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答案作业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A 2.A 3.C 4.A 5.B 6.C 7.A 8.B 9.A 10.B二、多选题 (每题2分,共20分)1.BC 2.BCD 3.ABC 4.AB 5. ABCDE 6.ABCD 7.ABCD 8.ABCDE 9.ABD 10.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答:所谓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国内北方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发明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涉及草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奉、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2.草原文化的环境特性是什么?答:(1)生存于北方草原的先民适应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选择其合适的生活方式2)合理运用地理环境的游牧文化3)以游牧畜牧业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4) 孕育了草原民族独有的精神气质3.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遗迹重要有哪些?答:(1)兴隆洼文化(2)赵宝沟文化(3)红山文化(4)阿善文化(5) 海生不浪文化(6) 老虎山文化4.简述草原民族的居住类型。
答:(1)洞穴居所2)半地穴式建筑3)窝棚式建筑4)穹庐式建筑5)宫殿式蒙古包6)草原都市四、论述题1.试述草原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答: (1)自然地理环境是草原文化产生的先决条件草原文化发祥于国内北方草原地区,发展和繁华于以蒙古高原为核心的广袤草原,草原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草原文化形成的客观因素2)草原游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和游牧生产方式是草原文化形成的经济基本3)草原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具体体现为:①草原文化是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原始信奉的浮现;游牧生活方式的奠定;“五畜”经营为重要生产方式;顺应自然、崇尚自然的生态观念②游牧社会经济构造的单一性形成了草原先民在文化方面与农耕民族间的互相依赖、互相融合、互相传承的地区特点与民族特点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屡屡互动,互市进行贸易,互市不通,则战争发生总的来看,民族关系融洽,农畜贸易顺畅,各族和平和谐是中国北方历史的主旋律匈奴时期的呼韩邪单于与汉朝和亲,北元时期的阿拉坦汗和三娘子与明朝通关互市,都见证了中国北方地区歌舞升平的和平历史自古以来,中原商人、中亚商人、传教士乃至欧洲旅行者都在北方草原独来独往,草原部落从生产与生活需求的角度不予封闭或排外,这也就是草原文化始终雄居蒙古高原和中亚一带并与中原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与农耕文化合而不同的主线因素。
2.试述游牧经济与草原生态的关系答:草原民族在进行游牧业生产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保护草场的生态观念草原民族根据自然条件进行季节性游牧,游牧生产必须合理安排四季营盘、储藏牧场、打草场,这是保证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草原民族在畜牧业的生产活动中,通过调节草场载畜量、合理安排草场使用,使畜群和牧场的关系处在最佳状态,既要使生产效益最大化,又要有效保护草牧场,这是游牧人所追求的目的2)保护土壤的生态观念游牧业是依赖草场而存在和延续的生产方式因此草原民族保护草场的观念非常强,并将保护草场作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由于,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她们结识到要保证草场的肥美,就要做好保护工作保护土壤的意识已经成为草原民族生态观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在平常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具体的贯彻3)保护水源的生态观念逐水草而居的草原民族,不仅热爱她们的草场和土壤,对滋润万物的江河、泉水更是怀有深深的情意,蒙古族民间谚语中有“生长之土胜于金,所饮之水胜于泉”说法,充足体现了草原民族对自然资源的爱惜之情,体现了她们爱惜自然的生态观她们把保护江河、泉水、溪水的清洁,作为平常生活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规则草原民族在从事游牧业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保护草场、土壤、水源的诸多禁忌习俗。
这些习俗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她们生态观念的具体体现,并且在生产活动中得到了贯彻,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作业二 一、单选1.B 2.B 3.A 4.B 5.C 6.C 7.A 8.B 9.A 10.B二、多选1.ABD 2. ABCDE 3 ABCD 4. ABC 5.ABC6.ABCD 7.ABC 8.ABCDE 9. ABC 10. ACD三、简答题1.北方游牧民族政治制度对草原文化的影响答:(1)部族社会政治形式具有极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2)北方游牧民族政治和军事上的统一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明了条件3)“因俗而治”是北方游牧民族治理异质文化人群的自然选择4)政教并行的政治制度对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2.简述草原文化风俗习惯的功能答:(1)草原民族风俗习惯具有调节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功能2)草原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维系、调节与加强家族关系及社会联系的功能3)草原民族风俗习惯具有规范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功能4)草原民族风俗习惯具有教育功能3.古代草原民族重要通过三种方式使一般牧人具有军人应有的素质(1).从童年时代开始培养孩子的军事技能(2).通过游艺、体育活动锻炼体魄和格斗技巧(3).通过集体的生产活动培养军事协作能力和纪律4.草原文化基本精神涉及哪些内容?(1)贵壮尚勇的英雄精神。
2)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3)孜孜不倦的开拓精神4)简约朴素的务实精神5)豁达奔放的自由精神四、论述题1.答案要点:草原文化是一种生态型文化,其中宗教与哲学是其核心要素:(1)原始信奉涉及: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2)宇宙观(3)“天族”与“天”哲学(4)朴素的辩证法(5)“天人合力”的观点(6)“天父地母”说(7)“天地人”一体的观念2. 答: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性任何一种地区文化、民族文化企图守正不移,原封不动地坚守文化老式,不仅不也许,反而只能坐失文化转型和发展的良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草原文化要发扬其包容精神,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对的结识和把握一方面,要对的结识和把握文化的继承与革新的问题,一定要传承和弘扬草原文化的优秀老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草原文化的某些特质正在失去它往昔的功能,许多生产、生活技能,绝艺绝技,民间艺术样式、艺术作品正在流失甚至在消灭,特别是草原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保护问题,堪称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是要对的结识和把握文化的吸纳与创新问题,增强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下工夫草原文化的发展繁华,既要传承和弘扬草原文化当中一切优秀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又要以开放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度看待一切外在文化,借鉴和吸纳它们的优秀成分,用以增强草原文化的自我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步伐,提高草原民族和草原文化的软实力。
不管对老式文化的坚守、继承,还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纳,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强文化自身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作业三一、单选题1 B 2 C 3 A 4 A 5 B 6 A 7A 8 B 9 B 10 C二、多选题1.ABC 2..ABD 3. BD 4.BC 5.ABCD 6.ABCD 7.ABC 8.ABCDE 9. ABC 10. ABD1.简述草原文化的人格抱负与价值追求草原民族把英雄作为人生抱负和最高价值追求:(1)力量是英雄的主线要素2)勇气是英雄的人性力量3)义气是英雄的道德限定4)智慧是英雄的最高境界2.草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起过哪些作用?(1)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中国文化体系这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等层面加快了中华文明的建构历程,丰富了中国文化积累;(2)草原文化丰富的底蕴与活跃的品质维系着中华文化的命脉,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双向互动是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重要条件;(3)草原文化的世界性品质,使中华文明不断处在积极的传播状态3.文化全球化与草原文化冲突的体现形式有哪些?(1)全球化的一种客观后果就是它有助于强势文化的传播。
2)对草原民族文化的认同趋于弱化3)文化产业面临巨大压力4.草原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1)哺育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智慧2)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为草原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3)草原文化的保护研究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坚持跨文化、跨学科、跨语言和跨国界的视野,自觉地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自觉地扬弃悲观、落后的老式4)在文化交流中要坚守住草原文化价值底线,维系民族文化,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5)草原文化也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新的融合四、论述题:1.草原文化对世界历史有哪些深远影响?答案:(1)政治格局的重构历史上,游牧民族的不断迁徙和征伐,曾经不断重构世界政治及文化秩序,甚至彻底变化了这些秩序,今日世界政治与文化格局的形成,就与草原民族的历史有着直接的系联2)文化格局的重组草原民族所建立的横跨东西的大一统帝国,加快了东西方文化接触的频率,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对话与交流变得更加直接3)文明成果的共享游牧民族的自由迁徙与鼓励商贸往来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不同文明成果在两大洲范畴内的流动2.试论草原文化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启示?(1)弘扬草原文化,有助于树立并践行尊重自然、爱惜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草原文化是以游牧生产方式为基本的文化形态,而游牧生产是最具生态特性的生产方式以这种生产方式为生计的人们,不仅将人当作自然的一部分,并且将自然当作敬奉的对象,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护卫自然抱着敬畏的心情,崇尚自然、爱惜自然,是草原生态文化区别于其她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富有生命力的优势所在2)弘扬草原文化,有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价值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如何解决增长与环境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境地原文化布满生机、活力与美感,草原民族富于激情、情趣与感染力,不仅可以将自然界作为物质资源加以运用,还可以与之保持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保持一种诗意与审美关系用生态文明的眼光看,这就是她们善待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成果3)弘扬草原文化,有助于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坚持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问题日趋突出,人们开始紧张地球这一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还能否继续维持和保障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切实转变思维方式与增长模式,做到既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增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增强信心,相信我们有智慧、有能力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重新回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