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咏史诗三首之金铜仙人辞汉歌长沙过贾谊宅过陈琳墓课件地二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8KB
约23页
文档ID:573685937
咏史诗三首之金铜仙人辞汉歌长沙过贾谊宅过陈琳墓课件地二_第1页
1/23

咏史诗,通常是以史为吟咏对象,而借史抒怀,真正的着眼点在于“今〞      借史咏讽今,借史自伤,抒发兴亡之   感和物是人非的慨叹                                                             长沙过贾谊宅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哦出这首律诗。

  [注释] 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所以长沙有其故址 ②谪宦:贬官栖迟:淹留楚客: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③汉文:指汉文帝吊岂知:贾谊出为长沙王太傅,经湘水时曾作?吊屈原赋?,凭吊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亦兼寄自伤之情              长沙过贾谊宅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怜君何事到天涯! [赏析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南巴,途经长沙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南巴,途经长沙时所作诗借凭吊贾谊抒发自己的时所作诗借凭吊贾谊抒发自己的悲愤心情贾谊因谗被贬,作者遭悲愤心情贾谊因谗被贬,作者遭遇也一样所以为贾谊的遭遇而痛遇也一样所以为贾谊的遭遇而痛惜,而愤慨,而感叹,而哀怜,也惜,而愤慨,而感叹,而哀怜,也就是抒发自己心中的郁积和悲愤就是抒发自己心中的郁积和悲愤全诗吊古伤今、怀人抒怀,意境悲全诗吊古伤今、怀人抒怀,意境悲凉,真挚感人。

凉,真挚感人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此〞字,点出了“贾谊宅〞贾谊宅〞栖迟〞,象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栖迟〞,象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流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子,标举贾谊的身分一个落在楚地的客子,标举贾谊的身分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秋草〞,“寒林〞,寒林〞,“人去〞,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益以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益以“空见〞空见〞二字,更进一层地把哲人其萎,回天乏术、无可奈何二字,更进一层地把哲人其萎,回天乏术、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抒写得沁人心脾这两句诗还化用了的痛苦和怅惘,抒写得沁人心脾这两句诗还化用了贾谊贾谊?鵩鸟赋鵩鸟赋?的句子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以为的句子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以为不祥的鵩鸟,深感自己的不幸,因而在赋中发出了不祥的鵩鸟,深感自己的不幸,因而在赋中发出了“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的感喟刘长卿借用其字面,创造了〞的感喟刘长卿借用其字面,创造了“人去后〞、人去后〞、“日斜时〞的倍觉黯然的气氛日斜时〞的倍觉黯然的气氛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隐隐联系到自己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有谁能理解呢!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如此动情,如此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尾联的出句,好象刘长卿就站在我们面前他在尾联的出句,好象刘长卿就站在我们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不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暮图,不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

君〞,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声伤心哀惋的叹喟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显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显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到诗歌的形象中去。

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李贺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长吉,又称李贺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长吉,又称“李昌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  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溢,有“少年心事拿当云〞的壮志,他七岁时,少年心事拿当云〞的壮志,他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由于他父亲名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由于他父亲名“晋晋肃〞,肃〞,“晋〞与晋〞与“进士〞的进士〞的“进〞谐音,因此进〞谐音,因此朝廷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朝廷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解,也未获成功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解,也未获成功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终年二十七岁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终年二十七岁  李贺悲愤、苦闷、虚无、幻灭的心境以及  李贺悲愤、苦闷、虚无、幻灭的心境以及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心态造成了他怨愤激越、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心态造成了他怨愤激越、瑰丽凄恻、偏重想象的诗风他的诗受楚辞、瑰丽凄恻、偏重想象的诗风他的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等多方面的影响,其想象奇特,色彩浓烈,用语力求峭奇,奇崛冷想象奇特,色彩浓烈,用语力求峭奇,奇崛冷艳,着力于事物状态和色彩表现,偏重于印象。

艳,着力于事物状态和色彩表现,偏重于印象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假设有情天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假设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金铜仙人辞汉歌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武帝捧露盘   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   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此诗以金铜仙人的此诗以金铜仙人的“观感〞,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观感〞,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人生难久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惋情态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惋情态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全诗笼罩着一种悲愤之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全诗笼罩着一种悲愤之情尾联委婉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尾联委婉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反映了当时诗人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的离别情怀,反映了当时诗人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难言心情。

安时的难言心情 1、灵活运用拟人的手法、灵活运用拟人的手法诗中的诗中的“金铜仙人〞被赋予了人的灵性它对汉室充满了热金铜仙人〞被赋予了人的灵性它对汉室充满了热爱之情,对汉武帝更是极度怀念,借用爱之情,对汉武帝更是极度怀念,借用“金铜仙人〞之眼,金铜仙人〞之眼,饱看了汉王室衰颓之后的荒凉景象,更通过饱看了汉王室衰颓之后的荒凉景象,更通过“金铜仙人〞金铜仙人〞一步一回头的离别情怀,展示了对故都王室的热爱和对汉一步一回头的离别情怀,展示了对故都王室的热爱和对汉武帝知遇知恩的感激,甚至于流下了武帝知遇知恩的感激,甚至于流下了“热泪〞,设想奇特,热泪〞,设想奇特,形象鲜明感人形象鲜明感人2、精于巧思精于巧思衰兰送客咸阳道,天假设有情天亦老!〞兰花的衰枯是衰兰送客咸阳道,天假设有情天亦老!〞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苍天假设有情的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苍天假设有情的话也会衰老话也会衰老天假设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天假设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马光称为“奇绝天对〞,有利地烘托了金铜仙人〔作者自奇绝天对〞,有利地烘托了金铜仙人〔作者自己〕艰己〕艰 难处境和凄楚的情怀,意境辽阔高原,实为千古名难处境和凄楚的情怀,意境辽阔高原,实为千古名句。

句          曾于青史见遗文,曾于青史见遗文, 今日飘蓬过此坟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  词客有灵应识我, 霸才无主始怜君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  石麟埋没藏春草, 铜雀荒凉对暮云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  莫怪临风倍惆怅, 欲将书剑学从军欲将书剑学从军      过陈琳墓过陈琳墓       温庭筠温庭筠  温庭筠温庭筠 (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温李〞亦作词,他是第一个专力于李〞亦作词,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强的推动作用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男子而作闺音〞而作闺音〞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古代史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古代史书常引录一些有关军国大计的著名文章,这类大书常引录一些有关军国大计的著名文章,这类大手笔,往往成为文家名垂青史的重要凭借。

手笔,往往成为文家名垂青史的重要凭借青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第二句正面点题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第二句正面点题今日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不妨说,这是对全篇主旨和构思前贤来抒写的不妨说,这是对全篇主旨和构思的一个提示的一个提示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颔联紧承次句,颔联紧承次句,“君〞、君〞、“我〞对举夹写,是全篇我〞对举夹写,是全篇托寓的重笔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托寓的重笔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

纪昀评道: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纪昀评道:“‘应应’字极字极兀傲〞这是很有见地的但却忽略了另一更重要的方兀傲〞这是很有见地的但却忽略了另一更重要的方面,这就是诗句中所蕴含的极沉痛的感情诗人在一首面,这就是诗句中所蕴含的极沉痛的感情诗人在一首书怀的长诗中曾慨叹道:书怀的长诗中曾慨叹道:“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轳〔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轳〔即鹿卢,一种宝剑〕〞他觉得自己就象一柄气冲斗牛即鹿卢,一种宝剑〕〞他觉得自己就象一柄气冲斗牛而被沉埋的宝剑,不为世人所知而被沉埋的宝剑,不为世人所知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见弃于当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见弃于当时的寂寞处境和时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因此,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因此,“应〞字便不单是自负,而且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应〞字便不单是自负,而且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下句愤郁下句“霸才〞,犹盖世超群之才,是诗人自指霸才〞,犹盖世超群之才,是诗人自指。

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应该说是应该说是“霸才有主〞了而诗人自己的际遇,那么霸才有主〞了而诗人自己的际遇,那么与陈琳相反,与陈琳相反,“霸才无主〞四字正是自己境遇的写照霸才无主〞四字正是自己境遇的写照始怜君〞的始怜君〞的“怜〞,是怜慕、欣羡的意思这里实怜〞,是怜慕、欣羡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对比:陈琳的际上暗含着一个对比:陈琳的“霸才有主〞和自己的霸才有主〞和自己的“霸才无主〞的对比正因为这样,才对陈琳的际遇霸才无主〞的对比正因为这样,才对陈琳的际遇特别欣羡这时,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特别欣羡这时,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         颈联分承三、四句,从颈联分承三、四句,从“墓〞字生意上句墓〞字生意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年深日久,陈琳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

由于缅怀陈琳,便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没荒废由于缅怀陈琳,便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操,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的曹操,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这不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这不仅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仅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铜雀荒凉〞,正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而诗人对当前这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而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 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不下李商隐咏史佳作就咏怀古迹一体托遥深,不下李商隐咏史佳作就咏怀古迹一体看,不妨视为杜甫此类作品的嫡传看,不妨视为杜甫此类作品的嫡传。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想到这里,怎能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想到这里,怎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现出来了 1、巧用对比诗人自己陈琳不同时代、不同机遇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书剑飘零和青史垂名的对比2、托古寄慨,咏史自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