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必修课件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整合

I***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539.32KB
约15页
文档ID:168688818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必修课件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整合_第1页
1/15

单元整合,一、两极格局对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 (1)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3)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4)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应训练1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D 解析: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与材料中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不符,故A项错误;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与材料“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不符,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是为了让非洲等地的黑人们由此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非洲等中间地带的目的,故D项正确,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1.原因 (1)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自身难以解决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 (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经济危机迫使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的作用,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的推动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和有效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2.特点 (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改革单一的所有制形式 (2)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股票分散化,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3.实质:生产关系的调节与完善,对应训练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 解析:根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试图减少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故C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传统,故D项错误,三、多角度理解苏联的经济改革 1.知识角度:苏联模式的弊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多次改革的根源。

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应训练3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苏联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可以看出,苏共二十一大通过的七年经济计划,重视提高工业产值,注重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这说明苏共二十一大通过的七年经济计划未能摆脱苏联模式,仍然注重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四、 欧洲殖民体系主要特征 1.殖民范围的广泛性:工业革命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确立的欧洲殖民体系遍布全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其殖民体系的广泛性可见一斑 2.殖民地的民众普遍贫困:殖民地是欧洲列强的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因为跟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贸易,造成了殖民地和欧洲列强之间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相对于欧洲列强的富足,殖民地的贫穷落后十分鲜明 3.殖民地经济的单一性:为了长期控制殖民地,殖民者会有意识地培养殖民地经济的单一性,以确保殖民地无法独立生存,4.殖民地工业的落后性:为了确保对殖民地的经济、军事优势,殖民者有意识地控制着殖民地国家的工业发展,以确保其无法威胁到殖民者的强势地位 5.殖民地政治的复杂性:为了长久控制一国或一地,殖民者都会在该地培植不同的政治势力,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对应训练420世纪前期,西方殖民体系由盛转衰导致西方殖民体系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 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不结盟运动反对国际霸权主义 A.B. C.D. 答案:A 解析: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殖民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导致西方殖民体系走向衰落,故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故正确;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导致西方殖民体系走向衰落,故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故选A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