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口腔医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01KB
约8页
文档ID:514005659
口腔医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_第1页
1/8

口腔医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专业硕士招生的扶持力度,加强培养专业型人才,专业硕士因其侧重专 业技能与实践等特点,正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2015 考研报考总人数为164.9 万, 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比去年增加5 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相比2014考 研增加了4 个百分点那么,在目前已经设置的39 种专业硕士中,我们对它们了解多少呢?同学们在报考专硕前对 这些学科的专业院校排名及考试要求了解多少呢?在此,凯程老师整理了口腔医学硕士专业 考研信息,供备战考研的同学们参考!专业介绍: 为了完善我国口腔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口腔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口腔临床医疗队伍的 素质和口腔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口腔临床医师的要求,特此设置口腔医 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StomatologicalMedicine, S.M.M)院校排名: 口腔医学考研院校排名,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整体水平得分1四川大学922北京大学80上海交通大学4武汉大学755浙江大学666中国医科大学65冋济大学8南京医科大学649吉林大学62郑州大学暨南大学12兰州大学61报考条件: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心健康,愿献身 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口腔医学事业。

2、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修复科学、口腔正畸学等,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合格的临床工作水平3、 掌握口腔临床医学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4、 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 答辩5、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考试大纲及命题要求:一、口腔解剖生理学(一)绪论1.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内容2.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二)牙体解剖学1. 恒牙外形特点2. 恒牙内层解剖特点3. 乳牙外形特点4. 乳牙内层解剖特点5. 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三)牙咬合与颌位1. 牙列形态特点2. 咬合形态特点3. 颌位的概念4. 三个基本颌位的定义、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四)下颌运动1. 开闭口运动2. 侧向咬合运动3. 前伸与后退运动4. 下颌边缘运动(五)咀嚼功能1. 咀嚼过程分期与咀嚼周期2. 咀嚼运动与牙合运循环3. 咀嚼中的咬合关系4. 咀嚼中的肌功能活动5. 牙合力与咀嚼效率(六)骨学1. 上颌骨、下颌骨,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2. 蝶骨、腭骨、颞骨,结构特点及意义(七)肌学1. 表情肌、咀嚼肌,起止、功能、神经支配2. 颈部肌肉分层、筋膜间隙(八)关节颞下颌关节组成、运动、韧带及其意义(九)脉管学1. 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走行、分支及特点2. 面静脉、下颌后静脉、翼静脉丛、颈内静脉的位置、收集、交通3. 胸导管颈段走行特点及收集4. 颈内、颈外动脉的交通及其左右的吻合5. 颅内、外静脉交通6. 头颈淋巴结群位置、收集(十)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位置特点(十一)神经1. 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纤维成份及其来源、分布2. 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的纤维成份及其来源、分布3. 颈丛组成、分支、分布4. 头颈部植物神经来源、分布(十二)头部局解1. 唇、舌、颊的组成及其动脉、静脉、特点2. 面部蜂窝组织间隙及其通连3. 腮腺咀嚼肌区、面侧深区、解剖特点。

十三)颈部局解1. 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颈根部应用解剖2. 颈段气管、颈后三角局部解剖3. 颅顶及颅底内面解剖特点二、口腔组织病理学(一)口腔颌面部发育1. 神经嵴、鳃弓和咽囊2. 面部的发育3. 腭的发育4. 舌的发育5. 颌骨的发育(二)牙的发育1. 牙胚的发生和分化2. 牙体组织的形成(三)牙体组织1.釉质2.牙本质3.牙髓4.牙骨质(四)牙周组织1.牙龈2.牙周膜3.牙槽骨(五)口腔黏膜1.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2. 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六)涎腺1. 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2. 涎腺的分布及其组织学特点(七)牙结构异常(八)龋病1. 龋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学说2. 龋病的组织病理学(九)牙髓病1.牙髓炎2 •牙髓变性和坏死3 •牙体吸收(十)根尖周炎1. 急性根尖周炎2. 慢性根尖周炎(十一)牙周组织病1・牙龈病2 •牙周炎3 •发生在牙周组织的其他病理改变(十二)口腔黏膜病1•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2 •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病理变化(十三)颌骨疾病1•常见的颌骨非肿瘤性疾病2 •常见的颌骨非牙源性肿瘤(十四)涎腺非肿瘤性疾病与涎腺肿瘤1 •涎腺非肿瘤性疾病2 •涎腺肿瘤(十五)口腔颌面部囊肿1 •牙源性囊肿2 •非牙源性囊肿3•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十六)牙源性肿瘤1 •良性牙源性肿瘤2 •恶性牙源性肿瘤三、口腔内科学口腔内科学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 牙体牙髓病学(一) 舗病1 •病因及其发病机制(1) 牙菌斑的结构及组成(2) 影响舗病发生和发展的有关因素2 •舗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3 •鹉病治疗(1) 窝洞制备的基本原则(2) 深嶠的治疗(3) 并发症及其处理(二) 牙体硬组织非舗性疾病1 •牙结构异常2 •牙形态异常3 •牙慢性损伤4 •牙本质过敏症(三) 牙髓和根尖周病1・牙髓、根尖周组织生理特点2. 牙髓、根尖周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 牙髓、根尖周病的分类4. 牙髓、根尖周病临床表现和诊断5. 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 (1)活髓的保存治疗(2)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6. 根管治疗术 (1)髓腔应用解剖 (2)根管治疗术的主要步骤及其原则(3)并发症及处理 牙周病学(一)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基础1.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2. 牙周组织的结构和代谢特征(二)牙周病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1. 牙菌斑的概念及致病机制2.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全身易感因素(三)牙周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四)牙周炎伴发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五)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关系(六)牙周病的预后判断和治疗计划的拟定(七)牙周基础治疗内容和方法(八)牙周病药物治疗原则(九)牙周病的手术治疗1. 牙周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2. 常见牙周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和手术方法 (十)牙周病的预防和疗效维护内容 口腔黏膜病学(一)口腔黏膜结构及临床病损特点(二)常见口腔黏膜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感染性疾病2.变态反应性疾病3. 溃疡类疾病4. 大疱类疾病5. 斑纹类疾病6. 肉芽肿性疾病7. 唇舌疾病(三)性传播病、艾滋病及全身系统疾病的口腔表征四、口腔颌面外科学 1.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2.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镇痛及重症监护3. 牙及牙槽外科,种植外科4. 口腔颌面部感染5. 口腔颌面部损伤6. 口腔颌面部肿瘤7. 唾液腺疾病8. 颞下颌关节疾病9.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患10. 先天性唇、面裂和腭裂 11.牙颌面畸形 12.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损五、口腔修复学(一)绪论 1.修复前的临床检查与诊断 2.修复治疗计划3. 修复前的准备与处理 (二)印模与模型技术 1.印模技术2.模型技术 (三)嵌体 1.嵌体种类 2.嵌体适应证3. 嵌体预备的各项基本要求(四)桩冠、桩核冠1.适应证 2.桩核修复的牙体预备方法及要求 (五)全冠1.全冠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 2.各类全冠的临床特点3. 全冠修复的固位原理及抗力要求(六)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 1.固定义齿的修复方式与类型 2.固定义齿修复的生理基础3. 固定义齿的修复设计与基牙选择4. 固定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七)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1.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优缺点 2.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及支持方式3. 牙列缺损修复类型及选择4.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作用5. 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6.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7. 可摘局部义齿的戴入与戴入后出现问题的处理(八)覆盖义齿 1.覆盖义齿的生理学基础、优缺点、适应证、禁忌证 2.覆盖基牙的处理及其利用方式(九)附着体及套简冠义齿修复1. 附着体及套筒冠义齿的适应证、禁忌证2. 附着体及套筒冠义齿的组成及分类3. 附着体及套筒冠义齿的修复特点(十)全口义齿1. 牙列缺失后的口腔内软硬组织变化特点2.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3. 印模与模型要求4. 颌位关系记录5. 全口义齿戴入6. 戴牙后常见问题及处理(十一)种植义齿1. 种植义齿的组成和结构2. 种植义齿的种类3. 种植义齿的修复治疗原则4. 种植修复并发症及其防治 (十二)粘接修复技术1. 粘接形成的机制2. 粘接贴面修复技术 (十三)其它特殊修复1. 颌面缺损修复的特点2. 牙合与咬合病的修复治疗原则3.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见修复治疗方法4. 牙周疾病的修复治疗适应证、治疗原则5.牙科CAD/CDM系统的工作原理第三部分考试形式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 分钟 三满分300 分,分值比例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约25% 口腔内科学约 25%口腔颌面外科学约 25%口腔修复学约 25%四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 20%单项选择题约 20%多项选择题约 20% 论述题约 40% 五.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以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为主① 《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第六版② 《口腔组织病理学》,于世凤主编,第六版③ 《口腔颌面外科学》,邱蔚六主编,第六版④ 《口腔修复学》,赵铱民主编,第六版⑤ 《牙体牙髓病学》,樊明文主编,第三版⑥ 《牙周病学》,孟焕新主编,第三版⑦ 《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主编,第三版 学位论文/授予: 申请人必须通过学位课程考试、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

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 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1、 学位课程考试:考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专业课及基础理论课,总门数不少于5 门由 学位授予单位组织考试2、 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由学位授予单位按学科、专业组成考核答辩委员会, 考核答辩委员会应由3至5名具有口腔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含口腔医 学硕士生导师 1-2 名)组成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规范的口腔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 力学位论文答辩,由考核答辩委员会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考核申请人的临床科研能力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1) 学位论文可以是包含文献综述的病例分析报告;(2) 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3) 学位论文应表明申请人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