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44.24KB
约46页
文档ID:26952077
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_第1页
1/46

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字体: 大 中 小 】【 2009-4-28】 【编辑:本单位】 【 关 闭 】第一章 规划总述一、三十岗乡概况(一)自然概况1、区域位置三十岗乡位于合肥市区西北部,地处东经 117 03’ 42”- 117 10’ 21”,北纬 31 51’ 58”- 3157’ 57”, 北与长丰以滁河为界,南临董埔水库,与蜀山相望,东与大杨镇相临,西与肥西县一条自然河流相隔全乡东西长 8.2 公里,南北宽 5.4 公里,总面积 32.58 平方公里人口 1.4 万,面积 32.4 平方公里距市中心 15 公里,连接合淮公路的魏武大道直通本乡,大姚路(柏油路面)经姚庙大桥与长丰、肥西相通已经完成路基的合阜高速公路贯穿全乡,交通便捷2、地形地貌乡域内地形为岗冲起伏的残丘,属八岗九冲典型的江淮分水岭的脊椎骨,南低北高,东低西高, 波状起伏, 土地瘠薄, 畔畈交错 乡域内土质大部分为黄白土, 兼有少量的褐粘土,北部滁河沿岸为黄砂土全区平均高度为 30~ 40 米上下3、气象气候该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气温 :据 1967~ 1999 年 33 年气象资料(下同)记载,年平均气温 17℃,以 1978 年平均气温 19℃为最高、 1969 年平均气温 14℃为最低; 7、 8 月份为最热,平均气温 27.6℃; 1 月最冷,平均气温 1.1℃。

气温年较差 26.5℃春秋两季气温升降率较大,平均每月以 6℃左右的幅度上升或下降,东夏两季气温变化较小极端最高气温,大多数年份在 35℃到38℃之间,其中以 1967 年的 40℃为最高;极端最高气温,以 1969 年的- 17.8℃为最低气温日较差,春秋两季较大,平均为 9.8℃,其中,最大为 10 月份的 10.5℃,最小为 7 月份的 7.7℃日照、积温和风速 :年平均日照时数 2163 小时,日照率为 49%, 4~ 10 月日照时数占年平均日照时数的 65.3% > 0℃的积温为 5498℃, ≥5 ℃的积温为 5235℃, 持续日数为 264 天;≥ 10℃的积温为 4886℃, 持续日数为 226 天 风向: 春季多东南风, 平均风速为 2.8~ 3.5m/s;夏季多南风和偏南风,平均风速为 2.7~ 2.8m/s;秋季东风多于西风,平均风速为 2.6~2.7m/s;冬季多偏北风,平均风速为 2.6~ 3.5m/s,一年以东南风和南风频率最高4、河流水系与水文地质该乡位于江淮分水岭南侧,属于长江水系滁河干渠自西向东,紧靠北部环绕本乡,西有自然河自北向南流往董埔水库,境内有明星水库、王大塘水库,乡域地下水资源丰富。

滁河干渠流经三十岗乡的西、北部,为渭史杭总干渠的组成部分,于新民坝接大潜山总干渠,全长 89.91 公里,总灌溉面积达 355.5 万亩规划涉及段的设计流量为 31 立方米 /秒,灌溉面积 55.8 万亩董埔水库位于乡域南界,为合肥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其迳流面积 207.5 平方公里,总库容 2.42 亿立方米,常年蓄水 6000~ 7000 万立主米5、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为 3258.13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858 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0.0596 公顷,合 0.89亩土壤酸碱度适中,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小麦,兼产大麦、豆类、山芋、玉米、高梁和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籽、烤烟、薄荷以及蔬菜、瓜果等 2)植物资源值被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兼有,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居多自然值被在丘陵、岗地以疏残林和灌木林为主,覆盖率较低值物类别如下:水本植物类: 主要有用材林木、 经济林木两类 其中, 用材林木主要有槐树、 柏树、 松树、杨树、榆树、梧桐、竹等;经济林木如桃、杏、梨、柿、桑、茶等引进树木主要有水杉、油桐、杜仲、枫杨、油茶、银杏、雪松、国外松、法梧、冬青等;野生灌木主要有千年矮(俗名)、老鼠花(俗名)、野蔷薇等。

草本植物类:主要与一些花卉在一起,草本花卉主要有荷花、风仙花、大丽花、美人蕉、代代红等此外,玫瑰、月季、蔷薇、桂花、金银花等比较多 3)动物资源动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野兽主要有黄鼠狼、兔、鼠类、草狐、野猫昭、刺猬;野兽主要有喜鹊、 乌鸦 (少) 、 野鸡、 天鹅、 野鸭、 鹭鸶、 鹰类、 斑鸠 丹顶鹤 (少) 、 鸳鸯 (少) 、啄木鸟(少)等;鱼类主要是淡水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鳍鱼、鲫鱼、黑鱼等;甲贝壳主要有虾、 蟹、龟、 螺等;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主要有青蛙、蟾蜍、蛇等; 昆虫有蝉、蝴蝶、螳螂等 4)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尚没有发现,仍需要进一步探明6、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是天气灾害,以旱灾威胁最大,其次是雨涝、低温、大风、冰雹等天气灾害的因素很多,夏涝多因梅雨季世连阴雨和大暴雨所致;入伏后副高稳定,控制江淮之间,造成伏旱;秋季常受南下冷高压控制,造成秋旱氢 1967~ 1980 年的 14 年资料分析,共出现旱、涝灾害 43 次,平均每年 3 次,其中干旱 26 次,约每年 2 次,雨涝 17次,约每年 1 次旱多于涝,其中伏旱连秋旱,平均 3 年两遇是发生机率最大的灾害而且县境处于分水岭一带的农业生产的危害尤为重要。

二)建制沿革三十岗乡解放初期属肥西县岗集区, 1958 年划归合肥市郊区管辖,成立园林松社, 1968年并入优胜公社, 1973 年又从优胜公社分出,成立三十岗人民公社 1983 年农村体制改革,撤社建乡,成立三十岗乡人民政府,乡政府驻地三十岗至今三十岗集镇又称火龙三十岗,相传此地坐落于两条龙之间,很久以来当地居民砌炉灶时,只能拐烟囱,不能直砌上去,否则会触怒火神,而火灾降临全村,故附近村民将此地同为火龙地,集镇由此而名三十岗镇在解放初期是附近地区的物资贸易集散地, 市场景象十分繁荣, 后来由于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以及兴修滁河干渠阻断了部分通往三十岗集镇的交通, 导致了三十岗集镇逐渐衰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十岗集镇建设得以恢复和逐步发展三十岗乡境内陈龙村有古城遗址一处, 是三国时魏扬州都督满宠为抵抗吴军所筑的合肥新城,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城址为长方形,现土筑城墙已倒塌,尚存 18 个大小不等的土墩,为合肥市重点保护文物 1979 年冬人们在遗址上,还出土了 “ 铁撞车头 ” 、 “ 铁逆须钉 ”等三国时期的防御兵器三)行政村1、三十岗村三十岗村位于三十岗乡中部, 村民委员会设在三十岗, 下设 14 个村民小组, 11 个自然村。

现有农户 576 户,人口 1802 人,耕地面积 1673.5 亩,人均耕地面积 0.93 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主要有良种西瓜)村内有两条支渠通过,水利设施条件较好2、崔岗村崔岗村位于三十岗乡西部,村民委员会设在崔岗,下设 12 个村民小组, 8 个自然村现有农户 301 户,人口 1180 人,耕地面积 1547.8 亩,人均耕地面积 1.31 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其北部有滁河干渠,东、西均有天然河沟3、瞿咀村瞿咀村位于三十岗乡西部,村民委员会设在瞿小郢,下设 14 个村民小组, 10 个自然村现有农户 370 户,人口 1765 人,耕地面积 1707 亩,人均耕地面积 0.97 亩农业以种值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主要有良种西瓜)其北面有滁河干渠通过4、堰稍村堰稍村位于三十岗乡西部,村民委员会设在磨坊,下设 13 个村民小组, 13 个自然村现有农户 338 户,人口 1398 人耕地面积 1983.7 亩,人均耕地面积 1.42 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其北部有雷郢自流支渠和明星水库(小二型水库)一座5、陈龙村陈龙村位于三十岗乡中南部, 村民委员会设在三十岗, 下设 15 个村民小组, 13 个自然村。

现有农户 542 户,人口 1854 人,耕地面积 2241.8 亩,人均耕地面积 1.21 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村内有官塘支渠通过另外,村域内有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合肥市古三国新城遗址6、东瞿村东瞿村位于三十岗乡东部,村民委员会设在魏武大道北侧,下设 8 个村民小组, 6 个自然村现有农户 358 户,人口 1178 人,耕地面积 961.6 亩,人均耕地面积 0.82 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村以下企业创业值 114 万元7、风景村风景村位于三十岗乡东部,中科院合肥分院北面,村民委员会设在魏武大道北侧,下设 8个村民小组, 7 个自然村现有农户 367 户,人口 1328 人,耕地面积 942.7 亩,人均耕地面积 0.71 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主要有种子、西瓜、藕、蔬菜等(该村有两个专业蔬菜村民小组);该村区域内有合肥二十一中学和乡转瓦窑厂一座,村办企业有运输队、加油站、百货商店、粮食工厂等8、柴冲村柴冲村位于三十岗乡东部,村民委员会设在柴冲,下设 10 个村民小组, 8 个自然村现有农户 301 户,人口 1070 人,耕地面积 1530.2 亩,人均耕地面积 1.43 亩。

农业以种植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9、汪堰村汪堰村位于三十岗乡北部,村民委员会设在卫冲,下设 10 个村民小组, 11 个自然村现有农户 331 户,人口 1078 人,耕地面积 1291.42 亩,人均耕地面积 1.20 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村办企业以粮油加工和商业服务为主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综合经济2006 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2446 万元, 比 2001 年增长 0.9 倍; 农业总产值 6944 万元,比 2001 年增长 1 倍;工业总产值 2200 万元,比 2001 年增长 5.8 倍;财政收入 308 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4 亿元,比 2001 年增长 21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 4816 元,年均增长388 元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按比价计算 ,1996-2002 年,三十岗镇 GDP 年均增长率为 3.8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绝对值:万元 比重: %年份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绝对值 比重 绝对值 比重 绝对值 比重1996 2133 1437 67 502 24 194 9.1 1997 2201 1537 70 486 22 178 8 1998 2298 1645 72 498 22 6 1999 2487 1760 71 294 12 155 17 2000 2513 1883 75 156 6 433 19 2001 2848 2015 71 267 9 474 20 2002 2671 2049 77 288 11 566 12 3、国内生产总值变动因素按 90 年不变价计算, 1996~ 2002 年, 三十岗镇 GDP 净增长 538 万元, 年均增长率为 3.8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增速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接近 80%,二、三产业比重较低,特别是第二产业权占 11%,而第二产业一般对 GDP 贡献较大,增速较快第一产业因受自然条件约束和影响较大,一般增速不可能较快4、招商引资截止 2002 年,三十岗镇协议外资 2601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813 万元;第二产业 1500万元;第三产业 388 万元实际到帐资金 313 万元五)人口1、人口概况2006 年, 三十岗总人口为 14572 人 2002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5%, 机械增长率为 2.0%乡镇名称 总户数 总人口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三十岗村委员会 576 1802 6.1 5.0 1.1 陈龙村委员会 542 1854 8.6 2.2 6.1 东瞿村委员会 358 1178 6.8 5.1 1.7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