有辽阔的产茶区如南海的西樵山、博罗的罗浮山、潮州的凤凰山都是著名的产茶区广东商人通过预买经营的方法将分散于全省各地的茶资源集中起来,既保障茶叶的外贸供应,也免了茶农四处兜售之苦。

所谓的预买经营是指商人在春节前后放款给茶农,到清明前后去收茶,这样既能拿到最新鲜上等的好茶,也能保证茶叶从茶农到茶商,最后到外商这条交易通道的畅通快捷但仅靠广东本省的茶叶生产远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于是广东商人将触角伸向具有丰富茶资源的其他省份,像福建、安徽、江西、浙江这些盛产茶叶的地方但当时交通落后,需攀山涉水,越过五岭,才能进入广州如福建、江西所产外销茶以红茶为主,主要靠水运至广州,但途经广东北部梅岭时则需人工担负翻越于是,众多船户、挑夫聚于梅岭两侧,在货商的带领下来回穿梭最终因货运不断,交流频繁,沿途的经济也发展起来此外广东商人还致力于建设规模颇大的制茶厂,从而进一步促进茶叶加工业的发展为了迎合外商的喜好,茶商必须对收购来的毛茶进行精制毛茶精制一般分为晒、筛、拣、焙几个环节,最后是把各种不同类型的茶按一定的标准拼配起来,装箱标识后,即可运往通商口岸发售实力雄厚的广东茶商聚集在珠江对面的河南岛经营着规模巨大的茶叶加工厂,这些茶厂都是“宏大而宽敝的两层楼的建筑”,里面挤满了忙于茶叶加工的妇女和儿童除了加工本地所产的茶叶,外地茶区的部分茶叶,如行情走俏的武夷茶,经过短期的日晒,便运往广州进一步加工,并进行最后包装。

这种茶叶加工的规模完全靠茶商的资本推动,雇佣数量可观的劳动力,比传统的小农户分散加工更具效率和效益亦有广东茶商亲自到内地茶区,对收购的茶叶进行加工再造后运回广州在道光二十年(1840)就有广东茶商亲赴湖南,指导改造红茶,获利甚厚二)五口通商初期的广东茶商1842年之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外贸中的巨大利润虎视眈眈,逼迫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作为外商购买中介的十三行被解散,外商可以直接进入内地购买茶叶,把握了茶叶定价的主动权,从而控制了茶叶市场,广州一口通商的优势一去不返此外,各省茶商活跃,广州茶叶贸易遭到其他口岸的分流在五口通商之初,虽然广州的贸易特权被取消,但茶叶的外贸需求也同时扩大,广东茶市在茶商和茶工的努力之下,开拓创新,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是茶叶种植的扩大在五口通商,各口岸开始运作良好之后,部分外省茶区舍弃广州,选择就近口岸运送茶叶面临茶源减少的危机,广东商人迅速转换观念,发展自力更生的茶叶种植业,从而摆脱对外省茶叶大量需求的依赖广东茶商转赴清远、花县、新会、和平、广宁、四会、郁南、罗定等县倡导种茶和扩大茶园规模,全省茶县扩大到84个同时亦盛产名茶,如珠江南岸产“河南茶”、肇庆产“鼎湖茶”,潮阳产“凤山茶”,茶源依然丰富。

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扩大了的茶叶贸易,广东茶商在工艺改造方面也颇有成效如广州河南地区聚集了出口花茶的茶行,他们将精选各地的绿茶和红茶进行加工,经过多道茶叶薰花工序,制成的花茶畅销全世界当时外销的花熏茶几乎都在广东制造,茶商们称之为“橙香白毫” (Scented Or-ange Pekoe)、和“香片”或“熏香珠兰茶”(Scented Caper),都产于广东台山或附近同时有能力的茶行亦与时俱进,尝试运用机器制茶在五口通商后的第一个十年,广东茶商仍然十分活跃,积极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三)自由贸易时期的广东茶商五口通商之后,上海、福州口岸日益成熟,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1852年广州在茶叶贸易上的地位首次被上海取代从咸丰元年至八年,“沪埠丝茶贸易,甚为发达,盖因向由粤埠出口之华茶,至是几全部改由上海输出”1856年,福州出口茶叶量也超过广州,广州茶叶出口量跌至全国第三,此后一路呈衰落之态,昔日辉煌,难以重返虽然广东茶商尝试不断创新,发明和制造更多的茶叶品种,政府也曾作出减税等举措,但终是难挽颓势,许多茶商破产、茶行倒闭连带从事茶叶加工的茶工,搬运茶叶的挑夫船户也顿失生计当中,茶农的损失最为惨重广东二百多年的繁盛的茶叶贸易从此步向衰微。

但广东茶商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走出广东,转战其他口岸地区,在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茶业的发展首先,部分茶商迁移到外省各茶区设庄收购茶叶,转销外商广东茶商具有丰富的经验,深谙茶业的销售之道,东山再起并不是难事光绪年间就曾有广东茶商至江西宁红茶区,称“径运出洋,不经汉口洋人之手”因此,“本地绅士即与该商订约,将西乡产茶山岭二十里,勘定界址,一并租与粤商三十年,由该商人山自行采办”另光绪《鹤峰州续志》卷七也有载:“邑自丙子,广商林紫辰来州办红茶泰和合、谦顺安两号设庄木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州中瘩土,赖此为生计焉”相关的史料在各地方志并不难觅,可见当时广东茶商仍活跃于广大茶市其次,深入各地,指导茶叶制作,以适应外商的需求特别是红茶的改制,广东茶商尤其擅长当广州茶市不复当年兴盛繁华之时,广东茶商决定改变经营策略,亲赴各省茶区,指导茶叶改制,令当地的茶业大有发展特别是红茶,经改制后畅销世界光绪初年,广东茶商韦子丰、郭佩堂等人到江西宁府指导红茶精制,从此销路大开,宁红亦被称为众多外销茶中的佳品此外广东茶商对湖南地区的红茶改制也大获成功,所制红茶,远销欧美国外也有广东茶商指导制茶的活跃身影,“粤中人”胡秉枢为个中代表。

胡秉枢于1876年受聘至日本传授制茶之法,为日本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制茶技术人员胡秉枢“长于诗文,精通国际贸易理论”,亲自授课,尤专于红茶生产技术,因此“他绝不是普通的茶工和茶农,也不是一般的文人雅士,而是生长或居住茶区又精于茶事的经营地主”,即茶商胡秉枢的另一重大贡献是他在1877年出版的茶书《茶务佥载》,全书虽然只有一万三千多字,但却对茶叶的种植、采择、制作、收藏、功用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论述胡秉枢在《茶务佥载》中言“文学之士一目了然,而农、樵、牧子、村妇、童孺等辈,苟略识字之人而揽之便晓”,“开创了我国古代或传统茶学向近代、务实方向发展的先河”第三,承担洋行和各地茶行的收购业务,充当买办的角色广东茶商长期从事茶叶贸易,熟悉各商务操作,亦了解外商对茶叶的喜好,是茶农与茶商,中国茶商与外商沟通的桥梁如当时福州内地茶叶采购业务主要是委托广东籍买办办理的广东茶叶有长达二百多年的辉煌历史在此期间,广东茶商几乎支撑起整个世界的茶叶贸易,对内统筹资源,对外畅销世界,为茶及其文化的传播推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在五口通商,广东茶叶江河日下之时,广东茶商奋力抢救,令茶品种类多元化,吸收新的制茶技术,改进制茶的工序,扩大本土茶叶的种植,做出了诸多的努力。

在广东茶业最终走向衰微之时,广东茶商亦转换观念,投身省外各口岸各茶区的经营之中指导红茶改制,充当买办,为中国茶叶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助上一臂之力三、结语如果我们把视野放阔会发现,广东茶业的衰落实质是整个中国茶业衰落的前兆;亦像警钟,敲醒中国独霸世界茶叶出口市场的美梦中国的茶叶出口量自1886到达顶峰后便一直下滑,解放[来自wW]前夕更是濒临崩溃边缘首先迎头赶上的是印度茶和锡兰茶,而这两国最初的茶种和制茶技术都是由中国引进的印度到19世纪才开始大量种植茶,锡兰则自1873年才开始试植茶树两者的飞速发展都得归功于机器生产,同时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市场策略亦对两国茶叶的世界征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10年,印度茶叶首超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出口国1913年锡兰的茶叶出口量也赶超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与此同时,一直以中国茶业为学习对象的日本亦调整方向,奋起直追,于19世纪末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日本绿茶,名声大噪中国茶商为挽华茶之劣势,四处奔走,习他人之长,求己之振兴,出国考察,引进机器,改造工艺、增强广告力度,遏止劣茶传言,当中也不乏广东茶商的身影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